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愙齋書法」這才是真行書,《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法帖一

愙齋書法 發佈 2020-01-11T08:03:58+00:00

我們還可以做這樣一個試驗,取王鐸、鄭燮、張瑞圖、何紹基、康有為、趙之謙書統統撕成碎片,攪和之後再進行分離,篩選時肯定不會有什麼困難,因為他們各自筆下的線條是極具個性化的,這種個性化線性的信息就儲存在隻字片紙之中,辨析它們是非常容易的事。

清雅閣原創

古代法帖臨摹用筆集運筆淺說:

古代的每一部法帖,在用筆上,幾乎都是一種個性化特徵的具體體現。就一部具體的法帖而言,其個性的鋒變技巧,會形成一種鮮明而獨特的「線性」特徵。如朱耷的作品就很具典型意義。他運筆採用平均式的發力方法,極少重按輕提,鋒變的幅度很小,點畫線條粗細均勻,所以,他的線條就有他自己獨特而鮮明的「線性」特徵。不用看整幅作品,只看一個字,就可以通過其「線性」特徵斷定為朱耷手筆。

毛筆在紙上運行要留下痕跡,這痕跡就是漢字的點畫。用同樣的一支毛筆,由差此外人來寫相同的一個字,結果是一人一面。其緣故緣由是由於每小我私人的運筆發力要領差別。寫字時,筆毫由於手臂的發力會發生種種各樣的變異,因此,才有「唯筆軟而稀奇生焉」的說法。筆毫在不使用時,形狀是錐狀的,一旦濡墨落筆,鋒毫即變,一寫一變。寫字時筆毫始終是處在變化狀態的,這就要求書者在謄寫中發力控鋒、調鋒,在控鋒、調鋒中謄寫。

王羲之《聖教序》真跡拓本米格高清字帖一欣賞:

二王法書的特點就像拉滿的弓,沒放出去,充滿彈性和張力,而筆法內斂,如張旭光先生所說閉合性特點類似。而米芾、王鐸的法書特點,也如拉滿的弓,但射出去了,張力外拓,率意彌滿。古代法書往往有其傳承和相通性,又有各自特點。王羲之《聖教序》臨摹技法簡述:

仔細讀帖,努力發現其中規律性的東西。行書的筆法主要是轉筆和折筆。由於《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是刻碑,所以,多方筆、折筆,力量感強。因此,臨摹時要多用翻折筆法,才能體現其中蘊涵的骨峻氣清的神志。王羲之在創造「新體」中,也創造了「一拓直下」的筆法,《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的橫畫豎畫幾乎都是用這個筆法。結字敧側多變,讓左側右。以上這些都需要我們在臨習中善於研究,善於發現。

《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是集字,原來王字的章法不存,故王世貞說:「《聖教序》書法為百代楷模,病之者第謂其結構無別構,偏傍多假借,蓋集書不得不爾。」為此,一方面要體會懷仁在處理行氣連貫,字形、大小的選擇,筆勢承接等上的匠心;另一方面要將不連貫的連貫起來,使之勢眿貫通。

我們還可以做這樣一個試驗,取王鐸、鄭燮、張瑞圖、何紹基、康有為、趙之謙書統統撕成碎片,攪和之後再進行分離,篩選時肯定不會有什麼困難,因為他們各自筆下的線條是極具個性化的,這種個性化線性的信息就儲存在隻字片紙之中,辨析它們是非常容易的事。二王、歐褚、黃米、董趙等,莫不如此。因此可證,「線性」是構成個性筆法風格特徵的集中體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