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看一次,一年12次,朝鮮城裡人的電影消費日常

城南御史 發佈 2020-01-10T18:45:49+00:00

相親見面哪裡去?電影院吧,環境不錯;假日周末哪裡去?電影院吧,熱鬧溫馨。日常生活中,看電影已經是深受大眾喜歡的一種消費行為了。看多了,不再稀奇。然而在朝鮮,看電影還是一種高檔的消費方式,電影海報也不局限於電影院,大街小巷,也可以看到。

平壤街頭,一幅電影海報的樣子。設計得較為粗糙,油畫畫出來似的。沒有刺激的科幻元素,精彩絕倫的打鬥場面,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電影風格。事實上,在朝鮮電影院裡,可供選擇的影片類型還真不是很多。

電影進入朝鮮,是在1897年。《義理的仇斗》、《月下的盟誓》等影片都是朝鮮電影的開山之作。《少年游擊隊》和《重返前線》曾分別在第6、7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上獲「爭取自由鬥爭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是朝鮮電影的繁榮期。

電影拍攝得多了,影視基地也就出現了,比如我們熟悉的橫店等。朝鮮拍電影,也有專門的地方,位於平壤郊區,占地一百萬平方米,各國風情建築街道五花八門。找來一批小演員,化妝師正在整理帽子。

影片拍攝間隙,坐在地上休息的臨時演員。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服裝道具,一輛吉普車似乎也只是撐撐場面。特效不多,寫實為主,朝鮮電影製作成本一般也都不高。平常大眾都是怎麼消費的呢?

鄉村地區,不具備建設電影院的條件和市場,朝鮮電影院也主要分布在城裡。以平壤為例,一個區會有一家電影院。當地人一個月也就去一趟電影院,合計一年能看12場電影。高檔場所,這在朝鮮已經算是挺讓人羨慕的一件事了。隨著電影交流的日益頻繁,一些國際大片也逐漸走進朝鮮觀眾的視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