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出行:自動駕駛技術不是難題,安全和監管才是丨CES 2020

鈦媒體app 發佈 2020-01-10T11:47:34+00:00

Cerence公司的創始人之一StefanOrtmanns認為目前自動駕駛需要攻克的遠不止技術,必須考慮安全保障,考慮費用。而其他人對此則持樂觀態度,Auto X 創始人兼CEO肖建雄甚至表示這種願景可能會在2023年實現。

在1月7日舉辦的未來出行論壇上,鈦媒體邀請到了出行領域內不同方向企業:包括研發重心車內智能系統的Cerence公司,專注於自動駕駛算法,以及搭建機器人平台的地平線公司,目前已經實現自動駕駛服務上路的自動駕駛研發企業Auto X以及專注於短途出行的企業賽格威-納恩博。

在這場關於自動駕駛和未來出行的深入探討中,由於他們各自所專精的方向不同,他們對於自動駕駛車輛何時能在大街上廣泛地運營看法不一。

Cerence公司的創始人之一Stefan Ortmanns認為目前自動駕駛需要攻克的遠不止技術,必須考慮安全保障,考慮費用。要想實現以上的願景可能要等到2030-2040年。

而其他人對此則持樂觀態度,Auto X 創始人兼CEO肖建雄甚至表示這種願景可能會在2023年實現。在他看來技術已經不再是難題,重點是政府何時開放無人駕駛的車輛全面上路。

而地平線副總裁,智能駕駛產品線總經理張玉峰則表示,目前自動駕駛技術當前面臨的問題,除了積累足夠多駕駛時間和公里數之外,如何在支持計算量的前提下,保證成本效率和能源效率,優化AI處理器的功耗比。

CES 2020:未來出行的交互革命

圓桌論壇「未來出行的交互革命」中,各位嘉賓的討論對話實錄,略經鈦媒體編輯:

Stefan Ortmanns:我是Cerence公司的創始人之一Stefan Ortmanns。Cerence是一家新成立的公司,10月1日剛剛上市,但作為Nuance Communication的分支企業,我們的行業經驗十分豐富。

我們的技術基礎是語音識別和適用於未來概念型汽車的數字助手,但於汽車技術以外,我們也有所涉獵。我們還在研究EBD(緊急制動力探測)和車載兒童警報裝置等新技術。所以,這是一套完整的體系,我們在全球市場上都處於優勢地位。和行業內的其他大型企業相比,我們其實是獨一無二的。目前,我們的產品已經裝配到超過三億兩千萬輛汽車上。

黃琛:大家下午好,我是就職於賽格威-納恩博的黃琛,擔任公司的高級副總裁。賽格威-納恩博是一家提供短途交通解決方案的行業領先企業,同時也是個人機器人領域的開拓者。賽格威的口號是「簡單出行」,我們的使命是簡化人和物的移動。

我們每年都會參加CES消費電子展,事實上,我們每年都會在這裡推出新的創新產品。很榮幸每一年都能夠參加鈦媒體舉辦的專題討論會,希望我們可以討論會上提出一些新想法,分享一些新概念,交一些新朋友,共同為交通革命和未來城市的日常通勤方式創新做出貢獻。

肖建雄:大家好,我任職於Auto X公司。Auto X是一家全球領先的、研究自動駕駛技術的企業,我們的使命是造福世界,讓人們的出行方式更加安全、便捷。2016年,Auto X創造了一個能夠安全地自動駕駛汽車的人工智慧司機,因此為人所熟知。這個系統非常複雜,能讓汽車在中國的城市以及其他地方的道路上自由穿行。

2018年,Auto X推出了加利福尼亞的首個自動駕駛服務。大約半年前,Auto X在2019年推出了加利福尼亞的首個自動駕駛計程車試點項目。Auto X也在中國深圳和上海推出了自動駕駛計程車試點項目,目前,我們是中國唯一一家可以在深圳、上海、廣州等主要城市讓自動駕駛車輛上路的企業。除了自動駕駛計程車之外,Auto X還豐富了自身的自動駕駛車系,成功推出了自動駕駛卡車等車型,不僅可以為個人服務,還可以為企業集團提供物流服務。

金英:下面進入下一環節,現在已經是2020年了,一個新的十年已經啟程,不斷進化的技術將會改變我們未來的出行方式。那麼,史蒂芬,就你所處的領域而言,你覺得將會出現的三大變化會是什麼?對於你的企業來說,你認為會有哪些新的機遇呢?

