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歷史:淺談古代王朝外戚干政、主少國疑與治亂興衰的關聯

北疆同心 發佈 2020-01-11T07:25:45+00:00

而且有些王朝的外戚干政,往往還和幼主即位所導致的「主少國疑」,臣民人心不穩有直接的關係。而主少國疑則往往是促使外戚,釆取冒險行動的重要誘因,比如王莽篡漢和楊堅篡周。

外戚干政在古代王朝的歷史上層出不窮,常常給一個王朝帶來傾覆的危險。而且有些王朝的外戚干政,往往還和幼主即位所導致的「主少國疑」,臣民人心不穩有直接的關係。比如西漢末年的王莽篡漢,以及北周末年的楊堅奪權!此外還有一些外戚干政不是這樣,比如秦昭襄王時代太后干政穰侯擅權,和西漢時代呂后稱制諸呂奪權。


一、秦昭襄王受鉗制,穰侯四貴掌大權

秦昭襄王執政期間,是秦國對東方六國大加撻伐的時代。秦昭襄王以其卓越的文治武功,為秦始皇能夠兼并六國一統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在其執政的初期,秦國也面臨著莫大的統治危機。秦昭襄王的母親,秦國太后干涉著秦國政局。太后的親兄弟穰侯以及華陽君、高陵君、淫陽君,在秦國政壇上呼風喚雨,秦人呼之為「四貴」,他們左右著秦國的政治走向。

而且專擅朝政的穰侯,一直對引進外國人才持疑慮和反對態度,穰侯認為:秦國的人才已經足以為秦國佂服天下,提供充分的保障了。而那些外國人來秦國的目的不純,他們都是為了破壞和削弱秦國而來的,是不可以被信任的!於是在他的影響下,秦國朝堂之上出現了一股盲目排外的風潮。而這其實是不利於秦國實力繼續壯大,集天下人才為己用,既可削弱六國的統治基礎,又可充實和鞏固秦國實力的!而秦昭襄王卻因礙於太后干政而投鼠忌器,對此一點辦法也沒有!


正如范雎向秦昭襄王指出的那樣:「若是任由這種情況持續下去,臣恐大王千秋萬歲之後有秦國者,不復為大王之子孫矣!」范雎的話是很有道理的,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倘若秦國政出多門的情況不改變,假以時日則必將演化出因內部混亂,而自我削弱的結果。萬一事情真的糟糕到了這種地步,秦國兼并六國、統一天下的大計,必將受到嚴重的破壞甚至夭折!

所以當范睢向秦昭襄王指出:「秦人不知有王,只知太后和穰侯!」的嚴竣局面時,著實將秦昭襄王驚出了一頭冷汗!於是才有了秦昭襄王貶驅「四貴」,從穰侯手中奪回權力,並禁止太后干政的舉動。事實證明秦昭襄王的做法是恰當的,因為在此之後秦國的政令便統一了,秦國的人心也穩定了,由此保障了秦國實力的繼續壯大,從而為日後秦始皇能夠「奮六世之餘烈」,兼并六國統一天下奠定了堅實地基礎!

二、呂太后臨朝稱制,呂家軍擅權亂政

呂雉與漢高祖劉邦是患難夫妻,而且呂家子弟在劉邦奪取天下之時也曾浴血奮戰,為漢朝的建立出力良多。因此即便是在劉邦稱帝之後,呂后的地位也是無可撼動的,即使是那位在劉邦晚年得寵的戚夫人,也無法使劉邦廢除太子劉盈改立趙王劉如意,以便母憑子貴,從而凌架於呂后之上!

