三國第一贏家司馬懿,借刀殺張郃,雍涼成為司馬懿自留地

白楊說史 發佈 2020-01-09T06:15:56+00:00

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大將軍曹爽被誅滅三族,曹魏軍政大權就此落入司馬氏。三國第一謀臣司馬懿,成為三國的最大贏家,曹操曹丕曹睿三代殫精竭慮皆為其打工,創造了歷史的奇蹟。司馬懿作為最大贏家,他是否始終把取代曹魏作為規劃,白楊認為答案是否定的。

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大將軍曹爽被誅滅三族,曹魏軍政大權就此落入司馬氏。三國第一謀臣司馬懿,成為三國的最大贏家,曹操曹丕曹睿三代殫精竭慮皆為其打工,創造了歷史的奇蹟。

司馬懿作為最大贏家,他是否始終把取代曹魏作為規劃,白楊認為答案是否定的。自曹操曹丕時期,司馬懿並沒有不二之心,時局也不允許他有非分之想。那麼他的野心發源於何處?白楊認為,經略雍涼,是司馬懿篡魏野心爆發的起點。

雍涼的地理位置,十三州之二,軍事經濟實力強大

雍州涼州地理位置險要,三國時期屬於我國十個重要戰略區域之一,除了已有的十三州,外加一個司隸,也就是河東、河內幾個郡縣。天下大勢,蜀漢劉備憑藉荊州、益州三分天下,東吳憑藉揚州交州和半個荊州稱雄,交州也就是今天的越南北方和廣西南部那一片區域,由此可見雍涼二州舉足輕重。

雍州主要包括秦國前期的主要疆域,包括沃野千里的關中地區和天水。關中地區土地肥沃,天水也有塞上江南的美譽,兩地在三國時期是重要的產糧區,不僅土地肥沃,而且寶貴的人口資源豐富。戰國時期,秦國就是依靠雍州這片地方,稱霸天下,大敗東方六國,雍州的戰略潛力不容小覷。

涼州,魏文帝曹丕時期重新建立的州,統轄武威等河西郡縣。河西走廊是西漢時期的重要成果,在混戰的三國也沒有落入異族之手,最初被西北的馬騰馬超占據,之後被曹操和張郃等人收復,成為曹魏的州郡。

涼州控制河西走廊,人才濟濟,三國的開端董卓,最初的發家之地就是涼州。涼州兵馬充滿胡漢交流的風氣,兵強馬壯,騎兵天下無敵。魏晉南北朝時期,更有北有姑臧、南有建康的說法,姑臧就是涼州的統轄區域,說明了涼州不僅軍事強盛,因為地處西北經濟走廊,經濟文化也有很強實力。

雍涼核心軍事力量,是曹魏三大軍事集團之一

雍州涼州地理位置險要,資源豐富,因為緊靠蜀漢,成為蜀漢諸葛亮六次北伐的頭號目標。戰國時期,秦國橫掃六國,除了依靠沃野千里的關中和天水,更有漢中和益州,蜀漢要取得天下,必須先奪得雍涼二州,重現秦國威風,蜀漢霸業可圖,才有了和曹魏爭奪天下的資本。

正因為雍涼二州的重要性,雍涼成為魏蜀交鋒的戰略前沿,大批精銳軍隊常駐雍涼。當時曹魏主要有三個軍事集團,第一個是許昌和洛陽之間的中央軍,是出於拱衛曹魏首都的職責,同時是各方的戰略支援軍團,哪個方面面臨軍事壓力,曹魏宗室派出大將統領支援,歷史上曹操數次征戰四方,統領的正是首都的這支中央軍。

第二個軍事集團,就是淮南襄陽一帶的軍事集團,主要目的是防範東吳。和雍涼二州一樣,東線也有很大的軍事壓力,這支重兵成為曹魏三大軍事集團之一,統轄這支軍事集團的主要是魏國宗親,例如曹洪。司馬懿對這支軍事力量參與最少,也根基最淺,幾乎沒有對這支軍團的控制能力,也成為日後篡魏的主要反對力量中心。

