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崛起之前,此國是真正的王者,先後滅掉40多個國家

文蹤旅跡 發佈 2020-01-10T10:17:56+00:00

提到我國古代最勵志的國家,或許有人會認為是秦朝,因為它的先祖本是替周天子養馬,最後一步一步成為了一統中國的強國。

提到我國古代最勵志的國家,或許有人會認為是秦朝,因為它的先祖本是替周天子養馬,最後一步一步成為了一統中國的強國。有人會認為是漢朝,因為其建立者劉邦直到年近五十才起兵,從一個小小的亭長到最終擊敗項羽,奪取天下。此外,像當過乞丐卻最終稱帝的朱元璋、織席販履但締造蜀漢政權的劉備,他們建立的國家也都十分勵志。

除此之外,其實在我國春秋戰國時期,除了秦國之外,還有一個國家也十分勵志。

這個國家剛剛建立之時,面積僅有方圓五十里,但後來逐漸發展,並先後滅掉了四十多個國家。最終,經過不斷的擴張和兼并,此國巔峰時期的國土達到了一百五十萬平方公里,是當年的六萬倍。

這樣一個堪稱勵志典型的國家,就是創造"問鼎中原"、"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篳路藍縷"、"退避三舍"等典故的楚國。

關於楚人的由來,各種觀點莫衷一是。但根據《史記》的記載:"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


一種說法認為,楚人原本生活在秦嶺地區,但受到商朝人的驅趕而被迫南遷。到了商朝末年,他們已經到達了今天的湖北一帶。

當時,周文王準備伐紂,楚人領袖鬻熊率眾前去投靠,被封為火師。然而,等到周朝建立,立下汗馬功勞的他卻沒得到賞賜。直到周成王時,天子才因感念昔日功臣而將鬻熊的曾孫熊繹「封以子男之田」。

按照《禮記》的記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可見,最初的楚國僅僅只有方圓五十里的土地。

建國之初,楚國面臨著許多問題。一是國力衰弱,為了完成祭祀,甚至需要偷鄰國鄀國的牛;二是地位低下,身處南方的楚國被中原諸侯們所輕慢,諸侯會盟時只能在屋外與鮮卑族首領一同看管篝火。


不過,楚國並沒有就此沉淪,而是努力發展。在楚人的共同努力下,楚國不斷擊敗周邊的一些小國,將勢力範圍慢慢擴大。等到周桓王時,楚國國君熊通認為楚國已然今非昔比,而先祖鬻熊更曾經是周文王的老師,於是請求天子為自己升爵,但卻遭到了拒絕。一氣之下,熊通宣布自己稱王,並大肆攻打一些和周王室關係密切的姬姓諸侯。

儘管楚國公然挑釁周天子,但一來楚國地處偏遠;二來周天子權威本就在不斷減弱,所以楚國並沒有被大舉打壓。過了近百年,楚國迎來了新任國君楚莊王,他繼位之初不理朝政,肆意享樂,但蟄伏三年後突然開始勵精圖治,並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率領楚國成為了一方霸主。為了彰顯實力,莊王在路過周都洛邑時還曾經在其邊境駐軍威懾。

楚莊王將大軍駐紮在洛邑城外,天子連忙派王孫滿前去撫慰,而莊王卻十分自滿地詢問宮中象徵王權的九鼎有多重,這就是著名典故"問鼎中原"的由來。

也正是楚莊王在位期間,楚國取得了對中原諸侯霸主晉國的大勝,引得陳、蔡、許、鄭、宋等國都紛紛歸附,此後楚國逐漸向北發展,儼然要與其它諸侯爭奪中原霸權。

隨著莊王去世,繼位的共王、康王都沒能延續霸業。最終楚康王十四年(前546)時,晉、楚與十餘小國在宋國舉行了弭兵之會,宣布晉國和楚國共為盟主,平分中原霸權。

康王去世後,楚靈王好大喜功、窮兵黷武,被人民所推翻。其繼任者楚平王雖然與民休息,但忠奸不明,逼走了賢臣伍子胥。而伍子胥日後幫助吳國五次擊敗楚國,最終導致楚國喪失霸權,被背叛和欺凌,平王鬱鬱而終。

時間進入戰國,楚悼王任用吳起實施變法,很快就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但此次變法以悼王病逝、吳起被殺而告終。悼王之後,肅王碌碌無為,而其弟楚宣王則虛心納諫、積極擴張。他與兒子楚威王治理楚國四十年,大體重現了楚國昔日的輝煌,也讓楚國在戰國中前期成為諸侯中數一數二的強國。

可惜的是威王死後,繼位的懷王雖然早期重用屈原等賢臣,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後來卻被張儀欺騙、被昭襄王扣押,導致了楚國由盛轉衰。

楚國的最後輝煌是在考烈王時期,他重用春申君,與魏、趙聯手大破秦軍,但這僅僅是迴光返照。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軍打入楚國都城壽春,楚王負芻被俘。這個存在800多年,從五十里土地發展為諸侯中霸主的勵志國家,就此在歷史的舞台上謝了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