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去世後,太子劉盈即皇帝位。劉盈成了漢惠帝,而呂皇后自然也就隨之而「升級」為呂太后了。呂太后雖有一定的政治手段,可是心胸卻實在是太狹隘了!她大肆打擊原來受到漢高祖劉邦寵愛的後宮嬪妃,尤其是對戚夫人的報復更為狠辣!呂太后將戚夫人斬去四肢、刺目錐耳並將其毒啞之後做成人彘,然後再請漢惠帝前去「參觀」!而漢惠帝劉盈卻是一位仁懦之君,當他見到這般慘狀之後,震驚得簡直無以言表!對自己母親的殘暴感到無比羞憤,漢惠帝對左右近臣說:「這種事不是人能幹的!我身為太后的兒子,對此感到萬分羞辱!」從此之後,深受此事刺激的漢惠帝劉盈,便放任朝政不理,任由呂太后去擅權攬政了!


公元前188年,漢惠帝劉盈在憂慮之中去世了。再也無人能夠制約呂太后了,從此以後呂太后便開始了歷時8年的「臨朝稱制」生漄!而事實上如果從漢高祖去世後,呂太后實際掌權算起,她老人家操縱了漢朝政權已達15年之久!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呂太后便大力提拔外戚呂產、呂祿等人,不反讓他們充任將相,甚至還不惜打破漢高祖劉邦所立的「白馬之盟」——自今而後非劉氏不得封王,非有功不得封侯。如有違之者天下共討之!呂太后不顧老臣的反對,悍然分封呂家子弟做王侯,試圖藉此鞏固自己的統治基礎!然而她的率性妄為,卻不僅為漢朝埋下了內亂的隱患,同時也將呂家子弟推到了風口浪尖,從而引發了導致呂家的覆滅危機!

果然在公元前180年呂太后病亡後,呂家與劉家以及忠於劉邦的老臣的矛盾激化了!在周勃和陳平的策划下,漢朝群臣與呂家展開了奪權之戰,釀出了一場流血政變!最終呂產、呂祿被殺,呂家的勢力幾乎在一日之中便被掃蕩殆盡!這場由外戚干政引發的悲劇,其始作俑者是誰啊?正是那資歷老、權欲重的呂太后!因為正是她親手將權力交到了呂家子弟之手,結果導致呂家子弟成了權力爭鬥的犧牲品!


三、外戚王莽藏禍心,西漢王朝被傾覆

在傳統封建王朝里,皇權是一刻也不容旁落的!因為即便是那些成年皇帝,也有可能因為執政失當而導致身死國滅,所以就更不要說那些乳臭未乾的幼主了——主少國疑而遠人未服,這也是引發王朝統治因為發生權力重組,而導致出現的「大地震」的重要誘因!

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新朝皇帝王莽,便是藉助於漢成帝、漢哀帝之死,新即位的是年僅9歲的漢平帝,因此引發了朝野之間人心浮動的機會,巧施詐術大展其沽名釣譽之能,從而奪取了王朝權力,變漢朝政權為新朝政權的!王莽是漢成帝的母親——太后王政君的晚輩,因此也是漢朝有名的外戚!

王莽這個人怎麼說呢?此人在未掌握大權之前,還算是一個蹈矩循彠之人。他不僅努力營造出了一副禮賢下士的假像,從而贏得了朝野之間的交口稱讚。而且還不允許自己的族人,因肆意妄為而觸犯律條!從他逼死自己的兒子中,便可察覺到這個人的心狠手辣!經過王莽的苦心經營,終於使滿朝文武對其寄予了無限期許。在一些黨羽的刻意營造下,王莽竟然獲得了「當代周公」的稱號!朝廷授予其「安漢公」的光榮稱號(爵位),一時間向安漢公學習,向安漢公致敬的呼聲,不僅響徹於朝野之間,而且久久迴蕩於九洲八荒!果如後人所謂: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禮賢下士時。若是當時身便死,千古忠佞有誰知?


正是在這種有利局勢下,王莽決定開始逐步攫取漢朝的最高權力!而且自公元1年漢平帝即位後,朝廷的實際權力就一直處在王莽的掌控之下。現在他既已要風得風,要雨得雨,那麼更進一步圖謀皇帝之大位,便是順理成章的事了!果然在黨羽的慫恿,群臣的附和下,王莽公然總統一切軍國事務,悍然自號為「假皇帝」,將那位繼被其毒死的漢平帝之後的「皇帝」孺子劉嬰,視做木偶傀儡!王莽的這次火力偵查很成功,漢朝上至太后下至群臣,都未覺得有何不妥之處!然而他們可就忘了一點:權力是個魔鬼!凡是總攬朝政大權,擁有裁決中外一切事物的權臣,又有幾個能不生出謀逆之心的呢?