Cerence創始人之一-Stefan Ortmanns

史蒂芬·奧特曼斯:我們都知道汽車行業正在經歷世上最為巨大的變革之一。對我們來說,這就意味著要去適應這種變化,同時,未來的數字助手會具備不同的特點。車內體驗會因用戶而變化,反之亦然,系統會向用戶和消費者學習。

還有,很重要的一方面是,設計系統時必須要考慮到車裡的每個角落。人們需要駕車出行,所以系統要具備一定的直覺性理解能力。系統必須高度智能化,能夠辨認出與它對話之人的身份。

總體來說,我認為我們公司在市場上占據著有利地位,我們有自己的開放且靈活的平台戰略,我們甚至還支持那些開放應用模型創造自己的生態系統,這對於未來十年來說至關重要,這就意味著它們有了自己的品牌和數據。我們助力創造性駕駛方案的推出,為這些開放應用模型和新供應商提供幫助。

最大的機遇當然是數字汽車熱潮,數字汽車現在可以說是炙手可熱。我們看到很多人都在嘗試進入數字汽車領域。數字汽車將會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僅僅是我們,對所有人來說,這都是一個巨大的機遇。我認為汽車的輔助程序將會變得越來越多,而我們公司則會提供中間設備,即認知仲裁裝置,這種設備會讓用戶相信他們是同自己的住宅和個人設備互聯的。

同時,開放應用模型擁有對數據的完全支配權。安全性也十分重要,因為人們可以為了保護司機的個人以及隱私數據安全來調整車輛安全設置,而我們的系統是混合型的,在汽車主機里運行,因此它通過設備以及雲端發揮作用。

賽格威-納恩博高級副總裁-黃琛

黃琛:我剛剛也介紹過了,賽格威-納恩博主要致力於短程交通和個人機器人領域的研究,我們的口號是「簡單出行」,我們將所有的出行解決方案分為四大類。

第一類,超長距離出行方案,適宜搭乘飛機和輪船。第二類,出行距離處於200到500公里之間,適宜搭乘火車。第三類,出行距離小於200公里,解決方案即汽車。最後一類,同時也是Auto X 正在研究的類別。

我們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距離小於50公里或者50英里的出行類別,我們提供的設備和項目,主要為出行距離小於50公里的人和物服務。展望未來十年,我們認為腳踏自行車、電動自行車和小型摩托車等短途交通工具將會出現很多變化,就連我們十分關注的自平衡車品類也是如此。我們認為出現變化的導火索是物聯網和5G技術。

以前,腳踏自行車和摩托車從來都沒法和數據互聯,燃油車亦然。我們相信,通過把機器人和研發投入到短途出行產品,我們將會為未來的市場帶來一個全新的十年。目前,我們在世界各地的用戶數以千萬計,他們使用著我們的多種產品生活穿行在世界各國的道路上,特別是美國、歐洲各國和中國。因此,我們相信我們以短途交通解決方案的每位用戶和顧客為中心所進行的的思考和創新,將會為未來十年帶來一些新的變化。

金英:肖教授,你就職於Auto X,那你認為未來十年最突出的三大變化會是什麼?Auto X在其中又會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

AutoX 創始人兼CEO-肖建雄

肖建雄:對於自動駕駛汽車來說,2020年標誌著一個激動人心的全新十年的開端。就我個人來講,我在自動駕駛汽車領域的從業時間已經超過15年,我認為我們現在終於來到了一個臨界點,自動駕駛汽車即將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說到挑戰或者機遇,我認為有三個維度:規模、深度和價格。規模是說我們要擴大自動駕駛汽車的規模,而不僅僅是以一兩輛車。過去的一、兩年時間裡,把中國自動駕駛汽車的數量已經增加到了100輛。我們要繼續擴大規模,這個社會需要很多自動駕駛汽車——不是十輛或者百輛,而是成千上萬輛、甚至數百萬輛的自動駕駛汽車——來證明這是一種真正有用的技術。

