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對決:李世民如何打贏柏壁之戰,一戰定山西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發佈 2020-01-10T15:24:29+00:00

最終,李世民以其良好的「間接路線」思維、敢於勝利的氣魄,以及令人嘆為觀止的綜合能力,一舉擊敗對手,平定并州!

柏壁之戰,是李世民的又一天才傑作。

此戰,高手對決,技術含量極高。

最終,李世民以其良好的「間接路線」思維、敢於勝利的氣魄,以及令人嘆為觀止的綜合能力,一舉擊敗對手,平定并州!

來勢洶洶的劉武周

619年,就在李淵平定隴右,準備進入中原時,劉武周來了!

619年3月底,劉武周起兵,相繼攻破雁門、樓煩、榆次、離石、平遙,圍困太原。

李淵派裴寂率軍救援。結果,被宋金剛(劉武周所仰仗的大將)斷了水源,移營時,被對手大敗!

留守太原的李元吉兩腿發軟,跑了,李淵的老巢——太原丟了!

短短7個月,劉武周攻取了晉州以北的大部分州縣,來勢洶洶!

更要命的是,一直不服李淵的蒲坂(黃河重要渡口)隋軍,也響應劉武周。

一時間,關中震駭!

臨危請命的李世民

面對嚴峻的形勢,慌亂中,李淵決定放棄河東,僅守潼關以西!

太原王業所基,國之根本。河東殷實,京邑所資。若舉而棄之,臣竊憤恨。願假精兵三萬,必能平殝武周,克復汾、晉。——李世民。

李世民不幹了:河東就這麼放棄?讓我去試試!

李淵緩過神來,改變主意了。好兒子,還得你出馬!

李世民二話不說,帶領軍隊直接從結冰的黃河上沖了過去,直抵柏壁。

屯軍柏壁

選定柏壁,眼光很毒!

劉武周南下,走的就是當初李淵入關中的路:以汾水為運輸線,一路南下。

1、柏壁,正在汾河下游的河谷咽喉,也是劉武周南下必經之地。

2、柏壁,依託峨眉嶺,易守難攻。同時,他又與新絳隔汾水相望,他們彼此互為犄角,一起控扼汾水!

如此,李世民占據柏壁,扼住了劉武周軍南下的咽喉,穩住了形勢。

不過,初到柏壁的李世民就遇到了困難——沒糧食!

當時,正值冬季,李世民自己就是踏冰過黃河的。因此,後方水運運輸效率受到影響。

當地的糧食呢?

當初,裴寂戰敗後,催促虞、泰州民遷入城堡,焚燒糧草!百姓都躲了起來,而倉庫的糧食都被劉武周搶走了,哪有糧食嘛!

還好,李世民可不只是會打仗,也是個政治家,一紙通告,安民有方,附近百姓紛紛歸附,每天來軍營慰勞和投軍者甚多。

李世民終於在柏壁暫時站穩了!

殺機四伏的僵持期

站穩腳跟後,李世民開始商議破敵之策。

李世民認為:宋金剛軍是劉武周的精銳所在,兵精將猛,直接爭鋒十分不利。因此,決定暫避其鋒,堅守不出,待其糧盡退軍時,再一舉進軍。

於是,戰役進入了長達數月的僵持期。

一般的僵持期,劇情如下:

一邊喊:「有種你下來呀」!另外一邊喊:「有種你上來呀」!到點了各自回營打牌,準時上下班。

不過,這個僵持期的劇情,可沒那麼簡單。

因為:雙方的補給線都有問題!最後誰會糧盡退軍,還說不定呢!

劉武周的補給線,是沿著汾水南下。由於他未能控制住呂梁山,尤其沒有攻克浩州(今汾陽),唐軍隨時可以側擊他的補給線!

唐軍呢?更加危險!

