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的「隱居生活」,都謀劃了哪些大事

讀者報 發佈 2020-01-10T15:14:57+00:00

1908年11月14日傍晚到15日下午,24小時之內,清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繼去世,大清帝國的最高統治者發生更替。

1908年11月14日傍晚到15日下午,24小時之內,清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繼去世,大清帝國的最高統治者發生更替。慈禧太后在病逝前,先授光緒皇帝的弟弟載灃為攝政王,命其將3歲兒子溥儀送入宮內;後又立溥儀為嗣皇帝,命攝政王載灃監國,掌管國家軍政大事。

光緒的親弟弟成為大清帝國實際最高統治者,這對袁世凱是一個致命的威脅。載灃一直對袁世凱在維新期間出賣光緒帝懷恨於心,再加上袁權傾朝野,成為滿洲貴族的心腹大患,載灃極想除掉。可當他與軍機大臣奕劻、張之洞商議時均遭到反對,優柔寡斷的攝政王最終放棄殺袁,而是令其罷官「回籍養疴」。1909年1月6日,袁世凱乘車回河南,開始了他兩年多的「隱居生活」。

袁世凱

為「隱居」造勢

罷官後的袁世凱時時處處做出一種絕緣於政治的隱士姿態。他先到汲縣和輝縣居住,這裡有他購置的大量田地房屋,更有世外桃源般的山水風景。百泉和蘇門山是輝縣著名景觀,袁世凱經常約人遊覽,還仿效古代名士或題聯或作詩,極力打造一種隱逸氛圍。

幾個月後,袁世凱移居彰德城北門外的洹上村。彰德即今安陽,洹上村因洹水從村前流過而得名。這裡雖有水,但無法與輝縣山水相映、自然天成的隱居環境相比。為了彌補這點缺失,袁世凱極力打造人工隱居環境。他在洹上村購買了一座占地200多畝的莊園,在裡面種植瓜果蔬菜、蓄養家畜,而園內最大的亮點是修建的一座花園。園子裡有花草樹木,有珍禽異獸,有假山,有人工湖,好一派閒居風情。袁世凱為之題字,美其名曰「養壽園」,以示寄情終老之意。

但袁氏莊園的封閉,使外界特別是清廷無法知曉裡面的情況,於是袁世凱在上海《東方誌雜》刊登了一幅垂釣的照片。照片中的袁世凱頭戴斗笠,身披蓑衣,端坐船頭,寧心釣魚,儼然一個淡泊名利的釣魚翁。這其實只是袁世凱的作秀,目的是消除清廷對他的疑慮,從而保證他的安全。

清廷未必好欺騙,事實上清廷曾派大量探子監視袁世凱的一舉一動,比如表面上護送袁世凱回籍的袁得亮就是一個。袁世凱何其精明,於是極盡拉攏之能事,又是送錢又是送物,最終把袁得亮俘虜。袁得亮向清廷發去的匯報材料,都是在袁世凱的授意下完成的,袁得亮反而成了袁世凱藉以減輕清廷警惕的工具。袁得亮只是清廷在明處布置監視袁世凱的一顆棋子,在暗處還有好多顆。袁世凱對這一點是心知肚明的,所以他只有做足「隱居文章」來消除清廷的猜忌。

「隱居」背後

袁世凱罷官後是希望復出的,這一點從他遷居彰德就能看出來。彰德位於當時最重要的鐵路幹線京漢線上,交通便利,是北上進京的必由之路。袁世凱居住在此,便於他加強同外界聯繫,收集全國信息,及時了解清廷動態。在「隱居生活」的背後,袁世凱進行著頻繁的政治活動,他甚至在家設置了電報房以方便對外聯繫。他聯絡的政治勢力非常廣泛,《袁世凱未刊書信稿》中提及的人中,有朝中重臣、封疆大吏、北洋舊部、社會名流,乃至西方人士。為了東山再起,他苦心經營。

第一,遙控北洋軍。

1895年12月至1899年12月,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練兵,練就了中國第一支新式軍隊——新建陸軍。在練兵過程中,袁世凱特別注意向官兵施加個人影響,使這支隊伍只知有袁世凱而不知有大清。後來的北洋軍是在新建陸軍的基礎上擴建而成,至1905年北洋軍六鎮正式形成,其第一鎮為清廷控制,其他五鎮的統制如王英鍇、張懷芝、段祺瑞、吳長純、吳鳳嶺、王士珍、趙國賢等,都是袁世凱小站班底的核心人物,他們的部下也大都是袁的大小親信。在袁世凱罷官以後,攝政王載灃加緊向皇室集中軍權,袁的舊部受到排擠而對清廷失去信任,這更加使得北洋將領人心向袁。但清廷也深知要維繫統治還必須得依靠北洋軍,因此在打擊袁世凱的同時並沒有打擊整個北洋勢力,這使得北洋勢力保存下來。

徐世昌在袁世凱被免後調入京任尚書,後升任內閣協理大臣。徐世昌是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練兵時僅次於袁的二號人物,在北洋軍中也很有威望,袁與徐這時的密切往來成為袁間接控制北洋軍的一個手段。北洋軍的一些高級將領如段祺瑞、馮國璋等不時到洹上村向袁請示或匯報。每逢過年和袁的生日,很多北洋軍官到洹上村來看望袁,而袁世凱對來賓都是熱情接待,極力拉攏,因為他深知這是他出山的資本。