第二,是深度。自動駕駛汽車的意思是能夠自動駕駛的汽車。我們需要真正實現無人駕駛,進而實現我們對自動駕駛計程車、自動駕駛卡車等的設想。來到今年的CES消費者電子展,我們的心情其實非常激動,因為我們剛剛宣布了同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的戰略合作計劃,將會推出我們的首個自動駕駛計程車試點,這將是亞洲、特別是中國的首個隨時準備上路的全自動無人駕駛汽車。我們將會繼續和許多合作夥伴一起努力,讓這個技術為人類司機造福,真正實現完全無人駕駛的夢想。

最後一點是價格,Auto X廣為人知的一點是我們想要真正完成降低出行成本這一使命。我們想讓自動駕駛汽車的價格變得能讓全社會都負擔得起,讓所有民眾都能享受到這種出行工具,這也是我們今年宣布和大疆、Lee Vox以及行業領先的打車服務企業合作計劃的原因,通過合作,我們將會以一個很低的價格,讓自動駕駛汽車比有人駕駛汽車更便宜,讓出行成本更加親民。這就是我所說的挑戰和機遇的三個維度。

當然,我們也會遇到其他的挑戰,例如政治層面上的挑戰,包括政府是否會允許自動駕駛汽車上路。此外,還有社會接受度這樣的問題,人們到底會不會喜歡自動駕駛汽車呢?正因為這些挑戰的存在,我們十分慶幸能和鈦媒體這樣的頂尖媒體合作,這些媒體機構大力支持我們,幫助我們教育普通民眾,讓他們了解自動駕駛汽車。

當人們更了解自動駕駛汽車的時候,他們對其的信任機會增加。這樣,社會對於這種技術的接受度就會增加,政府監管部門對這種新概念的接受程度也會更好。所以,對我們這一行的人來說,要有讓自動駕駛汽車真正成為現實的使命感十分重要,教育普通民眾,讓他們能夠坦然面對這種技術也十分重要。因此,我們要再一次感謝鈦媒體,他們付出了很多努力來幫助我們實現一個對社會大有裨益的使命。

金英:謝謝肖教授,聽得出來你對自動駕駛的前景十分樂觀。又有一位嘉賓將會加入我們的討論。接下來,他將會用幾分鐘的時間介紹自己的背景、職業以及參加討論會的目的。

地平線副總裁兼智能駕駛產品線總經理-張玉峰

張玉峰:謝謝主持人,我是張玉峰,地平線機器人技術研發有限公司的副總裁兼智能駕駛產品線總經理。地平線是一家行業領先的致力於人工智慧計算相關研究的企業,我們主要研究的是讓為汽車計算服務的人工智慧處理器以及在人工智慧處理器上運行的核心算法,通過把人工智慧計算引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們目標是會讓人們的生活更加安全、便捷。目前,我們主要研究的是自動駕駛,但是從長期來看,我們還會集中精力搭建橫向的機器人平台。

金英:謝謝張先生的介紹。肖教授,你剛剛向我們描述的自動駕駛前景十分之樂觀,聽上去也很有可能會成為現實,稍後我們會進一步討論,但是有些人仍對此保持著悲觀態度。下面,我們來聊聊你認為在科技出行領域的三大挑戰是什麼?你認為你的公司會有哪些機遇呢?

張玉峰:我認為我們未來幾年會看到很多的機會。在過去幾十年的時間裡,我們看到社會熱潮從關注筆記本轉變為手機和網際網路,而下一個時代的主角是機器人。

現在,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生活的很多東西都變得越來越自動化,包括汽車,這些自動化的產品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方便。而挑戰就在於如何進一步推動這種變化,讓自動駕駛汽車以及很多其他產品得到推廣,同時讓它們的價格保持在民眾能負擔得起的水平,這就需要大家不斷創新,並具備正確的經濟理念。

金英:說到這個話題,我們每一位嘉賓都可以說說自己的想法,你們都有自己對未來出行發展的設想。下一個問題我們請史蒂芬來回答,Nuance公司的大名,這裡無人不知,但是你剛才提到的Cerence是一家幾個月前才成立的年輕公司,你能和我們介紹一下這兩家公司的差異麼?特別是各自研究領域方面的差異?

