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為大一女兒請保姆,事件背後是對家庭教育的危機的深思

朝八晚五 發佈 2020-01-10T17:32:30+00:00

這件事發生在湖北襄陽,一位母親為她上大一的女兒尋找保姆,原因是女兒從小在身邊長大,沒有做過家務,不會洗衣做飯。

文/南方丑石

為大一的女兒找保姆,這是一件奇葩事,然而這也是一件真實的事

這件事發生在湖北襄陽,一位母親為她上大一的女兒尋找保姆,原因是女兒從小在身邊長大,沒有做過家務,不會洗衣做飯。為了讓女兒過的更好,他選擇了找一位保姆來花錢圖安心。

這件事在網上引起了熱評,那麼我們該怎樣看待這件事呢?

為孩子找保姆無可厚非,然而,然而她的女兒已經大一了,而且也不是什麼身體殘疾之類的,作為一個正常的人,一個正常的大一的女生,自理能力和生活能力這樣差,確實是一種悲哀,我都不知道用什麼樣的語言來形容這種現象了。

能力缺失的背後是家庭的溺愛

這讓我想起了現在的家庭教育,我們很多家長對孩子溺愛。

每個父母對孩子都充滿了無私的愛,可憐天下父母心,這是無可厚非的。然而,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有時恰恰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父母對孩子各種行為的包辦,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孩子的負擔,但是卻讓孩子在逐漸的成長過程中,慢慢的失去了培養這個能力的機會。

同時也讓孩子逐漸的養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懶惰的行為。在他們的思想意識中,凡事有父母操勞著,他們無視自己去做,這種強烈的心理依賴,讓他們逐漸失去了自主性和自理性。

久而久之,孩子雖然身體上是健康的,但是能力上早已成了殘疾人。

物質生活的提高,為父母這樣做提供了保障

為大一的女兒請保姆洗衣做飯,說明這個家庭的生活條件還是挺好的。他們有著充裕的經濟和物質保障。所以他們認為,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就不叫問題,在錢與女兒的生活保障兩者面前,猶豫的選擇為女兒請保姆,這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然而,如果沒有相應的經濟基礎作為保障,如果家庭條件相對貧困,怎麼可能會?他們基本這樣優厚的待遇呢?

當然,如果這位女生出生在一個相對貧困的家庭里,也就不會這麼養尊處優了,一個良好的家庭,並不一定需要豐厚的物質條件,有時,精神上的支持與鼓勵法,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因為家庭的富裕,還讓孩子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還讓孩子過上無需自己努力的生活,別讓他們失去了,作為一個人最基本的自理性和自立性,這是得不償失的,所以,在物質條件為他們提供保障,同時,也是物質條件的豐厚,造成了這種現象背後的悲哀。

應試教育是造成父母溺愛的一個重要原因

現在的很多家庭,孩子讀書能不能有所出息,是他們評判一個孩子成功與否的一個標準。

於是,從孩子出生開始,他們就開始進行各方面的教育。他們都希望通過,不斷的教育來讓孩子變得有所出息。他們覺得自己的每一點付出都是孩子能夠成功的重要保障。所以早早的把他們送到幼兒園,早早的進入小學,早早地為孩子買了學區房,尋找最優質的學校資源,為孩子尋找最好的環境,提供最優質的服務。

他們覺得,我們這樣做了,就可以讓孩子學習變好了,孩子的學習好了,就能考上一所好大學,只能為孩子將來提供非常重要的保障。父母的這一種自私的想法,也就支配著他們在這一過程中一些具體行為。他們自己可以累一點,但是不能累了孩子。能把自己對孩子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學習上,他們希望孩子的每次考試都能在班上拿第一名,他們希望他們的孩子每一次考試都能考進最好的學校。在這種強烈的願望面前,他們有的甚至失去了理智。

應試教育限制了家長對孩子出路的思維

他們覺得孩子只有通過學習,才能取得最好的未來。在這種想法的支配下,它們為孩子的學習提供了一切的服務與保障。於是,孩子除了學習還是學習,父母希望她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學習上。於是,孩子只要在學習上取得的成績,就可以在家庭里得到應有的地位。這種過於功利的做法,造成了孩子的某種程度上的殘疾,他們或許成績很優異,但是能力缺乏,讓他們的人生之路變得更加窄。

我們可以想到,一個只會學習的孩子,他們生活離開了父母將會是怎樣?更何況,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夠有優異的成績來回報父母的這種做法,那就更加的悲哀了。

家庭教育中我們應該注意些什麼問題呢

良好的家庭教育對一個孩子成長肯定是十分重要的,那麼我們如何來進行我們的家庭教育?

這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問題,也是一個非常難的問題。而且每個家庭每時每刻每個階段的做法都是有區別的,對孩子的教育不能是千篇一律的,我們需要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在家庭教育中,我們到底該注意些什麼問題呢?