第三個就是雍涼軍事集團,這是曹魏最重要的一支軍事力量,因為常年和蜀漢交戰,戰鬥經驗最為豐富,同時戰鬥力也最為彪悍。雍涼軍事集團最初一直和司馬懿無緣,曹操時期杜絕參謀直接參與軍隊管理,曹丕時期司馬懿也頂多最為參謀,只有曹睿時期,宗族大將曹真去世,只能仰仗司馬懿。

司馬懿正是這個時期,逐步開始介入雍涼軍事集團的軍隊管理,也就是諸葛亮第三次北伐之後。司馬懿在雍涼經營多年,精心培養了郭淮等親信大將,司馬懿在雍涼的軍事控制力最強。雖然後期曹爽和司馬懿爭鋒,以征伐蜀國為由,讓宗族夏侯玄成為雍涼集團的最高軍事長官,但雍涼軍事集團的靈魂人物一直是郭淮等司馬懿親信,司馬懿取代曹魏的野心也是發源於對雍涼軍事的控制逐步加深。

司馬懿養寇自重,諸葛亮北伐的最大受益者,空城計故意放人

司馬懿有狼顧之相,也就是有狼一樣狠毒的野心,雖然是《三國演義》的杜撰,但司馬懿的野心在諸葛亮北伐過程中不斷增強,不斷引起曹魏當朝者的重視。側面說明了司馬懿的實力在不斷增強,甚至威脅曹魏皇室的統治,無論是曹睿還是曹爽,都重點防範司馬懿。

這種嚴格防範下,司馬懿勢力還能不斷發展,依靠的是諸葛亮,白楊很懷疑兩個人在唱雙簧。自劉備白帝城託孤之後,掌握蜀國軍政大權的諸葛亮鐵了心北伐,當然不是以卵擊石,而是蜀國必然要做的戰略選擇。但數次諸葛亮的北伐,最大受益者是司馬懿。

從一個邊緣的參謀,到曹丕奪得太子之位的關鍵助手,到曹睿時期的作為大都督統兵雍涼兵馬,司馬懿能一路高進,最大的原因是諸葛亮給曹魏製造的外部壓力。曹睿最初也是防範司馬懿,並不想讓司馬懿沾手雍涼軍政,可惜曹真並不能有效應對諸葛亮,不得不啟用司馬懿,打破了曹魏自曹操起的傳統。

千古絕唱空城計,在白楊看來,諸葛亮能成功實行,主要是司馬懿有意為之。絕頂聰明的司馬懿不會不明白兔死狗烹的道理,也不會看不出諸葛亮的空城計,唯一的解釋是"養寇自重",借蜀漢諸葛亮來發展自身勢力,他不僅要消除曹魏宗族對他的生命威脅,甚至要取而代之。司馬懿的野心在抵禦諸葛亮的過程中,也就是主政雍涼軍事期間,進一步發展。

張郃之死,司馬懿借刀殺人,掃清控制雍涼的障礙

張郃,字儁乂,三國時期魏國名將,河北人士。張郃早年在袁紹手下,是袁紹手下的一員猛將,帶領著袁紹的精兵,官渡之戰中,因為袁紹集團手下的冀州派的排擠,因為擔心受到袁紹懲罰,率領袁紹的精兵投降曹操。曹操以禮相待,授予偏將軍的職務,同為偏將軍的有許褚等人,最後都成為曹魏的"五子良將"。

張郃的字在整個以三國歷史為基礎的《三國演義》中只出現過一次,那就是張郃被蜀軍埋伏殺死後,司馬懿提了一句。張郃作為曹魏五子良將之一,為曹魏立下赫赫戰功,跟隨曹操取河北、定淮南,當主帥取得街亭之戰的勝利,讓諸葛亮形勢良好的第一次北伐功虧一簣,張郃的個人能力自然毋庸置疑。