史蒂芬·奧特曼斯:我們的研究精力明確集中在汽車出行領域,切實推動這一領域的創新。Nuance公司有四個部門,所以之前各個部門之間常常因為經費問題你爭我奪,而現在,我們自己掌握主動權,把我們的顧客向著正確的方向引導。我們可以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這一點對於我們開發開放應用模型來說十分重要,同時也會給我們帶來很多優勢,我們認為最佳的車內體驗,是讓用戶感覺自己在和數字汽車交流時,就像在和真人對話。

金英:貴公司在幾個主要的開放應用模型上都有很多客戶,很多都安裝了你們推出的語音助手。多年以來,貴公司在這一領域都處於領先地位。你能為我們概括一下貴公司的客戶需求在過去十年里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麼?哪些地區的重點需求轉向了車內交流呢?

史蒂芬·奧特曼斯:汽車產業正在經歷巨變,朝著數字出行語音助手的方向飛速發展。我們與全球主要開放應用模型都有合作,我認為發展的趨勢是提供無按鍵的解決方案。想想AS或者PeopleMover體系,我們可以和開放應用模型一起打造所有的技術。

金英:謝謝。下面我要向就職於賽格威-納恩博的黃琛提一個問題。你剛才說到公司每年都會來CES發布新品,這就意味著賽格威現在應有一個十分龐大的產品線了,從最開始的獨輪車、滑板車,到電動小摩托、電動自行車,或者你們所說的山地電動自行車,再到今天早上剛剛推出的賽格威S-Plot。要想擁有這麼龐大的產品線,必須要付出投入大量的努力和資金。打造這麼龐大的一個產品線,貴公司的商業考量是什麼呢?

黃琛:謝謝你一直以來對賽格威-納恩博商業發展方向的關注。正如我剛才所說的,我們目前主要研究的是短途交通解決方案,這是其一,其二,我們還是一家機器人技術公司。去年,我們和微軟的CEO Satya先生舉行了會晤,他認為未來十年將會是個人機器人的時代,正如20世紀60年代,當時的時代主角是個人電腦。我們為企業和消費者提供物流和個人機器人,我們的機器人技術為短途出行設備或裝置帶來創新。

2018年之前,我們把主要精力都放在自平衡交通工具上,當年,我們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滑板車生產商。所有人都看到了電動滑板車在美國和歐洲市場上的崛起。當地共享車輛企業旗下超過80%的電動滑板車是由我們提供的。我們更加自信了,我們不僅得到了顧客,還得到了數據和信息。今年,我們把所有短途交通工具的用戶信息和機器人技術相結合,即將推出兩款全新的智能產品,其中一款是新一代的智能電動自行車和智能電動小摩托,車上加載了我們稱之為「ready go」的系統。我們在電動車上安裝了機器人傳感器,用以保護用戶,提升他們的使用體驗。藉助物聯網和雲技術,這種新一代的智能電動車能夠不斷升級,每隔半年,新一代的智能電動車就會升級到全新的短途電動車版本。

另一款產品是在這屆CES上發布的,我們將其稱之為Segway-Spot,靈感來源於《侏羅紀公園》和迪士尼出品的著名電影《機器人總動員》。在這部電影中,太空飛船的駕駛員可以坐在椅子上,通過自動駕駛系統操作飛船。Segway-Spot是一個自平衡、自動駕駛的交通工具,配有雲操作管理系統和無線充電裝置。

金英:我想隨著城市化不斷發展,可持續性發展的理念深入人心,我們可能越來越傾向於選擇個人出行。你認為可持續性發展和城市化會給貴公司帶來的最重要的機遇是什麼?

黃琛:嗯,我認為最重要的機遇在於用戶數量。對於任何一家公司,任何一家能提供高效、可靠出行工具的人工智慧或智能設備公司來說,如果他們產品的價格能讓數百萬的用戶負擔得起,企業就會在市場上發現巨大的商機。進入2020年,市場上目前出現了很多干擾的聲音,許多人工智慧和物聯網企業有能力生產智能產品,但是如果無法顧及到產品的可持續性、可靠性和性價比,我想他們就會錯失這個商機。

金英:謝謝你的解答,我們所有的嘉賓都提到了性價比這個關鍵詞。下一個問題要請就職於Auto X的肖教授回答。最近,貴公司在會場外邊停放了好幾輛自動駕駛汽車,免費發放漢堡,能否給我們介紹下貴公司2019年的成就,以及2020年的發展計劃?