第二,與朝中政要保持密切聯繫。

慶親王奕劻是晚清政壇的皇族權要,其貪婪成性是眾所周知的。袁世凱投其所好,與其結交,由來已久。早年袁就曾向奕劻賄賂一張10萬兩的銀票,數額之巨大出奕劻的意料,從而引起奕劻的重視。之後,袁世凱對奕劻的賄賂更是常態化:月有月規,節有節規,年有年規,供奉不斷,慶王府中的婚喪嫁娶等各項費用,一概由袁的直隸總督衙門代付。為了進一步拉近關係,袁世凱與奕劻長子載振結為兄弟。罷官以後,袁世凱依然與奕劻保持密切聯繫,繼續施以賄賂。貪財的奕劻對袁世凱的復出起到重大作用,沒有他這個內閣總理大臣對攝政王載灃的勸說,清廷是不可能起用袁世凱的。

第三,取得立憲派的支持。

清末隨著立憲運動的發展,立憲派逐步壯大起來,成為政治舞台上一支重要力量。1911年4月出台的「皇族內閣」令立憲派大失所望,紛紛要求清廷改組內閣,重用漢臣,並推舉立憲派領袖張謇進京考察。張決定進京之前先拜訪袁。袁世凱早年在淮軍將領吳長慶處結識張謇,吳令袁師從張,後來袁世凱棄吳長慶而攀附李鴻章的行為使張謇大為不滿,寫絕交書對袁大加羞辱,從此二人斷絕往來。立憲運動以來,為爭取袁世凱對立憲的支持,張謇又與袁恢復了聯繫。因此,二人算是故交。

收到張謇要來拜訪的消息,袁世凱很是興奮,因為他深知張謇代表的是千千萬萬的立憲派人士,得到張謇的支持就等於得到立憲派的支持。5月11日下午,袁世凱接待了來訪的張謇,他看到張態度十分坦白誠懇,於是也向張表明了心跡。袁世凱當面表示,有朝一日能出山,一切當遵從立憲派和張謇的意旨而行,並且要求張謇同他合作,把他的意思傳達到立憲派中去。通過這次短暫的會晤,袁世凱與張謇在政治上達成默契,取得立憲派的支持。武昌起義後,張謇曾給袁世凱通電「甲日滿退,乙日擁公」,恰證明了立憲派對袁的支持。

撕破「隱居」面紗

武昌起義爆發的第二天,消息傳到洹上村,這天恰是袁世凱的52周歲生日,他正在接受賓客的拜賀。在袁世凱看來,武昌起義爆發的消息是他最大的生日賀禮,因為他東山再起的機會終於來了。從這一天算起,到10月30日袁世凱離開彰德南下督師,共20天時間。在這段時間裡,袁世凱與清廷討價還價,要權要錢,全力為自己的復出做鋪墊。

1911年10月14日,清廷發布上諭,任命袁世凱為湖廣總督,督辦剿撫事宜。袁世凱立即上奏摺回復了清廷,奏摺中說道:「惟臣舊患足疾,迄今尚未大愈。去冬又牽及左臂,時作劇痛。然氣體雖見衰頹,精神尚未昏瞀。近自交秋驟寒,又發痰喘作燒舊症,益以頭眩心悸,思慮恍惚……已延醫速加調治,一面籌備布置,一俟稍可支持,即當力疾就道,藉答高厚鴻慈於萬一。」抱病推辭不是袁世凱的本意,他在稱病的同時還表示病好即可出山。清廷沒有真正授予袁世凱軍事調度權,清廷控制的軍諮府和陸軍部掌管著軍務事宜,前線的指揮權歸蔭昌,袁充其量是蔭昌的一個副手。袁世凱當然不會滿足於這些權力,他向清廷上這一折的真實目的在於要權。他本來就是裝病,病癒或未愈全在他自己說,這樣與清廷討價還價時就占有了主動權。

袁世凱認準了能為清廷收拾局面的人非他莫屬,於是逐步向清廷提出了出山的八項條件,包括募兵、籌餉、不為遙制、調將三條、寬容被裹脅者、賑災等。這些條件大部分與軍事有關:如募兵一條要求將直隸、山東、河南等地曾入伍壯丁調集萬餘人,編練二十四五營,帶往湖北,以備剿撫之用;籌餉一條要求度支部先撥款400萬兩以備軍用;不為遙制一條要求軍諮府和陸軍部不可繩以文法,遙為牽制。又如調將三條:令王士珍襄辦軍務;令馮國璋到彰德籌商軍務;調集將領張錫鑾、倪嗣沖、段芝貴、陸錦、張士鈺、袁乃寬,並令第四鎮統制吳鳳嶺訊赴前敵。顯而易見,袁世凱出山的條件就是要在集結北洋舊部的基礎上重掌大清帝國的軍事大權。

除了「不為遙制」這一條,其他的清廷大部分照准了。袁世凱並沒有滿意,他繼續在洹上村裝腔作勢,同時暗中授意前線作戰的馮國璋「慢慢走,等等看」。在清廷與袁世凱僵持的幾天中,10月22日革命軍占領長沙、西安,湖南、陝西獨立;23日九江新軍起義;25日廣州鳳山將軍被刺殺。清廷被迫於27日召還蔭昌,授袁世凱為欽差大臣,節制和調遣所有派出的軍隊,並令袁全權處理湖北軍務而不為軍諮府和陸軍部遙制。袁世凱見自己的目的基本達到,遂於10月30日南下督師,徹底結束了兩年多的「隱居生活」。(摘自《讀者報》 作者|張亞慶)

走過萬水千山

我依然眷念您

歡迎訂閱2019年《讀者報》

郵發代號:61—98

訂閱方式

1. 拔打11185或到當地郵政所訂閱

2. 關注「讀者報官方微信」,進入微店下單訂報

3.淘寶店鋪:https://shop269196912.taobao.com

4.《讀者報》微店地址:https://weidian.com/?userid=357720529&wfr=wx_profile_wxh5&share_relation=fe55d9279dc1de63_791158084_2

5.《看熊貓》雜誌微店地址: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2244146540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