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李子柒「文化輸出」輿論之爭談起…​今天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傳統文化?

中國教育新聞網 發佈 2020-01-10T19:08:27+00:00

正如人民日報微博評論的:「李子柒的視頻不著一個英文字,卻圈了無數國外粉。春耕夏種秋收冬藏,一簞食一瓢飲,到底是真實生活或精心演繹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所表達的中式生活之美,在賞心悅目之際讓人願意接近。無聲勝有聲,李子柒的樣本意義,絕不應被忽視。無論怎樣的文化,想要讓別人理解,必先

原標題:今天,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傳統文化?

最近,一個叫李子柒的「90後」四川女孩因為拍攝了一系列具有濃郁中國風的視頻,在國內外聲名鵲起。其實,她也不是一夜之間爆紅。據百度百科「李子柒」詞條介紹:「2016年初,李子柒開始拍攝手作視頻。前期視頻從編導、攝像、出演、剪輯都由李子柒完成。李子柒的作品題材來源於中國人古樸的傳統生活,以中華民族引以為傲的美食文化為主線,圍繞衣食住行四個方面展開。」目前,李子柒的微博粉絲多達2175萬,抖音粉絲超過3000萬,海外社交媒體上的全球粉絲超過700萬,視頻作品經常收穫上百萬乃至上千萬的瀏覽量。

在成為現象級「網紅」的同時,李子柒也受到了一些人質疑。有人認為,李子柒之所以被外國人追捧,是因為她的形象完美契合了外國人對中國刻板的「田園」印象,缺乏對中國現實更為豐富的展現。還有一個話題引起了熱議:「李子柒是不是文化輸出?」

如果把「文化輸出」這樣一個宏大的重任壓在一個女孩肩頭,顯然不切實際,相信李子柒一開始也沒有想到自己的視頻能在海內外引起如此熱烈的反響,但從數據上看,李子柒的國外社交媒體帳號粉絲數甚至超過很多國際知名媒體。她沒有刻意進行文化輸出,也沒有在自己的視頻里誇讚過中國有多麼好,但收穫了很多外國人由衷的讚嘆。正如人民日報微博評論的:「李子柒的視頻不著一個英文字,卻圈了無數國外粉。春耕夏種秋收冬藏,一簞食一瓢飲,到底是真實生活或精心演繹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所表達的中式生活之美,在賞心悅目之際讓人願意接近。無聲勝有聲,李子柒的樣本意義,絕不應被忽視。無論怎樣的文化,想要讓別人理解,必先打動人。」一位網友在李子柒視頻的彈幕中留言:「最吸引人的不是她,而是她身上流淌出來的中國文化。」

李子柒成功的原因之一,在於契合了外國人和中國人的心理需求。在信息化時代,西方國家的人們肯定對中國外宣中高鐵、移動支付、5G等現代化的符號不陌生,但他們長期浸淫在現代工業文明中,其實更感興趣的是中國蘊含傳統智慧、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而國人,特別是生活在大城市的人們,面臨著很大的工作和生活壓力,同樣在李子柒的視頻中得到了心靈的慰藉、精神的愉悅、文化的薰陶。無論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都嚮往李子柒視頻中溫馨而充滿詩意的生活,也欣賞她積極向上、熱愛生活的態度。

李子柒的案例生動展示了不同文明交流互鑒蘊藏著巨大潛力,也再次證明,我們完全有理由樹立文化自信。然而,樹立文化自信的前提,是對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認同。一位外國網友在李子柒製作筆墨紙硯的視頻下評論:「她正在教我們,我們不懂的中國。」其實,何止外國人不懂這些傳統工藝?當今中國的年輕人,又有多少人懂?

至於如何傳承傳統文化,則要因人而異。專業的文化工作者、非遺傳承人,還有像李子柒這樣下功夫鑽研傳統文化的人,應當成為傳承傳統文化的主力軍;而對普通公眾來說,對傳統文化多一些認識和理解似乎是更現實的目標。正如李子柒在微博中所寫:「這些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工藝離我們越來越遠!我們不需要每個人都會,但願很多人都還懂得和記得!」(作者:趙岩,單位:中國教育報刊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