肖建雄:過去的一年,我們取得了許多成就。在加利福尼亞推出了首個自動駕駛計程車試點服務。我們還成為了全球首個在中國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即深圳,部署自動駕駛汽車的公司,部署地點不是在郊區,而是在市中心。

在商業發展方面,我們還與多家企業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其中就包括東風汽車,這家公司目前已經成為了我們的投資商。東風汽車是中國第二大汽車製造商,第一大製造商是上海汽車集團,後者在兩年前就成為了我們的投資商。我們還和許多汽車公司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

在本屆CES,我們宣布與菲亞特克萊斯勒公司成為合作夥伴。我們與過半的中國汽車製造商都是合作夥伴,包括長城汽車、吉利汽車、比亞迪等等,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此外,我們還和很多計程車和物流企業結成了夥伴關係,比如深圳最大的計程車公司鵬運,以及深圳最大的物流公司EST。

過去一年取得的成就讓我們成為了中國自動駕駛汽車行業的領頭羊,新的一年,我們會繼續擴大自己的自動駕駛計程車隊,未來幾年內將從100台增加到數百台,春節過後不久,我們還會在上海推出公共試點項目。上海政府為我們提供了很多支持,例如上海市長主動要求成為該項目的首名乘客。宣布了同菲亞特克萊斯勒集團的合作夥伴關係之後,新的一年,我們會繼續對自動駕駛汽車進行測試,向著實現自動計程車完全無人駕駛的終極目標前進。我們是懷著激動的心情迎來新的一年的。

金英:可以說前景非常樂觀。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 Auto-X的發展無疑是激動人心的,但同時也需要巨大的投入。不僅僅是Auto-X,當前很多公司都在自動駕駛領域都做出了積極的探索。您作為Auto-X的執行長和創始人,在您看來,貴公司在探索商業落地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比較嚴峻的挑戰,又是如何克服的?

肖建雄:在投資方面,Auto-X也取得了傲人的成績。我們在2019年初進行了一輪大型融資,並在三周前,發起了第二輪融資。作為唯一一家在2019年成功完成兩輪融資的無人駕駛汽車公司,其成果是不言而喻的。就像剛剛提到的,隨著業務的發展,我們已經成為自動駕駛領域的領頭羊企業。

就實際產生的利潤而言,自動駕駛其實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行業。它需要很深的前期積累,這意味著一開始需要大量投資,特別是對於研發。如果產品沒有完成,就無法產生利潤。對於這樣的行業,無可避免地需要多年的研發和大量的投資。但一旦產生成果,其收益則是不可估量的。

僅無人駕駛汽車中的智能計程車這一個領域,就超過一萬億美元。中國擁有如此巨大的機會,也是源於其市場廣闊。與其他行業相比,自動駕駛領域更像是教育。你可以選擇上了中學就出去工作,到麥當勞當服務員,這樣你馬上就會有收入。但你也可以繼續讀高中,大學,碩士,甚至博士,成為一個博士後。是的,你花了很多錢,甚至可以說浪費了很多錢,但是當最終成為一名專家時,你會拿到非常可觀的薪水。我們的業務與此類似。或許到達終點需要更長的時間,可一旦我們做到,收穫也將是巨大的。

自動駕駛汽車領域布滿了重重阻礙,就智能計程車來說,也只剩下5家企業,誰都想分這一碗羹,但並不是誰都有能力。那即使最後5家企業全部存活,每家分到20%的市場份額,仍然是一筆萬億美元的可觀業務。因此,我們不會因為考慮收支而降低投入,相反會不斷打好技術基礎,為未來智能計程車和智慧卡車的落地做好準備。

金英:謝謝您,您把自動駕駛的積累比作拿到博士學位,也讓我們對於自動駕駛領域的投入和產出有了更深的理解。談到深科技,我想請問一下坐在您旁邊,來自地平線的張玉峰先生,地平線所專注的人工智慧晶片具有很強的技術挑戰,但貴公司仍以此作為發展的重點,尤其是邊緣人工智慧晶片,為什麼?

