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行人」到縱橫家,看看春秋戰國時期各國外交政策的變化

小雲軒談史 發佈 2020-01-10T14:37:45+00:00

這導致諸侯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特別是齊桓公提出「尊王攘夷」,聯絡諸侯會盟,成為春秋首霸以後,諸侯之間的交流就變得更加緊密了。

前言:春秋時期,周王室的地位日益下降,傳統的「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形式逐漸轉變成「禮樂征伐自諸侯出」。這導致諸侯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特別是齊桓公提出「尊王攘夷」,聯絡諸侯會盟,成為春秋首霸以後,諸侯之間的交流就變得更加緊密了。

在這樣的趨勢下,外交使節就變成了各個諸侯國之間必不可少的官職,即「行人」。雖然早在《周禮》之中就已經記載有「行人」之職,但是當時的「行人」更多的是為周天子傳達一些信息,而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外交使節。

春秋時期結束以後,諸侯國之間的兼并戰爭越演愈烈,大國崛起,小國覆滅,諸侯們的目的也從稱霸轉為了吞併。這樣一來,「行人」的職責也就發生了改變。

強大的國家希望通過「行人」來達到自己擴大疆域的目的,而弱小的國家則希望通過「行人」的遊說來保全自己的國家。

於是,「行人」就有了一個新的名字,叫做「縱橫家」。

最初的「行人」,只是周王室用來維繫其統治的工具

大行人掌大賓之禮,及大客之儀,以親諸侯。

小行人掌邦國賓客之禮籍,以待四方之使者。

——《周禮》

「行人」之職在西周便有記載,根據職責的不同,還分為不同的「行人」。在《周禮》中記載:行人分兩種,分別是大行人和小行人。

·大行人

大行人,主要的職責是掌握重要賓客的禮儀,用來親近諸侯。意思就是當諸侯們前來朝見周天子時,大行人根據諸侯們的意圖,告知其對應的禮儀,並進行指導。

·小行人

小行人,主要的職責是掌管賓客們的禮籍,並接待四方來的使者。除此之外,小行人還有一個最重要的職責,那就是與諸侯們保持聯繫,並將各個諸侯國國內的情況記錄在冊,上交給天子。後世所稱的行人基本上就是指西周時期的小行人。


我們都知道,西周建立之初,為了保證分封制的順利實施,周王室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項制度就是禮樂制。禮樂制,是一套用來規範貴族們行為準則的制度。

可以說,禮樂制貫穿了整個西周,是分封制和宗法製得以順利施行的基礎。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把禮樂崩壞視為周王室權威衰弱的原因。

而「行人」之職,就是為了維護禮樂制,也就是為了維護周王室而設立的。

春秋爭霸,「行人」開始承擔著重要的職責

春秋時期,周王室衰微,禮樂崩壞,禮樂制受到破壞。傳統的「行人」之職中的大行人已經失去了原先的價值,被慢慢的淘汰,只留下小行人作為外交使節出使各國。因此,這一時期的「行人」指的基本上就是西周時期的小行人。

這一時期,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爭霸。所謂的爭霸,就是幾個大國之間,打著「尊王攘夷」的口號,或通過戰爭,或通過外交,來獲得他國承認其盟主地位的一種方式。

這種爭霸形式,促進了國與國之間的交流,其主要體現在:

1.大國與大國之間的外交

既然是諸侯爭霸,搶奪盟主的位置,那麼自然就是以大國為主。類似宋襄公這種小國的盟主,其霸主地位並得不到他人的信服,這也是其一直為後人所詬病的原因。

大國與大國之間的戰爭,有時候比大國與小國之間的戰爭更加恐怖。前者實力相差無幾,後者實力差距懸殊。一旦開戰,無論輸贏損失都極為慘重。因此,大國與大國之間都在避免戰爭,轉而通過外交的方式解決衝突。

