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大豆機收水平南北差異大,咋破?

布瑞克農業數據 發佈 2020-01-10T15:05:26+00:00

2019年大豆全程機械化發展報告我國大豆種植區域分布廣泛,北至黑龍江、南至雲南均有種植大豆,其中主要位於東北地區、黃淮海地區以及長江流域南方產區。

2019年大豆全程機械化發展報告

我國大豆種植區域分布廣泛,北至黑龍江、南至雲南均有種植大豆,其中主要位於東北地區、黃淮海地區以及長江流域南方產區。截至2018年,我國大豆耕、種、收及綜合機械化率分別為86.75%、85.12%、79.56%、84.10%。2019年,大豆機耕率預計達到87.8%左右,同比提高1個百分點左右;機播率預計達到86.1%左右,同比提高1個百分點左右;機收率預計達到80.6%左右,同比提高1個百分點左右;綜合機械化率預計達到85%左右,同比提高1個百分點左右。

大豆機械化發展現狀

(一)機耕、機種水平整體提升。由於三大產區所處地理環境、種植規模、經濟發展水平等條件不同,大豆全程機械化水平相差較大。總體上,我國大豆生產在整地和播種作業環節基本實現了機械化,據《中國統計年鑑》統計,我國拖拉機等動力機具保有量變化、收穫機保有量變化,2018年、2019年我國農作物耕整地、播種、收穫等環節機械化水平小幅提升, 2019年我國大豆生產整體機耕水平預計達到85%,機播水平預計達到80%。

(二)機收水平南北差異仍較大。我國大豆機械化收穫總體仍比較落後,三大產區發展不平衡。以北方春大豆區為例,各省份略有不同,我國東北地區尤其是國營大型農場,主要採用國外大型聯合收穫機諸如克拉斯、凱斯、約翰迪爾收穫機,基本解決了該地區的大豆機收問題,機收水平達到95%以上。與往年相比,2019年黃淮海地區大豆機收水平預計達到60%以上,機收水平較大幅度提高,但該機收水平依然是建立在高損失、高破碎的基礎上。我國南方大豆產區機械化收穫環節基本屬於無機可用狀態,大豆機收一直是個嚴重問題,該地區的大豆機收水平總體上一直維持在30%左右。

存在的問題

(一)北方大豆產區過分依賴國外進口農機具。我國北方大豆產區尤其是東北春大豆區基本實現了大豆全程機械化生產,在耕整地、播種、收穫等各個環節均有適合該地區生產的成熟機具,大豆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高。但該地區大豆生產機具主要以歐美已開發國家進口為主,費用昂貴、成本高,大豆的生產成本、生產機械化一定程度上受到國外影響和牽制。

(二)黃淮海大豆產區機具作業性能欠佳。黃淮海大豆產區大豆耕整地、播種問題基本得到解決,但在耕種環節仍然存在上茬作物秸稈處理難的問題。同時,黃淮海大豆產區大豆收穫主要依靠稻麥聯合收穫機,機具適應性差、收穫損失大、破碎高。

(三)南方大豆收穫機具短缺嚴重。與北方及黃淮海大豆產區相比,南方大豆產區機械化生產水平低,尤其是收穫環節,缺乏專用的大豆收穫機具。

措施建議

(一)鼓勵國產農機具進入北方大豆產區。針對北方大豆生產機械化受進口機具影響等問題,應發揮我國北方大豆產區大豆種植面積大、地形遼闊平整、土地肥沃等優勢,繼續鼓勵該地區種植大豆。同時,農業機械科研院所、高校及農機企業應針對北方大豆產區過度依賴進口機具的問題,開展大型耕整地、播種、收穫機具研究,提高農機製造工藝水平、優化農機具部件性能,開展自動化調節部件開發,進一步開展農機具信息化、智能化系統研發,提高國產農機具在北方大豆生產市場的份額,擺脫歐美農機企業對北方尤其是東北地區農機市場的控制。

(二)完善黃淮海地區技術規程和種收機具性能。針對黃淮海地區大豆耕種環節存在上茬作物秸稈處理難的問題,可對秸稈還田后土壤的結構變化、病蟲草害發生開展跟蹤監測,採取相應的農機技術方案,因地制宜制定相應的耕—種—收—秸稈處理技術規範,在適宜地區推廣麥茬夏大豆免耕覆秸播種等技術。該地區應開展專用的大豆收穫機具研究,研發黃淮海地區專用大豆收穫割台,通過更換稻麥聯合收穫機割台,調整脫粒清選部件和作業參數,達到一機多用收穫大豆。

(三)農機農藝結合緩解南方大豆機收問題。南方大豆產區機械化生產受品種、地形、種植模式等多方面因素制約,大豆機械化收穫發展推進緩慢,針對該地區機收問題,可將大豆品種、栽培、機械化相結合,優化種植模式,篩選適合於機械化作業的品種。在缺乏專用收穫機的一段時期內,可參考農業農村部主推技術《大豆高質低損機械化收穫技術》,在小型履帶收穫機基礎上做參數調整進行機械化作業。

來源:農業農村部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專家指導組大豆專業組;作者:XXX;農產品期貨網轉載本文僅為傳播更多信息為目的,並不表示本網認可文中作者觀點。若轉載文章作者有認為本網有不妥之處,請致電本網010-51289506聯繫,本網將立即與您磋商並解決相關事宜。

(責任編輯:黃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