張玉峰:事實上,研製汽車AI晶片並不比製造汽車容易。我們花費了四年的時間,才在去年推出了中國首個汽車AI晶片。這個項目前期需要巨大的投入和努力,而我們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就像接口先驅Alan Kay 的一句話——「真正認真對待軟體的人就應該自己做硬體」,我認為肖教授會同意這個觀點。

因此,基於深知深層嵌入式AI應用程式離不開專用的AI晶片,我的老闆,也就是地平線執行長兼創始人余凱博士,在幾年前決定離開百度,創立地平線公司。希望在保持AI晶片性能的同時,實現最佳的能源效率和成本效率。而這也是自 2015年7月地平線自主研製AI處理器旅程的開始。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去年,我們推出了第一個汽車AI處理器,反響熱烈,獲得了多項產品提名。首輛汽車將在2020年第二季度問世。實際上,這是第一個量產項目,其重點更多是放在車內智能駕駛坐上。我可以和Doctor談談在HMI方面,我們如何通過AI處理器和協同算法增強用戶體驗。在未來幾年中,將會有更多的A-Dus和自動駕駛項目。因此,我們預估在2022年將出貨數百萬個AI處理器。

金英:了解,我們也對此充滿期待。剛剛肖教授提到,L4級別自動駕駛車輛已經可以完全不需人為干預,自行完成駕駛。L4甚至L5級別的自動駕駛汽車將是未來的大勢所趨。但實現完全自動駕駛需要無數個部件協同作用,那麼AI晶片對於智能駕駛的重要性體現在哪裡?地平線在L4和L5級別自動駕駛中又扮演什麼角色?

張玉峰:總的來說,地平線一直是眾多智能計程車及自動化機器人企業背後的推動者。我們一直致力於成為人工智慧晶片和算法的主要供應商。至於為什麼AI處理器對自動駕駛如此重要,主要是因為實現自主駕駛需要完成大量的計算。當車輛在公路上行駛時,每秒可能要進行數十萬次計算。為了支撐這樣的計算,傳統的計算機部件會消耗大量的能量和產生巨大開銷。

例如,今天午餐時,我和另一位領先的智能科技企業家進行了交談,據他透露,目前他們僅計算就消耗了電動汽車20%的電力。而且當前還只是L4初期階段,當未來實現L5或全自動駕駛時,如何在支持計算量的前提下,保證成本效率和能源效率,是我們亟需攻破的課題。因此,重要的不僅僅是AI處理器自身,而是如何在優化AI處理器的同時,也能滿足汽車自動駕駛級別的要求,這才是至關重要的。

金英:感謝您的說明。我幾乎每年都來CES,在評委席也坐了很多年,見過各種各樣的應用。我清楚地記得,自主駕駛在兩年前就開始成為熱點話題。那個時候人們說,到2025年我們就能實現自動駕駛。而今年,情況卻完全改變了。很多人悲觀地認為這個時間可能會延後到2050年。那麼是什麼成為了實現自動駕駛L5的主要障礙?

肖建雄:這其實取決於你問誰。如果你問我,那答案會是2023年。我們相信到2023年,自動駕駛技術已經成熟。而在中國,能否實現完全無人駕駛還涉及很多方面的因素。我們正與許多政府密切合作,包括深圳和上海的市政府。如果你只是從純技術的角度來談論無人駕駛,那麼就在三個月前,谷歌Alphabet已經在亞利桑那州菲尼克斯證明了無人駕駛計程車可以投入商業應用。從某種意義上說,美國已經進入了自動駕駛汽車的時代。這不是幻想,而是已經發生了。至於你問什麼時候發生的,答案是去年。

在中國,由於街道更擁擠,實際情況要複雜得多。2023年是我們將具備成熟自動駕駛技術的一年。而在政策法規環境方面,相較美國,中國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們必須看到,在過去幾年其實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兩年前自動駕駛汽車的法規還完全是空白。在過去的兩年里,許多城市已經開放允許自動駕駛汽車進行測試,我們在深圳、上海和廣州都成功地拿到了自動駕駛許可。

因此,當前中國自動駕駛市場的政策環境,發展速度非常快。兩年前什麼都不存在,而現在幾乎已經搭建好了網絡。因此,我們對於自動駕駛的前景非常樂觀,在未來兩三年內,將會全面開放自動駕駛。

