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上演博物館奇妙夜,動物標本師揭開動物「重生」之秘

紅星新聞 發佈 2020-01-10T08:13:40+00:00

不過,現在主要是用高密度泡沫,「普通泡沫一按一個坑,高密度泡沫不使勁按,基本按不動」,皮張套在塑好的模型上會收縮,如果填充物不能撐住,整體都會變形。工作人員正在維護標本紅星新聞記者葉燕 林聰 攝影記者 呂國應部分圖據受訪者編輯 周霖

非洲的白犀牛、北美的美洲獅

極地的北極熊、歐亞的雪豹

……

它們橫跨萬里來到成都博物館

這些栩栩如生的標本仿佛真正的生靈一般

置身其間,讓人宛若走進了大自然

「博物館奇妙夜」正在成都博物館負一樓上演

而這些動物是如何「重生」的?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1月9日,紅星新聞記者就此採訪了負責展出動物標本的維護方——重慶唯美動植物標本製作有限公司經理趙驥。今年剛好從事動物標本製作維護10年的趙驥表示,寵物標本最難做。

只保留了外皮

眼睛都是「義眼」

「動物的標本只保留了它們的外皮,一般稱之為『皮張』。」趙驥介紹說,製作標本,首先會清除動物的內臟骨骼等,得到「皮張」;然後進行「削皮」,儘可能去掉其上肉眼可見的脂肪;之後再將之浸泡在藥水中,進行「揉制」,可以防蟲、防腐、防掉毛。「揉制」的過程中,會同時進行下一步塑形的準備。

塑形前,先要準備好填充材料。趙驥介紹說,傳統的填充材料包括竹絨、鋸木灰等,「鋸木灰就是鋸木頭時產生的細屑」。不過,現在主要是用高密度泡沫,「普通泡沫一按一個坑,高密度泡沫不使勁按,基本按不動」,皮張套在塑好的模型上會收縮,如果填充物不能撐住,整體都會變形。國外目前更多使用「翻模」的方式,動物肌肉線條、紋路等細節會呈現得更明顯。

「翻模」是利用動物的身體製作成模具,然後向其中注入填充材料,後期只需要再處理下表面即可,「製作效率高,但費用貴」。趙驥說,他們團隊採用的是大塊的高密度泡沫,首先削出整體輪廓,再精雕細琢其中的細節,雖然更費人力,但成本相對較低。塑形完成後,再套皮、縫合,標本基本就完成了90%。

標本製造的最後一步是化妝。「像動物的嘴唇、鼻頭、眼角等一般都是濕潤的,而變干後會翻白,所以需要補妝」。趙驥說,畫龍點睛的眼睛,業內稱之為「義眼」,都是人工製作的假體。國內標本使用的「義眼」大都從國外進口,價格從幾百到上千元不等,「鳥類的『義眼』最便宜,可能百餘元,大一點像鹿的,就要好幾百了」。

「不是所有『皮張』都能做成標本。」趙驥表示,有些太過殘缺的就沒法做,但他們也會保存起來,可用於縫補同類動物的「皮張」。趙驥標本來源於保護區、動物園以及人工養殖場中正常死亡的動物,並且都會經過獸醫鑑定。

「會呼吸」的藝術品

標本也有壽命

今年37歲的趙驥,之前學的是酒店管理,2010年跨行進入標本製作行業。「當時入行主要是受母親影響,她是重慶博物館系統的一名工作人員。」從業十年的趙驥表示,對於自己工作的稱謂也不是很確定,「應該算標本製作人員,但離標本製作師還有一定距離」。

趙驥製作的動物標本白腹錦雞

趙驥主要在雲貴川渝四地工作。剛剛過去的2019年,他有小半年時間在出差,其中標本維護大概在四到七天左右,加工製作標本根據數量不同,長的時候兩三個月也是有的,「目前公司業務方向以維護為主」。前幾日他剛剛為成都博物館「人與自然:貝林捐贈展」的動物標本進行了維護,主要包括清潔、檢查和防蟲。「類似衣蛾等蟲子會在皮毛上產卵,蟲卵孵化成幼蟲後會啃噬破壞皮毛」,川渝兩地濕度大,春夏兩季兩個月維護一次,秋冬兩季大概三個月維護一次。

成都博物館「人與自然:貝林捐贈展」

在擦拭大彎角羚的羚角時,趙驥並未豎向擦拭羚角,而是橫向一層一層沿著根部往尖端擦拭。「羚角的紋路是螺旋狀,豎著擦拭,有些細縫會擦不到。」趙驥解釋說,順著紋路擦拭,增加光澤帶防潮效果的防護油才會充分覆蓋動物標本表面。經過養護的動物標本,不僅會更好看,同時保存時間也會更久。「國內對於標本的理解,可能更多地認為是商品或是科研品。但在國外,標本則被視為藝術品」,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會呼吸」的藝術品,因為標本也有壽命。

工作人員在維護標本

據趙驥了解,目前川渝兩地從事該行業的人不到百人。而福建、北京、大連等地,有業內較為知名的公司或標本製作師。「福建有位鳥類標本的女性製作師很厲害」,而川渝兩地現在幾乎沒有女性同行。「製造標本,接觸動物屍體肯定是避免不了的,有時在僻遠的地方加工製作標本,想找個地方洗澡都難」,趙驥說,製作標本也是個體力活,「一張皮浸了藥水,就像一張浸水的毛毯,很重」。

寵物標本最難製作

因為情感難以複製

「無論好壞,完成每一件作品後,都會有小小的成就感。」趙驥表示,一方面是自己技術在進步,另一方面看到動物仿佛又活了過來,會很開心。但一開始,趙驥也並非一帆風順。「最開始還是會感覺噁心,當時給一隻鳥剝皮,畫面和味道記憶猶新」。

隨著時間的推移,趙驥漸漸對最初的不適有了免疫力。而之後發生的一件事,讓他對製作動物標本有了不一樣的認識。「當時是一位約30歲的客戶,帶著一隻折耳貓的遺體,從上海到重慶來找我製作標本。」趙驥回憶說,當時他走的時候哭著和貓告別,淚流滿面。

趙驥製作的標本黃鼠狼

「我覺得已經盡力了,還原度至少達到了90%。」趙驥表示,令他出乎意料的是,貓主人來接它時,並不是很滿意。後來又製作幾次寵物標本後,趙驥停止了該業務,「多的時候一年有十幾單,還是有需求。但感覺無論我們怎麼做,主人來接時,眼神中都會流露出些許的失望,甚至是後悔」。

後來,趙驥和同事總結找原因,覺得是因為感情是無法複製的。「當主人回家時,寵物跑向他們時的神態、日常眼神對視等很多情感的交流,再完美的標本也是替代不了的。」趙驥表示,而大家會驚嘆野生動物標本栩栩如生,是因為日常生活中大家與它們的距離太遠了,「很多時候標本的模樣就成了野生動物的模樣」。

工作人員正在維護標本

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林聰 攝影記者 呂國應

部分圖據受訪者

編輯 周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