結果在公元8年之時,覺得地位已經穩固了的王莽,開始準備將孺子劉嬰一腳踹開!要拋棄那「假皇帝」的偽裝,去做夢寐以求的真皇帝了!於是王莽便製造輿論壓力,設法要群臣上表勸進,刻意營造出非安漢公王莽,不足以拯救時局的假像!迫使太后王政君同意孺子劉嬰退位,將皇權交到王莽之手。就這樣經過了多年偽裝的王莽,終於通過「和平演變」的方式,變劉氏江山為王氏天下!

然而王莽在做了皇帝之後,卻露出了他的真實面目!王莽不僅自矜狂妄,而且還推出了一系列不合時宜的錯誤政策。比如廢除五株錢改為發行大錢,就使得新朝臣民無不因之而受害。而將全國土地改稱「王田」,實行有名無實復古分配法,更是招來了各個階層的反對——不僅其政權賴以維繫的支柱,廣有土地的大地主、大官僚激烈反對「王田」,就是那些無地少田的百姓,也因為無法真正獲得王莽許諾的土地,而導致其認為是受到了朝廷的愚弄!王莽的統治基礎因此而出現了動搖,王莽的名譽也隨之掃地,王莽苦心經營的周公形象也隨之而崩塌!


在廢除五株錢和推行「王田制」,引發了全國上下的一片反對聲音之後,導致王莽政權垮台的天災降臨了!公元17年荊州因為受災而引發了大饑荒,被飢餓逼迫得走投無路的饑民們,在王匡、王鳳的領導下,鋌而走險發動了反抗新莽王朝的起義!因為他們以綠林山為根據地,所以便號稱為「綠林軍」。綠林軍到處攻打新朝的城邑和軍隊,給王莽政權帶來了重大威脅!

在此之後的公元18年,琅琊人樊崇也拉起了一支隊伍,奮起反抗新莽王朝的暴政。為了與官軍相區別,樊崇的部隊便將眉毛染紅,因此而得名為「赤眉軍」!在這兩支義軍起義的影響下,一時間新莽王朝的天下,四面八方的起義,如同星火燎原一般越燒越旺,王莽政權由此便陷入了剿之不盡,滅之不絕的窘境之中,其統治已經到了天怒人怨,傾覆在即的危急時刻!於是在公元23年秋,就在綠林軍挺進關中兵臨長安城下之際,對王莽政權忍無可忍的長安百姓,毅然發動了誅滅王莽的起義!

結果王莽被憤怒的起義軍殺死,新朝政權也就此而覆滅。而後又經過了一番爭奪,漢室宗親劉秀最終勝出!劉秀在掃平了各個割據勢力之後,再度建立起了穩定的漢朝政權,因其定都於洛陽,故史稱為「東漢」,劉秀便是東漢王朝的首位皇帝——光武帝。導致西漢政權傾覆的原因,正是因為主少國疑,從而給了包藏禍心的王莽以施展其陰謀的機會!


四、周靜帝少主即位,隋國公施詐奪權

楊堅奪取北周政權的歷史,同樣是古代王朝因外戚干政,兼之主少國疑而導致大權旁落,所引發的外戚奪權!只不過楊堅是個有作為的君主,而且他在奪取北周政權建立大隋政權之後,利用其實力討伐並征服了割據於江南的陳朝。從而結束了長達幾百年的南北朝之黑暗歷史,在客觀上起到了推動歷史進步的作用!算是在外戚奪權歷史上,少有的具有積極作用的特例。