這也是為什麼當你問到實現自動駕駛的時間時,我提到這取決於是誰的看法。當你和一家從事L2,L3輔助駕駛的公司交談時,他們當然不希望自動駕駛發生得太快,否則他們的業務將面臨很多挑戰。這輛車能自己開,那為什麼還需要輔助駕駛?如果你和自動駕駛領域的企業交談,WeiMo,Cruise或者我們AutoX,你就會發現我們對於實現自動駕駛非常樂觀。

隨著技術的進步,隨著自動駕駛汽車領域規模逐漸增大,未來也變得越來越清晰。我們現在有超過100輛自動駕駛汽車,行駛里程也越來越長。我們離終點越來越近,也變得更有信心。

在幾年前,自動駕駛還只是個噱頭,那個時候大家由於沒有清晰的認知而過度樂觀,企業蜂擁而上。而在過去幾年的發展中,我們可以看到尖端企業越來越少。這是一種趨勢,沒有多少家企業在做自動駕駛了,但這些留下的企業都在不斷進步,趨於成熟。這也是一個跡象,表明這個行業正在變得更加成熟,這對自駕車行業是非常有利的。

金英:您似乎很確信2023年會成為自動駕駛汽車的元年。但您所說的是技術本身將在2023年成熟,而對於消費者來說,這不僅僅是技術,自動駕駛落地還需要其他東西。

張玉峰:是的,肖教授提到2023年實現,我認為到那時技術是存在的,但問題在於積累里程,完善解決方案增加ODD(地理區域),使得自動駕駛汽車能完美適應更多的天氣和光照條件。

我們在維加斯進行了各種自動駕駛試驗。你可以看到自去年甚至2018年以來,自動駕駛公司一直在與Lyft合作,例如寶馬,它已經進行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測試。如果你同意乘坐自動駕駛計程車,你可能在打車時會遇到智能寶馬車,它會把你從機場送到幾十家酒店中的你想去的那一家。當然,車內會有保障安全的駕駛員。它顯示了自動駕駛當前還有很多限制,但有限制是好的,有利於增加安全係數,並給行業更多的時間進一步發展技術,以擴展更多應用場景,特別是對於客運汽車。

對我們來說,地平線在中國也很活躍。上個月,我們參與了全國範圍內開展的公路自動駕駛示範活動,由多輛自動駕駛汽車組成一個高速公路車隊,為中國的冬季奧運會做準備。我們還提供了AI計算支撐。 我同意肖教授的觀點,這些困難使得真正投入其中的企業能夠更專注於發展技術、服務和道路運營。它需要時間,但一定不會太久。我們現在就可以看到自動駕駛汽車在拉斯維加斯、深圳和上海取得的成就。

金英:現在我想問問Stefan博士,我注意到當我們這兩位樂觀派講話時,您一直在微笑。 你同意他們的觀點嗎?為什麼?

Stefan Ortmanns: 總的來說,我很讚賞這種中國速度,但自動駕駛需要攻克的遠不止技術, 必須考慮安全保障,考慮費用。我不確定消費者是否準備好了支付額外的5萬美元。 同樣在您提到的城市(例如深圳和上海),創建L5自動駕駛汽車非常困難。 我認為L3,甚至L4級別的自動駕駛有可能很快實現,但對於L5,恐怕需要到2030-2040年了。

肖建雄:如果您來深圳看看我們的自動駕駛汽車,我相信您會改變主意。 因為我們的自動駕駛汽車一直在擁擠的城市中進行測試,其中就包括最擁擠的深圳,和第二的上海。我們邀請您來參觀,希望能改變您的看法。

關於價格,我也想補充兩句。 我們剛剛宣布與DJI Lee Vox和Robot Sense建立合作夥伴關係。 而DJI Lee Vox的價格為800美元。Robot Sense公開價格也僅1900美元。這遠不到Stefan 所說的5萬美元。實際上,消費者甚至可以只花幾百美元。我們的財務團隊對當前新經濟發展狀況進行了非常詳細的分析,表明這個價格在中國市場已經可以被接受,更不用說勞動力成本更高的美國市場了。

金英:黃琛先生同意他的觀點嗎?

