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中的凡夫俗子:西瓜罐、冬瓜罐

稽古發微 發佈 2020-01-10T11:43:30+00:00

西瓜與冬瓜,價廉物美,人人都吃的起,待其化身瓷器,也是家家皆有,戶戶必備,比不了梅瓶清雅,更不如壓手杯金貴,卻是尋常百姓家不可或缺的物件,盛米盛面,裝水裝茶,乃至用來醃製鹹菜、放置雜物,用途頗多,真可謂是朝夕相伴、憂樂相親。

西瓜與冬瓜,價廉物美,人人都吃的起,待其化身瓷器,也是家家皆有,戶戶必備,比不了梅瓶清雅,更不如壓手杯金貴,卻是尋常百姓家不可或缺的物件,盛米盛面,裝水裝茶,乃至用來醃製鹹菜、放置雜物,用途頗多,真可謂是朝夕相伴、憂樂相親。此等器物太過於下里巴人,入不了達官貴胄之眼,只合在民間行用,因此絕少見到傳世官窯器,即便是民窯,胎、釉、畫工也大多比較糙陋,少有精品。

西瓜罐創燒於乾隆晚期,流行於晚清民國,有青花、粉彩、墨彩、單色釉(紅、藍)、淺絳彩等品種,基本造型為斂口、圓腹,平蓋,有的較為渾圓,有的線條弧度略緩、形體稍高。蓋鈕的形狀可作為判斷年代的依據,蓋鈕作寶珠式的年代較早,蓋鈕呈燭焰式的年代較晚,然而在使用和流傳過程中,大部分西瓜罐的罐蓋都已丟失,因此在古玩行中,缺蓋者也被視為完整器。





冬瓜罐,斂口,豐肩,器身呈高筒形,恰如一隻立起的冬瓜。長久以來,冬瓜罐一直被認為創燒於清朝道光年間,直至1990年湖北武漢龍泉明朝永樂年間的楚昭王墓出土了一件類似器物,從而將其出現的時間前推了400年。不過仔細比較,永樂冬瓜罐與流行於晚清民國的冬瓜罐在造型上還是有一定的區別:永樂冬瓜罐雖然也是上粗下細,但整體呈中間粗兩端細的橄欖型,清朝與民國冬瓜罐為上粗下細比較明顯,更像冬瓜;永樂冬瓜罐口大蓋大,器蓋上鼓,清朝與民國冬瓜罐口小蓋小,器蓋近平。冬瓜罐的品種以青花和粉彩為主,圖案大多為博古圖、麒麟送子、鳳穿牡丹、獅子戲球等,也有較為少見的如瓜瓞連綿、漁樵耕讀。與西瓜罐一樣,同樣可以以蓋鈕形狀作為判斷年代早晚的依據,然而蓋子也是十不存一。冬瓜罐的存世量相當之大,高於西瓜罐,這可能是由於它被用作嫁妝瓷吧。




西瓜罐與冬瓜罐,命名何其隨意,卻又那麼的恰如其分。樸實無華、默默堅守,正如無數在社會底層的普通民眾,在卑微的角落裡發光發熱,不怨人之不己知,但求無愧於天,不怍於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