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媒:研究發現非洲灰鸚鵡在獲取食物過程中相互幫助

參考消息 發佈 2020-01-11T07:29:53+00:00

西媒稱,日前發表在《當代生物學》半月刊上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非洲灰鸚鵡能夠以與人類和其他靈長類動物相同的方式在獲取食物的過程中互相幫助。

西媒稱,日前發表在《當代生物學》半月刊上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非洲灰鸚鵡能夠以與人類和其他靈長類動物相同的方式在獲取食物的過程中互相幫助。

據埃菲社1月9日報導,研究的作者之一,馬克斯·普朗克鳥類學研究所專家德西蕾·布魯克斯表示,這一新發現證實了非洲灰鸚鵡自願自發地互相幫助以實現目標,「且這並不意味著對它們自己有直接的好處」。

報導稱,為了展開這項實驗,研究人員挑選了幾隻非洲灰鸚鵡和藍頭金剛鸚鵡,以便確定這兩種鳥類之間的差異。

實驗的內容是兩種鸚鵡與研究人員交換籌碼以獲取堅果,研究發現,兩種鸚鵡都非常渴望與研究人員進行這種交換,但只有非洲灰鸚鵡願意將籌碼轉交給另一同伴,從而使得同伴獲得堅果獎勵。

令研究人員驚訝的是,「即使它們彼此間不認識,非洲灰鸚鵡也願意去幫助其他同伴,而如果兩隻鸚鵡間存在『友誼』關係,那麼擁有籌碼的灰鸚鵡會更頻繁地將籌碼交給另一隻,以便使對方能夠換得更多食物」,這項研究的另一位作者奧古斯特表示。

布魯克斯和馮·拜恩在研究中指出,非洲灰鸚鵡的這種行為可以解釋為是一種「親社會」行為。

他們同時強調,仍需進一步研究以了解這種與互相幫助有關的行為機制,從而了解鸚鵡如何知道其同伴何時需要幫助以及是什麼促使它們做出回應等問題。

報導稱,非洲灰鸚鵡和藍頭金剛鸚鵡之間的差異可能與在自然界中進行社會組織時存在的不平等有關。

最新研究表明,儘管烏鴉因其出眾的社交智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被認為是「有羽毛的猿」,但它們並不會幫助其他同伴。

此外,在食物環境中的社會容忍度也可以解釋物種之間的差異,因為研究結果表明,幫助行為不僅限於人類和猿,而且還可以在鳥類中獨立發展。(編譯/韓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