公元231年,木門谷下,曹魏的最後一位在世的五子良將,張郃膝蓋中箭身亡。"郃追至木門,與亮軍交戰,飛矢中郃右膝,薨,諡曰壯侯。"這時的張郃已經是六十歲的老人,被飛箭擊中右腿膝蓋,很可能讓他從戰馬上墜落,從而戰死,死的方式也很憋屈。

《魏略》中提到,張郃之死事實上是司馬懿的陰謀,歷朝歷代得到很多人的考證認可。白楊認為,張郃的死,大機率是老謀深算的司馬懿的陰謀,目的是更好的掌控曹魏軍事,尤其是雍涼的軍事力量。當時曹魏還是吳蜀,都處於人才凋敝後繼乏人的狀態,在曹魏宗室大將曹真死後,魏明帝曹睿能仰仗的大將為數不多,張郃是不可多得的有勇有謀的將領,在曹魏軍中戰功卓著,甚至被蜀漢忌憚。

《三國志》:郃識變數,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這樣說:"王保保以鐵騎勁兵,虎踞中原,其志殆不在曹操下,使有謀臣如攸、彧,猛將如遼、郃,予兩人能高枕無憂乎。"

朱元璋一生看人無數,卻高度評價張郃,把張郃和張遼同名,更加說明了張郃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司馬懿開始逐步加深對雍涼地區軍事集團控制的情況下,張郃不可避免的成為司馬懿的心腹大患。有張郃在,司馬懿將無法深入雍涼的軍事控制,曹魏宗室尚且可以仰仗張郃,來操練雍涼各路兵馬。司馬懿只能作為參謀的身份出現,或者說戰時臨時指揮官,並不能深入雍涼軍事內部,這是曹魏一直實行的軍事默契,只把司馬懿當做謀臣,避免他直接接觸軍隊,而張郃就是這樣一道保險。

張郃曰:"軍法,圍成必開出路,歸軍勿追。《三國志》

從上面這段記載,可以看出張郃在諸葛亮退卻以後,本來是不想追擊諸葛亮,甚至明確的以軍法告訴主帥司馬懿,包圍敵人一定會留下一個缺口,避免敵人和你背水一戰,撤退的軍隊不要再追。這段話充分證明,張郃作為多年老將,是知道不能追擊諸葛亮,尤其諸葛亮這樣千年難遇的軍事家,撤退一定會留下伏兵。

官大一級壓死人,這在古代也同樣適用。司馬懿這時候已經開始了取代曹魏的野心,因為他看到了取代的可能性,曹魏的接班人一代比一代弱,而且越來離不開他的存在。張郃又是擋在他控制雍涼,這樣一個曹魏三大軍事力量之一的重要地方。張郃必須死,借刀殺人司馬懿又怎麼不知道。司馬懿強令張郃追擊諸葛亮,軍令如山,張郃被迫追擊,毫無意外的被諸葛亮伏擊,張郃戰死沙場。

張郃的死,標誌著曹魏在雍涼地區,已經失去可以和司馬懿抗衡分權的人物。從曹操曹丕時代確定的,避免司馬懿直接接觸軍隊的控制權,已經無法實行。司馬懿開始了漫長的經略雍涼軍事集團,雍州刺史郭淮就是司馬懿的親信,事實上控制了曹魏西部軍事集團,即使後來的夏侯玄,也只是名義上的長官,對雍涼的控制在司馬懿一派的面前,只是表面的長官。這也直接導致,在後來的高平陵之變中,夏侯玄只能乖乖接受司馬懿的調遣,郭淮接任雍涼最高長官,是司馬懿取代曹氏的重要力量保證。

雍涼二州人傑地靈,歷史上成就了司馬懿的偉業,在雍涼二州的經略,讓他保持了對曹魏三大軍事集團之一的雍涼集團的牢牢控制,最終讓這個絕頂聰明的謀臣開始迸發篡魏野心。藉助蜀漢諸葛亮給予曹魏的軍事壓力,他養寇自重,一步步發展勢力,最終得以司馬篡魏,司馬懿也成為三國第一贏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