當初,唐軍為了抓緊時間入關中,一直沒有攻占蒲坂。此時,蒲坂隋軍已經響應劉武周。

唐軍的補給,是從永豐倉,沿黃河,從龍門過黃河,抵達柏壁前線。

因此,一旦劉武周把蒲坂這步棋走活,輕則可以騷擾唐軍補給線,囂張一點,可以截斷唐軍補給線,再囂張一點,甚至可以摧毀唐軍的補給基地!

這個僵持期,殺機四伏!

補給線之戰

因此,保護好自己的補給線,打擊敵人的補給線,成了僵持期雙方的作戰重點!

李世民的思路是:我閉營養銳,以挫其鋒,分兵隰、汾,沖其心腹,彼糧盡計窮,自當遁走。

劉武周漫長的補給線上,最薄弱的地方,還是雀鼠谷!

李世民就是要從隰、汾,側擊這個狹窄的通道,騷擾敵軍補給!

劉武周的思路是:趕緊解蒲坂之圍,打通與蒲坂的聯繫!

1、李世民利用局部戰場的內線優勢,完美保護補給線。

宋金剛要進擊蒲坂,有兩個要點。第一個,是已經響應劉武周的靈縣。

宋金剛派出尋相和大名鼎鼎的尉遲敬德前去,一舉大破唐軍,俘獲唐將李孝基、唐儉等人,解靈縣之圍。

李世民利用山地,在尉遲敬德返程的美良川設伏,大破尉遲敬德!

隨後,尉遲敬德再次出兵,前往援助在蒲坂的王行本。

李世民再次利用內線優勢,間道趕超,在安邑截擊,再次大破敬德!

最終,孤立無援的蒲坂,在唐軍圍攻之下,投降了!

李世民的補給線,安全了!

2、李世民利用全局戰場的外線優勢,屢屢破壞敵軍的補給線。

相比之下,劉武周要保護自己的補給線,就困難得多。

呂梁山為唐軍所控制,在出呂梁山以前,唐軍幾乎沒有危險!

為了保護自己的補給線,出兵攻打浩州,甚至攻打上黨地區。

可是,這麼大的工程,哪有那麼容易呢?劉武周終究無法如願!

如此,經過較量,唐軍占據了上風,宋金剛軍糧草匱乏,難以支撐了!

別樣追擊

4月,宋金剛終於耗不下去了,開始撤退!

追擊!

宋金剛是在未經大戰的情況下主動退軍!他必然是有自認為穩妥的部署的!

當年,諸葛亮數次北伐,後來不都安然無恙地退軍了嗎?

唐軍追擊有多危險?想想張郃是怎麼死的吧!

因此,李世民的這次追擊,打得十分艱苦!

在雀鼠古的入口——霍邑,李世民追上了敵人的殿後軍隊,奮力擊敗之!

隨後的追擊,簡直是在挑戰極限!

晝夜行軍200餘里,大戰數十合!士兵們饑渴疲憊!

劉弘基勸李世民休息休息!等待糧餉!老闆,現在缺糧疲憊的是我們了!

李世民果斷拒絕:機會難得!現在敵人人心離散,如果追擊慢了,敵人緩過來,我們就不好辦了!

金剛計窮而走,眾心離沮。功難成而易敗,機難得而易失,必乘此勢取之。若更淹留,使之計立備成,不可復攻矣。吾竭忠循國,豈顧身乎!

唐軍連續急行軍,追上宋金剛部後,連續激戰!一天之內,交戰八次!

到了晚上,就露宿於野。軍隊兩天未進食,三天不解甲!

介休之戰,徹底擊破敵軍!

追到介休,終於迎來了主力決戰!

此時,才是唐軍最危險的時候!

介休,是雀鼠谷的北部出口。

疲憊之師,沒有糧草,後援遙遠,一旦作戰不利,形勢將不堪設想!

時間,在宋金剛一邊!

他在西門列陣(面向雀鼠谷出口),將2萬軍隊列成了7里長的陣勢。

這個列陣,讓唐軍很棘手!

