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生酗酒實錄

不惘青春 發佈 2020-01-11T07:56:29+00:00

所謂「大學不喝酒,人生路白走」,不管是寢室聚餐,還是班級團建,飯桌旁總是少不了一箱或幾箱酒,沒有一個酒局溝通不了的感情,如果有,那就多組幾個。


你會喝酒嗎?酒量如何?有過醉酒的經歷嗎?


猶記得,我大學的時候,班裡聚餐,面對班長的敬酒,我羞澀地表示,不好意思呀,只能以茶代酒,他下巴驚到脫臼:


啥?都大學了?還有人不會喝酒?!


我也是那時候才發現,同樣是九年義務教育,為什麼身邊的同學這麼能喝?


所謂「大學不喝酒,人生路白走」,不管是寢室聚餐,還是班級團建,飯桌旁總是少不了一箱或幾箱酒,沒有一個酒局溝通不了的感情,如果有,那就多組幾個。



雖然每年大學裡都有因為喝酒釀成的人間慘劇,但這並不會澆滅大家奔向酒局的熱情。



阿薇還記得自己第一次喝醉就是學生會招新後的聚餐,本來酒精絕緣體的她,在學長「不喝不給面子」的勸說下,強行灌了兩瓶啤酒,然後大腦發熱,思路膨脹,借著酒勁,也慢慢跟大家熟絡起來了。



如果最後不是醉得不省人事,被兩個室友扛回寢室,這可能也算一個美好的夜晚。


不過從此之後,部門每逢聚餐,酒就成了標配,可是如果喝酒只是為了助興那還好說,讓阿薇最不能忍的就是,喝酒還有那麼多規矩。


有一次活動慶功宴,部長邀請了學生會主席和院團委的書記,不擅交際的她看著身邊的人,一個個都主動去敬酒,內心掙扎了一番,還是勉強營業,端著酒杯磕磕絆絆地完成了敬酒。



但沒有想到,聚餐回去後,她就被部長嚴肅批評了,理由如下:


1.團委書記的title大於主席,敬酒應該先敬書記。

2.敬酒時自己的杯子高度一定要低於對方。

3.要把自己杯子裡的酒喝乾凈,不然就是不尊重。


最後部長還語重心長地說:即使是女孩子,也要懂一些酒桌上的交際「禮儀」,不然以後出入社會,會吃大虧的。


阿薇的心裡緩緩打出了一串問號:這是禮儀嗎?明明就是封建糟粕,真惡臭。



如果說在大學裡你還可以用不參加各種聚會的套路來躲酒,那工作之後的酒,你就躲無可躲了。


因為有時候,喝酒就是工作。一個在酒桌上長袖善舞的人,他能熟練運用「滿上」「幹了」「你養魚呢」「這些勸酒高頻詞,同時還要忙活著張羅人際關係。



我身邊就有因為不會喝酒而被社會毒打的人,比如,我學姐曾經入職一家公關公司,陪客戶吃飯喝酒是日常。


每次酒局之前她都要無數個擋酒的理由,但是面對洶湧的勸酒的攻勢,絲毫沒有作用。


比如:


學姐:我不會喝酒

勸酒的人:沒關係,度數不高

學姐:我今天開車了

勸酒的人:沒關係,有代駕

學姐:我發燒了

勸酒的人:沒關係,喝酒治百病

……


這時,酒已經不是酒了,而是測量敬業度的工具,「客戶一杯,我三杯」是大家都心照不宣的規矩,如果一場酒局下來,你還是思維清晰,步伐穩健,那就是你維護客情關係的失職。



還有一些公司甚至就在JD裡面直接說了,這個崗位需要一定的酒量。



曾經我們以為只有偏銷售性質的崗位需要喝酒,但其實到了職場,你會發現不管你是隱藏在幕後碼字的小透明,還是一線接觸客戶的銷售,很多時候,只要有聚餐,大機率就有酒局。


部門團建、公司年會、項目慶功、同事生日,不推杯換盞、把酒言歡,哪裡來的氣氛呢?


所以有些「頗有覺悟」的大學生,「大學練酒量,職場喝四方」,甚至把酒量當做應聘的優勢:



試想一下,你是一個學生會萌新或者職場新人,當領導笑意盈盈地斟好酒杯,雙手遞上,即使你不會喝酒,但你好意思不接嗎?


哪怕你今天胃痛、感冒、酒精過敏,但是和那些疼痛比起來,眼前的團隊融入感不是更加現實和直接嗎?


於是,你喝了一杯又一杯,酒過三巡,大家稱兄道弟,親如一家,你以為見識過彼此狂吐不止、胡言亂語的醜陋醉態,從此就算徹底融入了。


可是酒醒之後,一切如常,在酒精的作用下,你們的關係曾有過短暫的升溫,但是這個溫度卻支撐不到第二天天亮,該AA的飯錢,還是得AA。



有人說,酒桌生物鏈永遠是「大四的看大三的學生會教大二的騙大一的」,不管喝多少酒,你總是那個幹得活兒最多的小可憐。


因為在真正「能力大於關係」的圈子,根本不需要這樣的酒桌文化。


所有需要酒維持的關係都不會長久,所有需要酒籠絡的人都不會交心。


我也不想看見你明明不想喝酒,在觥籌交錯的社交場合里,硬生生逼自己把一杯辣喉的酒灌下,然後滿臉漲紅,內心苦澀。


喝酒的理由很多,為了融入集體、為了活躍氣氛、為了迎合上級,但不喝酒的理由就一個:


那就是,我今天,真的不想喝酒!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