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太監中的聖人,死後文武百官送葬,至今有人掃墓

君有凌有 發佈 2020-01-10T17:52:46+00:00

縱觀歷史,多數宦官惡貫滿盈,出現了很多太監禍國的大案,比如魏忠賢、王振、劉瑾等,但是也有一些太監為之國家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比如馮保配合張居正實施一條鞭法讓明朝經濟復甦的馮保;比如七下西洋,弘揚國威的鄭和,再比如讓明朝的國運延長,在死後文武百官為他送葬,百姓將他稱為「佛」,而



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後,議事方法是內閣與各部大臣奏議公事先行「票擬」,由皇帝「硃批」決定可否。雖然皇權得到高度集中,但是皇帝的工作負荷也加重了很多,加上有的皇帝荒廢朝政,就產生了秉筆太監代為「批紅」的制度。

各部公文交司禮監分類後,挑選重要的呈送皇帝。皇帝要麼親自批示,要麼口述讓那個秉筆太監,代為「照閣票批紅」,最後由掌印太監審核,可以執行的,就蓋上印章然後返給內閣與各部依據批紅執行,不可以的打回去重批。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宦官的權力得到了很大的加強。

縱觀歷史,多數宦官惡貫滿盈,出現了很多太監禍國的大案,比如魏忠賢、王振、劉瑾等,但是也有一些太監為之國家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比如馮保配合張居正實施一條鞭法讓明朝經濟復甦的馮保;比如七下西洋,弘揚國威的鄭和,再比如讓明朝的國運延長,在死後文武百官為他送葬,百姓將他稱為「佛」,而至今都有人祭奠他的陳矩。



陳矩出生於1539年,由於家庭貧困,九歲就被家人送到了宮裡當太監。跟隨有著強烈報國情懷的高忠當差,在高忠的教導下,陳矩努力學習,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有傳其學識堪比大學士,他身材瘦弱,聲音尖銳,目光有神,待人和氣,在處理事情上也十分決斷擔當。沒事的時候就喜歡吟誦詩詞。  

1598年,陳矩掌管讓人聞之色變的東廠,但是陳矩卻和下屬說,他只奉守「祖宗法度,聖賢道理」辦事。

史上記載,榮昌公主和楊元春吵架後,駙馬負氣跑回老家,皇帝勸說閨房內的事情,不應該讓皇帝操心, 皇帝同意了他的意見,罰楊元春到國子監演習禮儀。

萬曆三十一年,十一月甲子這天,清早,朝中大臣全都領到了匿名的《續憂危議》,說神宗寵愛的鄭貴妃和大學士朱賡、兵部尚書王世揚、三邊總督李汶、保定巡撫孫瑋、少卿張養志、錦衣都督王之楨等勾結在一起,陰謀更換太子。明神宗為此事雷霆大怒,讓陳矩徹查此事。

由於本案牽扯人員較多,稍有不慎便有數萬人頭落地,很多心機叵測的官員藉機拉攏陳矩,以便排除依據,然而都被陳矩拒絕。後來手下抓到了皦生光,由於這個人曾今偽造過天書,還勒索了鄭貴妃的兄長。為了不讓更多的人牽扯到此案,便將罪名按在了皦生光身上,一場轟轟烈烈的大案被陳矩化解。



萬曆三十三年,陳矩以掌東廠兼掌司禮監印,集糾政、監察大權於一身,他並沒有濫用權力,而是力圖救正時弊缺失。當時為了增加財政收入,新增了很多苛稅,讓百姓民不聊生,許多大臣上書減免,都被神宗懲罰,後來陳矩和當時的大學士沈鯉一起勸阻皇帝,不久後停止礦稅的徵收。史料記載,在管理東廠的期間,京城秩序非常穩定,東廠的牢房因為常年沒有人,以至於都長出了雜草。

萬曆三十五年,陳矩去世,享年69歲。根據生前遺囑按照僧人一樣下葬, 神宗賜諭祭九壇,祠額題為「清忠」,文武百官皆為其素衣弔唁,城中的百姓在送葬的那天,更是把街道堵得水泄不通,即便千百年過去了,如今還有人為這位「聖人」掃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