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遠征大漠:皇帝率騎兵衝鋒,瓦剌數千重裝騎兵被斬殺

岩岩說史 發佈 2020-01-10T09:55:55+00:00

明朝初期,軍事上的確厲害,不但猛將如雲,士兵驍勇善戰,連皇帝本人都血性十足,充滿著戰鬥精神,這一點史上再也找不出第二個。

史上八大統一王朝,論武功當屬大明第一,畢竟建國開始就能追著北方遊牧騎兵吊打,將曾經傲視歐亞大陸的「黃金家族」蒙古鐵騎暴揍。明朝初期,軍事上的確厲害,不但猛將如雲,士兵驍勇善戰,連皇帝本人都血性十足,充滿著戰鬥精神,這一點史上再也找不出第二個。秦皇、漢武,武功不錯,但出師北伐都是用大將,而不是御駕親征;李世民、忽必烈、康熙等也御駕親征,但誰敢操刀親自衝鋒在第一線,與敵軍展開肉搏戰呢?御駕親征,無一敗績,還親在拿刀與敵軍肉搏作戰的,只有大明皇帝朱棣、武宗朱厚照。永樂年間,大明出征漠北:皇帝親自操刀衝鋒,斬殺數千蒙古重裝騎兵,邊關安寧數十年,「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真乃雄壯也。


靠著北平800騎兵,朱棣硬是能在「靖難之役」中逆襲成功,從而取得主宰大明帝國的最高權力。朱棣繼位不久,北方蒙古韃靼部、瓦剌部等崛起,還試圖恢復蒙古帝國之榮耀,再現「黃金家族」之輝煌。永樂八年(1410年)六月,朱棣御駕親征,吊打以輕騎為主的韃靼部本雅失里、阿魯台,韃靼部元氣大傷;瓦剌部則乘機奪取地盤,擴充勢力。瓦剌部,位於大明西北部,可以避開明朝「鐵器封鎖線」,從中亞、西亞一帶購買鐵器,與帖木兒帝國多有交集,所部騎兵以重裝備為主,具有極為濃厚之中亞突厥風格。瓦剌騎兵,手持3到4米的長槍,騎士則披鎖子甲,及部分布面鐵甲,坐騎則披著厚重鎧甲。當然,蒙古風也依然還保留著,佩戴彎刀、狼牙棒、弓箭等。不過,瓦剌騎兵主要靠長槍衝鋒,利用重甲騎兵之衝擊力,突破對方陣型,而後進行一邊倒之屠殺。


相對於輕裝韃靼騎兵而言,瓦剌騎兵之衝擊力、爆發力更強。此時,瓦剌在首領馬哈木之率領下走向巔峰,所部騎兵三萬餘人,這不是小數目。要知道,雍正年間,大清西北最精銳的傅爾丹軍團就是被3萬多瓦剌(厄魯特蒙古準噶爾部)騎兵團滅,嚇得岳飛後裔岳鍾琪在巴里坤不敢輕舉妄動。所以,馬哈木敢於挑戰大明帝國,這3萬餘重裝騎兵是最大之本錢。可惜,朱棣不是傅爾丹,更不是岳鍾琪,馬哈木不可能取得後世小策凌敦多布之巨大勝利,反而栽了跟頭。朱棣,還是藩王時就兩次帶兵出征蒙古,將其一頓狂湊。再則,朱棣所學之兵法,基本上來自岳父大人徐達(大明第一將),既善於使用騎兵突擊,更善於玩大規模陣地戰。當然,朱棣還有拿手好戲,就是將沐英「三環火銃」進一步完善,創建史上第一支專業化之火器部隊——神機營。


永樂十一年(1413年),馬哈木侵犯韃靼領地,並準備入侵大明,朱棣決定御駕親征,收拾馬哈木,維持蒙古各部之平衡。朱棣支持阿魯台,馬哈木自然非常惱火,揚言要滅掉明朝,恢復祖先榮耀。1414年,朱棣親率重騎兵、輕騎兵、步兵、火器兵,共計10餘萬,號稱50萬,出征大漠。此次出兵,學者認為是50萬,兵力碾壓瓦剌,實則不是。道理很簡答,朱棣是御駕親征,而且還是在遠離邊境線的漠北地區尋找蒙古騎兵決戰。此時,若是帶著50萬大軍,試問糧食補給該如何解決;50萬大軍動作遲緩,只能貽誤戰機,大軍很可能無功而返。漠北決戰,能出動合計10萬左右之騎兵、步兵,已經是中原王朝之極限了。漢朝出征匈奴,衛青、霍去病分別帶5、6萬;徐達征討塞北蒙古,出兵10萬,自己中路軍一般也就是4、5萬。所以,朱棣出兵實際人數,應該是10餘萬,但卻是多兵種結合。