黃琛:賽格威其實與其他幾位處於不同的行業分支,我相信我們可以成為很好的合作夥伴。在張博士剛才提到的2018年寶馬自動駕駛汽車案例中,我們也跟寶馬有合作,我們與寶馬共同研製了自動駕駛機器人,使寶馬無人駕駛汽車可以直接駛入停車場。而去年在同一個會議中我也遇到了肖博士,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這一年內他們在業務及自動駕駛領域取得的巨大成果。

另一方面,我們也認為,在未來十年中,可能將會有更多的人選擇騎行。有一個非常明顯的趨勢就是城市越來越擁擠,且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居住在城市中。距離越來越短,空間越來越小,居住越來越密集。在距離只有五到十英里時,我們提供的智能助力車或智能滑板車,便可以輕鬆解決日常通勤問題。

我們相信這個行業肯定會改變,就像電話被手機取代,手機又最終被智慧型手機取代,汽油汽車會被特斯拉取代,當然,特斯拉也將被自動駕駛汽車所取代。我們相信,我們新一代的智能輕便滑板車、電動車也將取代自行車和傳統的踏板車。

金英:謝謝您。我的最後一個問題是,基於你們在各自特定領域的專業知識,你們對2020年最大的問號是什麼?最值得關注的趨勢又是什麼?

Stefan Ortmanns:對於Cerence而言,目標是贏得新業務。 我們的成功率高達90%,這非常了不起。然後是深化戰略部署和專注於數字服務。車載助手將通過駕駛員眼睛的移動實現增強位置AI:當駕駛員看向某處,並說:「告訴我更多有關此地的信息」,就能得到答案,這是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

我們已經步入正軌, 我不能告訴你具體的數字,但是剛剛過去的2019年第四季度我們又再創新高。也歡迎您來參觀我們在北廳的展廳,我們提供了兩輛智能汽車,供您親身體驗全新智能車載服務。

黃琛:我想說兩個關鍵詞來回答你的問題:第一是接受,第二是包容。關於接受,人們總是對新技術感到好奇,但是如果他們真的想嘗試並花錢去買,那麼就需要真正接受新技術。第二個詞是包容:媒體和人民對新技術和新事物的容忍度很低。如果特斯拉或任何自動駕駛汽車發生任何事故,所有媒體都會在上面大做文章。但是事實上每年都有數千起車禍,卻得不到同樣的重視。

肖建雄:我的關注點是5G。對於5G時代的到來,我們都非常興奮,因為它帶來了希望,特別是對於無人駕駛汽車領域的應用。無人駕駛汽車擁有大量數據,每輛車至少產生1TB數據。使用當前的5G網絡,幾乎不可能實現實時上雲,並在雲與汽車之間進行有意義的溝通。

通過未來5G的發展,人們擁有的就不僅是一輛汽車,其智能水平將達到像一個車隊一樣能夠自由溝通。我的問題是這真的會實現嗎?價格可以接受嗎?隨著數以百萬計的汽車同時在道路上行駛,上傳數據並進行通信,有可能支持這麼大的帶寬嗎? 這些問題都有待解決,但我們對5G的廣泛應用充滿期待,也希望它能變革移動出行行業。

張玉峰:我的關鍵詞是安全和更好。現在有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湧現,在自動駕駛領域也是同樣。媒體可能會說自動駕駛發展正在放緩,但我看到了變化,不僅在智能計程車,而且也體現在客運車輛上。但我們需要大家更加開放和合作。

實現自動駕駛,是一項艱難的挑戰,需要更多的人持續多年共同努力來應對(當然,我們仍然有可能在2023實現,正如肖教授提到的那樣)。我們看到了更多的智能駕駛AI晶片被用到更多的車輛上,包括客運車,智能計程車等。希望通過大家不懈的努力,讓人類的生活一天比一天更安全,更美好。

金英:感謝大家。最後,讓我們帶著所有的疑問,共同期待2020年會發生什麼。從大家的樂觀態度來看,我相信自動駕駛的實現即使不是在2023年,也會在不久的將來。希望下次我們再來這裡時,不必一路走到我們的展位,而是可以跟一個虛擬助理說,「嘿,帶我過去,這樣我就不用穿高跟鞋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