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秘史之(10)宦官自願者的泛濫

掃地閒人 發佈 2020-01-10T19:05:54+00:00

漢時代投有宦官自宮的記載,雖然如此也不能說完全沒有,因為有許多是在暗中進行的,尤共在後漢末期出現許多自宮者,不過自宮之由於時代變遷而被公認,是開始於十四吐紀的宋朝。

「自宮」並不是由於刑罰或官方的強迫,而是主動願意閹割;當然「自宮」也有閹自己或閹別人的孩子及長大成人後主動閹割的區別,但這些都是根據需要及供給的經濟法則而以自由意志去進行。

自願者自古就有

根據司馬遷的史記汜載, 「自宮」自古代以來就已存在。

春秋時代有名的霸主齊桓公將準備立豎刁為繼承人的想法告訴管仲,管仲回答說: 「豎刁為求接近君王而自宮的做法是違反人情,並不足信任。」從司馬遷所記載的這件事中,我們可以將豎刁看成宦官「自宮"的始祖。

春秋之後的戰閏,秦。漢時代投有宦官自宮的記載,雖然如此也不能說完全沒有,因為有許多是在暗中進行的,尤共在後漢末期出現許多自宮者,不過自宮之由於時代變遷而被公認,是開始於十四吐紀的宋朝。 ·

宋朝時公認的自宮情形如下述,人民自願自宮的人先到兵部去報名,然後擇一吉日閹割,兵部將日子記錄下來然後上奏,;等此人傷口痊癒後就送進後官。

而自宮者正式任官時,便會將自宮的日子當成生日,甚至連影響他運勢的星座也在這天起改變,重新開始他的第二個人生。

宋太祖時因為看不慣唐時宦官的敝害,而限定宮廷宦官人數為五十人,且禁止人民四處販賣被閹割的兒童,這在表面上看來與公認制度相反,但事實上的目的並不是要形式上的全面禁止,而盡想以限定人數來抑制宦官的弊害。

宋朝時期的歷代皇帝都遵循著宋太祖的原則,所以當時掌實權的是宰相,比起唐朝的弊害就少的多了。但到了風流天子徽宗時宦官童貫、梁師成唆使皇帝以恢復失地的名義引起戰爭,最後終於導致滅國命運。


從歷史上看來,唐朝至宋朝的中國社會,經過了很大的時代轉變,唐朝的廢止階級制度,使個人自由顯著增長,同時財富的多寡也開始決定人在社會上的地位,因此人們開始注意企業及現實而產生了功利主義。

一些有錢而能獲得教養的人,只要通過國家考試,就不必受到身分上的限制,可依自己的能力去開創前途。但與功利無緣的下階層庶民,已很敏感的看出時代情形,認為要逃離那永遠被壓制的日子,最好的方法便是立志做宦官。

在明朝時這種趨向更加明顯,曾有一位皇帝斷然說:「自宮以求仕宦之途,只是想藉以獲得本身的富貴。」這句話清楚的讓我們了解到當時的情形。在西洋曾有一則諷刺的寓言,「一個男子為了錢而將自己的影子賣給魔鬼。」這些宦官自宮的情形就是如此。

自願者也是為了富貴

食慾和性慾本是人類最大的慾望,但對於連溫飽都不能的人來說,如何才能滿足性慾呢?在北平有一個故事說:有位男人每天到處去賣水,但過了很久仍是沒有太太,因此朋友們湊錢為他討房媳婦,當新婚之夜,他興奮的掀開新娘頭巾時,才發覺新娘是一位滿頭灰發的婦人。事實上他還算是運氣好,因為還有許多人,因拿不出聘金而終生是單身漢。對於那種單身男人來說,具有男人特徵的生殖器,又有多大價值呢?那只不過和影子一樣是無用的存在。

因此還不如將這個東西賣給魔鬼,一旦有天走運了,他還能真正統治大帝國,而冀欲許久的金錢、財富、香艷美女,壯麗宮殿全在他的手中,即使是國家考試的榜首,頂多當一個內閣大學土(宰相),而宦官卻能使首相跪拜,所以即使其可能性如大海撈針般的渺茫,也要去做,因為還是擁有一絲希望。

所以自宮,就是為了將影子賣給魔鬼,所開拓出的—條路。

這種魔鬼性制度在明朝時達到了最高潮,而為了要抑止這種事的再持續,因此首次有了自宮的禁止令,這可說是有史以來的現象。

經過很久時間,才將政權奪回漢族手裡的明朝,以儒教精神為依據,開始加強道德觀念,明朝的刑政法典《會典》,規定將自宮者以不孝的罪名來懲罰。因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孝經中也明記著: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在這種情形下,怎能主動去斷絕孝的根源呢?所以明朝很重視這種行為,而將自宮者處以和叛逆者同樣罪名的死刑,而他的族人及知情藏匿者、里長、保長也都要受罰。

但其結果如何?我們來看看明朝正德年間記載自宮的《皇明實錄》,這是由政府正式編纂的官方記錄,其上記載:「現在宦官從背後操縱皇帝以掌權勢,而其利益達九族,看到此種情形的愚民,便閹自己的孩子或孫子,以夢想富貴,當時有個村莊閹過之人,達數百人以上,不論如何嚴禁,也無法抑止宦官的滋長。」