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左傳·僖公》

春秋第一位霸主齊桓公,為了確立自己的霸主地位,想要迫使楚國臣服,於是便率領聯軍兵壓楚國邊境。齊桓公此舉,表面上是來譴責楚王不尊重周王室,實際上就是為了讓楚國承認自己的霸主地位。

因此,齊桓公大軍壓境的行為,與其說是為了打到楚國臣服,不如說是為自己的談判增加一個籌碼。

果不其然,楚王先是派遣了一個使者來詢問原因,然後又派遣了屈完前來交涉。

最終,雙方以交談的方式完成了此次的聯盟。

由此可見,無論是齊桓公,還是楚王,其實都不希望發生戰爭。他們更傾向於通過使節來達成目的。這也是行人的主要職責。

2.大國與小國之間的外交

如果說大國與大國之間,是處在同一水平的,行人的作用還不是特別的大,那麼在大國與小國之間,行人的作用就十分巨大了。

我們中學時代,都學過一篇課文,叫做《燭之武退秦師》。這其中的故事,就是圍繞著春秋時期大國與小國之間的。

故事的起因是鄭國的鄭文公對晉文公無理,並且親附楚國。於是晉文公便和秦穆公一起包圍了鄭國,鄭國眼看就要滅亡。此時,鄭文公派出了一位名叫燭之武的使者前去遊說秦穆公。燭之武對秦穆公說道:

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秦穆公一聽,十分有道理,就欣然答應了燭之武的請求,與鄭國結盟了。而秦國這一離去,晉文公也跟著撤兵了。

如果說,大國與大國之間,是因為相互顧忌而願意採用和平的手段解決衝突。那麼在大國與小國之間就沒有這種顧忌了,因為小國根本沒有談判的資本。這時候,小國之中如果有一個外交高手能夠陳述利弊,拉攏盟友,那麼其作用就足可以抵千軍萬馬了。


在春秋時期,諸侯爭霸都是打著維護周天子權威的旗號。這就說明當時的社會環境,周天子餘威尚在,諸侯們並不敢做的太過分。因此,當時的爭霸戰爭主要是以令對方臣服為主,滅國為輔的。

如此一來,戰爭的性價比就顯得有點低了,能夠通過外交辭令使得他國臣服才是諸侯們最願意看見的。對於大國來說,有一個出色的行人(外交使節),那麼就能夠在兵不血刃的情況下稱霸諸侯;對於小國來說,在大國之間夾縫生存實屬不易,這時候有一個出色的行人,就能夠最大程度的保全自己的國家。

這就使得春秋時期行人受到各國的重視,行人這個職業也得以迅速發展。

戰國七雄,國際形勢發生變化,行人開始退下了舞台,縱橫家開始崛起

公元前403年,趙、韓、魏三家分晉,拉開了戰國時代的序幕。周天子權威的完全喪失,加劇了諸侯國之間的兼并戰爭。這個時代,戰爭才是主旋律。春秋時期,諸侯們只圖謀稱霸的日子一去不復返。

雖然諸侯們不再痴迷於稱霸這種虛名,轉而沉醉於開疆擴土,但是一個極其嚴峻的問題再一次擺在了諸侯們面前,那就是國力不支。

春秋時期,諸侯們之所以傾向於用和平的方式解決衝突,就是因為戰爭的消耗過於巨大,他們打不起。而到了戰國時期,諸侯們固然沉醉於開疆擴土的喜悅中,但是糧食產量的不足卻成為了阻礙諸侯們發展的桎梏。

好在,魏國的崛起給了各國一個強兵富國的模版,那就是變法以強國。於是各國紛紛變法,以圖霸業。

在這變法的過程中,秦國率先脫引而出,成為了戰國時期國力最強盛的國家。秦國的強大使得其餘各國開始恐慌,他們驚訝的發現,僅僅靠一個國家已經抵擋不住秦國侵略,唯有團結一致,才能抵禦秦國。