1,對孩子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作為父母,我們需要對孩子的點點滴滴有非常清晰的了解,我們的孩子指導需要建立在現實的基礎之上,我們需要針對孩子具體情況做出正確的選擇。

了解孩子,才能更好的與孩子進行溝通,我們才能更好地對孩子進行教育,我們才能更好的為孩子提出一些建議,也只有在了解的就上做出的一切,才能說到孩子的心裡,才能被孩子接受,才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2,要關注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養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我們對於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都是要引起重視,學習不是孩子唯一的方向,除了學習,還要教會孩子做事做人。我們要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教會他們自主自立自尊,自愛自重,要培養他們健康的人格,要培養他們良好的品質,要培養他們優良的習慣。這對父母的要求就比較高了。

當然這樣做,對孩子有是有益無害的,否則,孩子的成長都會變得有所缺憾。當然,人無完人,我們不可能培養出一個全面的孩子,我們不可能成為一個十全十美的家長,但是我們可以朝著最好的方向努力。

3,要尊重孩子,也要合理引導

對待孩子,我們不能因為自己是父母而高高在上,我們需要拉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形成溝通的機會。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充分的尊重孩子的想法和興趣,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對孩子的某些方面進行合理的引導。

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很多時候缺乏生活的閱歷,缺乏嚴密的思考,缺乏成熟的主見。所以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的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當然,我要說的是引導,而不是命令,這兩個詞之間是有區別的,引導的結果是,孩子心滿意足的心悅,誠服的接受了你的意見。但命令的結果是,孩子可能接受你的意見,但是心裡不一定接受了,甚至可能是表面上和心裡都沒有接受,這就更麻煩了。所以這種引導的方式方法也是我們作為父母應該學習的。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我們成人受世俗的影響,往往會朝著比較成熟的方向去思考,讓我們的這種思考方式,延伸到孩子身上,就會讓他們失去對自己興趣愛好的追求,從而制約了他們的個性的發展。這也是一大損失,所以我們要關注孩子合理的個性發展,不能讓它消滅在萌芽狀態之中。

尊重孩子的意見,合理引導他們走向健康的方向,是我們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準則。如果我們脫離了這一準則,就會讓本該有著很大潛力的孩子變得更加的普通一般了。這難道不是一種遺憾?

4,關注學習,注重做人做事

現在的每個孩子,都必然會進行必要的學習。學習是每個孩子必然經過的階段,或長或短,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孩子成龍成鳳。

然而,我們又不能因為應試教育而束縛了我們對孩子教育的方向,孩子在應試中取得成績是可喜的,然而,在應試教育之外,我們還需要對孩子進行做人做事等方面的教育,這點相比應試教育而言,顯得更加重要。

任何一個人,首先要學會做人,然後才是做事學習。

最好比一個優秀的人,它帶給人們的貢獻會越大,但可能帶給人們的危害也就越大,為什麼呢?如果他人品好,它就會帶來貢獻,如果他人品差,就會給人們帶來危害。

所以,一個人的品質的高低才是一個人最根本的標準,我們在應試教育面前有希望,在德育教育面前,我們要有底線。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不僅要關注孩子的學習,更要關注孩子做人做事的態度與方法,這是家庭教育當中,非常重要的工程。

5,給孩子自由的空間,而不是把它們關進囚籠里

孩子成長雖然需要父母的監督與引導,但是孩子成長也需要有自己獨立的空間。我們不能因為對孩子的愛而限制了他們自己發展的自由。兩代人之間的思想是有著一定的代溝的,雖然我們也從兒時走來。

所以在家庭教育中,我們要學會放手,要學會讓孩子自主勞動,自主做事,自主學習,自主選擇,自主決定,自主思考,自主判斷。只有讓孩子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逐漸的形成對各種事情的有效的感知,才能加強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養與鍛鍊。

沒有自由的孩子,是可憐的孩子,也必然是失敗的孩子。那種限制孩子自由的家庭教育,帶來的不一定是成功,或許更多的是悲劇。

現在的很多家庭,把孩子的方方面面都設計好,他們是會認為這樣孩子才能走向成功。但其實,當孩子心中很多不一樣的想法難以實現時,只會產生很多消極甚至極端的想法和行為。我們經常在新聞上看到這樣或那樣的悲劇事件發生,自殺的,跳樓的,自殘的,出走的,傷害父母的,這些行為的背後,其實都是有著深層的根源,兒子深層的根源里,有很大一部分與家庭教育有關。

學會給孩子一點空間,也學會給自己一點空間,雙贏就可能實現了。

結束語

家庭教育是我們每一個父母無法逃避的,家庭教育又是我們許多父母感到迷茫的。家庭教育的成功與否有關係到我們每個家庭的幸福與否。那麼,我們面對家庭教育時,就需要有更多的思考,更需要有更多的學習。

我們的家庭教育需要有對孩子的愛,但我們的家庭教育里也需要有更多對孩子愛的方式。教育的本身是一項艱巨的工程,然而,我們不能因為它的艱巨就裹足不前,我們更不能因為他的艱巨而隨心所欲。因為我們家庭教育的對象是我們的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我們的所作所為,不僅關乎自己,不僅關乎孩子,還會關於將來的社會!

我們希望孩子成為一個優秀的孩子,我們希望孩子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那麼我們就需要做一個有智慧的父母,我們就需要關注家庭教育中的點點滴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