政府對於不好的事情都曾加以掩飾,而政府所公布的事情更是如此,因此對於宦官的實際情形是可想而知了。

我們在上述的實錄記載中,可以注意到:政府一方面嚴禁,一方面採用自宮者為宦官的矛盾,這些現象顯示出後宮宦官勢力的跋扈,禁止令實際上是一種無法實行的法案,當我們仔細研究實錄後,就能發覺官吏們都在鑽法律上的漏洞,或在自宮後說是從馬背上摔下的結果,或以幼小時生病的理由來矇騙。

還是要再一次透過明末清朝初大學者顧炎武的《日知錄》,來看這種風潮的大勢。

「自從明朝的景泰年間,有人自宮成為宦官後,朝廷雖有一段時期懲罰這種人,但最後還是接納他們加以採用,結果京城附近的人民,因為害怕政府苛酷的強迫勞動,甚至有人夢想榮華富貴,都向自宮者看齊,全部都湧向辦理宦官登記的禮部。從此每天都有成百的宦官產生,最後終於替國家帶來大禍害。」

這個記載是完全實情的描寫,這種宦官泛濫的現象和發展,成為社會問題是必然的。

宮廷也只能通過定額來管理,但效果不好

當時明朝政府眼看這麼多的自宮者,卻苦於無策來安排,因為宦官的增加定額是有限度的,而且自宮者,並不一定有標準的資格。

明末天啟三年,徵募宦官缺額三千人,結果來應徵者多達兩萬人,政府竟想不到會有如此多人,而一時無措,最後不得已還是增加了一千五百人,但事實上還是有一萬五千多人沒有被採用。

聽了魔鬼甜蜜私語,而不畏死自宮的人,當他無法達到目的會如何呢?

正德年間,在北平附近有三千五百個自宮者沒被採用,他們聯名向官府訴求已經沒有家可回,希望政府能收容他們,政府知情後不忍心,而將北平郊外的南苑當作他們的收容所,此處有一百公里平方大,裡面有廣大的果園和池塘。只在正德年間,此地的收容者已增加為幾萬人了。每天所需之糧食便成了一個嚴重問題。

最後政府不得已,將這些居在北平城內的自宮者全部趕回鄉下去,但是他們無依無靠,更沒有歸處,所以從北平郊外至河北南部的河間一帶,到處充斥著成群的失業自宮者。他們幾十人自成一組,向路過的旅人討飯以維生,有時甚至將旅者從馬上拉下搶劫,因為這種事經常發生,所以地方官吏,也不予聞問撒手不管,最頭痛的便是一些無力的商人。雖然自宮者做出許多粗魯的行為,但他們絕不會傷及人命,只是緊握住對方的要害,使其昏迷而已,而且也不會做出殘暴手段。

清朝使用宦官的人數,根本無法與明朝相比擬,但清末慧禧太后掌權勢時,清朝宦官又盛極一時。

關於這時期宦官的來源,根據史典特的記載:自宮者中,有七、八成是在幼年時因家境貧窮,或為了在暮年之時,有所積蓄,走上閹割一途。

在中國,父母之命就是法律,所以孩子無自己的意志不得不成為宦官;至於成人的自宮者,則是到二十歲後,憧憬顯位宦官們的富貴,希望自己能過舒適閒暇的生活而自宮的。

因此史典特稱這種人為懶惰者,而這種懶惰者根據他調查的結果,可大略分成下述三種:

有一位年輕人在結婚兩三年後,不知什麼鬼迷心竅,突然興起個強烈慾望想當宦官,由於此念頭而整日寢食難安,但前面已述說過;在閹割手術肘,必需有保證人,可是他的親戚朋友都想阻止他那種瘋狂的慾望,而拒絕當保證人,最後由於慾望日益強烈,他只好自己動手閹割,然而他本身笨拙,沒有人願意雇用他,最後他只有走上自殺一途。這就是懶惰者的下場。

第二個例子,是當時在英國公使館前面肅王府工作的宦官之故事。這位宦官是在結婚後一年,利用肉販所用的屠刀自宮,等傷口癒合後,他自己到王府來找工作,史典特認識他時,已在王府工作五年了,在這期間他偶爾會回家去一兩天,與妻子女兒們團聚享天倫之樂。據說他自宮的動機是看見有錢的朋友,而想到自己將來的前途,和為了讓妻女們有舒適的日子。

最後一個例子連史典峙自己也驚嘆不已。咸豐三年(一八五三年)有一個窮困潦倒的男人,到當鋪去典當自己的上衣,想獲得一些錢,但當鋪的老闆拒絕收當,因此這位憤怒不滿的男人,突然拿出小刀將自己的陽具切掉,然後將它丟到櫃檯上要求典當三十角(銀三兩),大吃一驚的老闆,立刻跑去向官方報告,結果這個男人被送到寺院去療養,痊癒之後就到王府去工作。

以上說明了自宮宦官的出現,及這些人為什麼在明,清朝時特別多的原因。現在順便再提—『下宦官的產地。

前面已提過,唐朝的宦官產地是福建、廣東地區,但明清時代河北省卻成為自宮宦官的產地,尤其以河間為中心地區。傳說當地的人都很喜歡成為宦官。不過根據史典特的調查說:初始時人民是因為生活所逼,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閹割,但後來因為能夠高價出售,逐漸成為一種風俗習慣或許也是由於中國人特有的派別觀念,經常會提拔同類成自己的夥伴,所導致的結果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