在這個時代背景下,春秋時期的行人顯然已經不能擔當大任,諸侯們需要更加專業的人,專業到精通合縱連橫之術的人。於是,縱橫家悄然崛起了。

不過,一開始的縱橫其實並不是以秦國為主體的,而是以三晉之國為主體的。

按照現在人所理解的合縱連橫,是以東方六國為一方,以秦國為另一方。只要親近秦國,那麼就是連橫;只要一起抵抗秦國的,那就是合縱。

這個說法並沒有錯,只不過時間上稍微延後一點。根據戰國時期的發展進程,合縱連橫的概念應該分為兩個階段:

1.長平之戰前

長平之戰前,雖然秦國一家獨大,但是東方六國或多或少都有能夠與之匹敵的大國存在,比如楚國、齊國、趙國等。

這一時期的秦國雖然強大,但是諸侯們其實並無憂慮。因此,此時的合縱應該是指,三晉之國北連燕,南連楚;連橫則是指三晉之國東連齊,或者西連秦。

一個有利的證據就是齊閔王時期的樂毅伐齊事件,趙、韓、魏、燕、秦五國合縱伐齊,說明當時的合縱連橫策略,並沒有特別針對秦國。

2.長平之戰後

自長平之戰以後,趙國遭受重創,傳統大國的楚、齊也在這之前相繼衰敗,這才造成了秦國一家獨大的局面。也正是在這個時期,合縱連橫的主體才真正的由三晉轉變為秦國。

正如徐中舒老先生在書中寫道:戰國時的「所謂合縱連橫,原是以三晉為主,北連燕,南連楚,為縱,東連齊或西連秦為橫;合縱可以對秦,也可以對齊,連橫既可以連秦,也可以連齊」。

從橫家者流,蓋出於行人之官。——《漢書·藝文志》

戰國時期,行人開始沒落,縱橫家開始崛起。雖然從表面上,兩者都是外交使節,否則也沒有「從橫家者流,蓋出於行人之官」這種說法了,但是在本質上行人和縱橫家卻大為不同。

春秋時期,行人受到重視的基礎,是因為當時的禮樂崩壞現象並不嚴重,周天子餘威尚存,且當時各國的發展水平並不高,所以才有了行人這種說客,來避免戰爭的產生。

但是到了戰國時期,這個局面就開始轉化了。戰國時期,各國受到變法的影響,戰爭不再是一件成本很高的事情(相對來說)。諸侯們不再避免戰爭,反而是熱愛戰爭(秦國),因為戰爭能夠獲得土地和人口。

這個時候,縱橫家的責任已經不再是避免戰爭了,而是通過陳述利弊,為自己的國家開疆擴土(或是避免損失土地)。比如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蘇秦和張儀。

張儀通過三寸不爛之舌,連橫楚懷王(實際上是欺騙),使得楚國因此衰弱,秦國也從中獲利,得到了大量的土地和人口。而蘇秦則是通過合縱手段,整合六國的力量,使得六國免受土地的損失。

與此同時,縱橫家另一個特點就是不愛國。無論是蘇秦,還是張儀,亦或是公孫衍,都曾經在不同的國家待過,正所謂「有奶就是娘」,說得就是縱橫家。這在春秋時期的行人身上,是萬萬不會的。

因此,縱橫家雖說是由行人發展而來,但是其自身又根據時代背景,做出了相應的變化。縱橫家重謀略,擅詭計,且無家國之念,他們遊說各國的目的只是為了榮華富貴,高官厚爵罷了。

結束語

從西周時期的大行人、小行人,到春秋時期的行人,最後到戰國時期的縱橫家,他們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順應了當時的時代潮流。根據不同的時代背景,「行人」這個職業一直在發生著變化。而在這個變化之中,又能夠看出不同時期各國之間外交政策的變化。

通過這種變化,也能夠看出周王室的衰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