10餘萬明軍從北京出發,採取穩紮穩打之方式,步步為營,在確保後路安全之基礎上,搜索瓦剌騎兵。與本雅失里、阿魯台不同,馬哈木沒想著逃跑,而是主動出兵挑釁明軍,試圖將其引入既定伏擊圈,而後用重裝騎兵衝散明軍陣型,並消滅之。馬哈木主動挑釁,作為戰爭老手,朱棣自然知道其意圖。但是,朱棣有把握戰勝瓦剌騎兵,有把握在四面合圍之「絕地」收拾蒙古人。為此,朱棣下令全線追擊,以「被俘虜」之瓦剌兵為嚮導,殺向忽蘭忽失溫(蒙古共和國首都烏蘭巴托東南),與馬哈木主力對決。此時,馬哈木已經布置好陣地,3萬鐵騎分布在周圍山頂,傲視位於山谷之明軍,一副勝利者之模樣顯露無疑。在馬哈木看來,此戰過後,草原將再無敵手,永樂大帝也會匍匐在自己腳下,蒙古祖先之榮光,必將重現。


為了保證騎兵衝擊力,馬哈木讓每一位騎士攜帶3匹戰馬,保持輪換,最大限度地發揮重裝騎兵之威力。朱棣呢?來到「伏擊圈」後,派數百名重裝騎兵來到山下與之對峙,擺出以「重裝騎兵」對沖這模樣。看到明軍如此布陣,馬哈木心花怒發,下令騎兵拿著長槍直奔中路,衝散明軍陣型。可惜,朱棣沒有傻到以騎兵硬碰硬之地步。瓦剌騎兵衝殺而來,明軍前方重裝騎兵退往兩側,安遠侯柳升率數千神機營將士「恭候多時」,直接齊射正在衝刺的瓦剌騎兵,擊斃數百人,瓦剌前鋒有了潰敗跡象。此時,武安侯鄭亨立刻率騎兵殺出,追殺瓦剌,雙方進行肉搏戰。瓦剌騎兵確實勇猛,雖然前鋒潰敗,但依然敢於掉頭反擊,與明軍廝殺一塊,鄭亨被流失擊中,雙方暫時罷兵。如此,中路戰事稍停,明軍擋住了瓦剌騎兵,將士士氣大振。


中路激戰後,成山侯王通率騎兵攻擊瓦剌右路,雙方廝殺多時,但依然無法衝破瓦剌陣型。此時,都督朱崇、指揮呂興帶神機營趕來增援,利用密集火器掃射瓦剌騎兵,並成功將其陣型沖撒,雙方再次進行肉搏。與此同時,李彬、譚青、馬聚等悍將則主動攻擊左路,瓦剌拚死抵擋,毫無退縮之跡象。這時,左路、右路同時開打,雙方騎兵拿著彎刀對砍,死傷無數,交戰進入白熱化階段,無法分出勝負。此時,在高地觀望戰況的朱棣披上鎧甲,手持彎刀,跨上戰馬,親率數千精銳鐵騎衝殺而來,直奔瓦剌中路軍。皇帝親自操刀上陣,明軍將士個個如同打了雞血似的,再次爆發出驚人之戰鬥力。接著,明軍將步兵投入戰鬥,步騎結合作戰,瓦剌全線潰敗,馬哈木一路狂奔,明軍則一路追擊。途中瓦剌再次組織反擊,但也是無濟於事,只能被明軍吊打。


此戰持續僅一天,瓦剌10餘位王子陣亡,數千騎兵被斬殺(只算首級,被隊友搶回去之則不計),瓦剌元氣大傷。次日,眾將請命,要窮追馬哈木,將其首級斬下獻給太廟。然而,朱棣拒絕,直言:「寇窮矣,何用遠追」。於是下令班師回朝,凱旋而歸。此時,瓦剌已經元氣大傷,明軍士氣則處於巔峰,要想繼續吊打一把也毫無困難。朱棣拒絕追殺,原因很簡單:不能讓韃靼部做大,兩者維護平衡,長年廝殺最好。果然,次年馬哈木上表稱臣,不再犯邊。沒了膽量跟大明叫板,馬哈木開始向西域拓展勢力,結果在裏海一帶陣亡。

參考書目:《明史》、《明太宗實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