然而楊堅在奪取北周王朝的權力時,也可謂經歷了波詭雲譎的曲折,和刀光劍影的較量!楊堅是北周大臣楊忠之子,在楊忠去世後楊堅襲父爵而位居高位,是北周王朝倚為臂膀的能臣干將,在北周朝廷里也很有威望。可是凡是才華出眾的臣子,未免都會有功高震主之嫌!因此在周宣帝在位時,對楊堅是極為猜忌的,對這位「普六茹.堅」是百般提防!所以儘管周宣帝立楊堅之女為皇后,但卻並末因此而消除對楊堅的疑慮!他曾經不止一次地對楊皇后說:「朕早晚要殺光你們楊家的人!」

不僅如此周宣帝還曾經先在宮內布置好殺手,接著命令殺手說:「朕將召楊堅入宮議事,倘若他敢對朕稍微露出無禮的神色,就格殺勿論!」然後再宣召楊堅入宮議事,故意橫挑鼻子豎挑眼,企圖激怒楊堅之後,再命令殺手出擊,從而一舉消除這個心腹大患!所幸楊堅深知周宣帝沒安好心,所以無論周宣帝怎樣蠻橫、怎樣激惱,楊堅依舊是和顏悅色,絲毫也沒有露出一點不滿的神色,故而才僥倖逃脫了一次殺身之禍!


這次的事兒令楊堅心驚肉跳,在考慮再三之後楊堅決定遠離朝廷,藉以躲避周宣帝的猜忌!於是便以防備陳朝的名義,請求外放為揚州總管。周宣帝正巴不得楊堅遠遠地離開朝廷,從而削弱楊堅在朝中的影響。因此便欣然同意了楊堅的請求,下旨任命楊堅出任揚州總管。這下楊堅免去了性命之憂,而周宣帝也才得以安心。

可是這位周宣帝卻著實是位紈絝子弟,他本就無心治國,在楊堅的威脅減弱之後,更是樂得吃喝享受。滿朝文武大臣對此是萬分憂慮,可是儘管他們一再向周宣帝勸諫,也無法拉回周宣帝那顆懶政之心。大臣的苦諫不僅沒有被釆納,反而收到了反效果——周宣帝嫌這皇帝當得太不舒服,竟然不顧群臣反對,將皇位禪讓給了年僅7歲的兒子,他自己則自稱太上皇,退入後宮安享榮華富貴去了!

這人吶,往往都是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周宣帝整日價吃喝玩樂,時間一長這身體可就被淘空了!周宣帝的太上皇沒當幾年,就兩腿一蹬兩眼一翻那世去了!可以想像,周宣帝去世後,那位年僅7歲的周靜帝又怎能執掌朝政呢?於是乎,北周朝廷內部便亂作一團!而在這個時候,在朝中素有人望的楊堅,便成了眾望所歸的焦點!漢族大臣高炎、李德林等人,以及鮮卑族大臣元諧、元胄等人,無不向楊堅表示了「為公驅使,不辭滅族」的擁戴之心!在這個時候啊,楊堅回朝掌權已經成了水到渠成的事兒了。


楊堅回朝之後,被朝廷賦予了大丞相的重位,以及總督中外一切軍國事務的大權。重權在手又有群臣擁戴,那楊堅還能不生出奪取北周王朝政權之心嗎?於是就在公元581年,楊堅通過威逼力誘強迫周靜帝將皇位「禪讓」給自己。北周的歷史就這樣結束了,大隋王朝得以建立!隋國公楊堅由此「升級」而成為隋文帝,隋文帝掃滅了割據於江南的陳朝政權,就此一個嶄新的王朝誕生了!

結束語:外戚干政往往是導致一個王朝走向滅亡的重要原因。而主少國疑則往往是促使外戚,釆取冒險行動的重要誘因,比如王莽篡漢和楊堅篡周。也有一些政權的外戚,是因為太后干政,才導致了外戚弄權的,比如秦昭襄王時代,和呂后臨朝稱制的時代。總之外戚干政是古代王朝的痼疾,但囿於封建王朝的固有缺陷,而始終無法得到有效克制!

注:資料參考《史記》、《漢書》、《資治通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