首先,從谷口到汾水,距離也差不多就是8、9里。

敵軍陣勢就有7里多長!唐軍既無法迂迴,也無法側擊!

其次,敵軍背城列陣,不易潰散。

宋金剛的意思很明顯:把你逼回雀鼠谷里去,餓死你!

李世民拿出了霍邑之戰中的老套路:誘敵前進,創造戰機!

他派出秦叔寶、程知節等瓦崗英雄為北路,翟長孫等西秦降將在南,攻擊宋金剛。

交戰後,軍隊稍稍後撤。(背後是汾水,也只能稍稍後撤了)!

此時,趁著宋金剛軍稍稍前移,離開西門,李世民軍奮力殺出,直擊宋金剛背後!

考慮到戰場狹窄,李世民應當是伏於南部山地,見機殺出。(對此,史未詳載,此處是小編自己推測,如有更詳盡信息,還望補充)。

夾擊之下,宋金剛軍大敗!

一戰而定!

宋金剛北撤後,李世民繼續猛追數十里,追到張難堡。

此處,是堅持作戰的浩州軍所在,他們不知來的是敵是友,不敢懈怠。

李世民脫下頭盔,樊伯通等人認出,喜極而泣!大酒大肉,款待大軍!

李世民大軍與浩州軍隊會合後,聲勢大振!繼續北上!

劉武周、宋金剛不敢守太原,逃到了突厥!

而堅守在介休的尉遲敬德也歸降了大唐!


并州,一戰而定!

總論

對於此戰,歷來評價頗多,不再贅述。

不過,我有幾個觀點,想與大家分享。

1、相持取勝的關鍵:古代「間接戰略」的經典案例。

柏壁之戰中,李世民堅守疲敵,待機反擊,一舉破敵。

其實,任何「堅守不戰」都是需要底氣的。「戰不戰,在我不在敵」,需要嚴苛的條件。

相持階段,李世民利用全局戰場上的外線優勢,打擊宋金剛的補給線。又利用局部戰場上的內線優勢,保護自己的補給線,堪稱古代」間接戰略「的經典操作!

假如把「堅守不戰」僅僅看成是一種「定力」,那就是過於簡單化了。

2、追擊成功的關鍵:不在魄力,而在其治軍水準。

追擊,往往能使戰果呈指數級增長。

但是,追擊,也是危險程度極高的軍事行動。尤其是在敵軍主力未受重創的情況下,追擊,有時會顯得有些莽撞。

從李世民在追擊戰中的作戰頻次看,對手絕非從撤退一開始就「潰不成軍」。

因此,李世民在追擊作戰中,最值得讚許的不是其堅決追擊的魄力,而是他強悍的治軍能力。

軍隊能在數日不休整,甚至不進食的情況下連續進行激烈作戰,這樣的軍隊,令人恐怖!這樣軍隊的統帥,令人嘆服!

3、綜合能力,是勝負的關鍵。

首先,是吸引、保留人才的能力。

得到優秀人才「效死力」,是李世民敢於決戰、敢打勝仗的基礎。

此戰中,李世民所帶者,許多都是瓦崗軍、西秦軍的降將。

但這些人卻能陪著李世民連日不吃不喝,耐勞苦戰,足見李世民「結交英雄」的獨特魅力!

此後,尉遲敬德加入後,李世民對他的信任、尊敬,更是將秦王獨特的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

其次,是政治能力。

李元吉、裴寂,沒少作擾民的事情。因此,夏縣叛亂,人民困苦。

李世民抵達戰場後,百姓「莫不歸附」,收復河東州縣時,「士庶歌舞於道」。

得英雄效死力,因此,李世民在作戰時心中不慌,果敢堅決。

得民心,因此,李世民能得道多助,一戰而定并州!

這便是我對柏壁之戰的看法。不知您怎麼看?

期待您的探討!

祝君勝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