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華出道38年,獲百年好演員,照亮你我人生路的「燈塔」

木林談心理 發佈 2020-01-10T19:22:55+00:00

一年一偶像,百年劉德華2019年7月,人民日報在《大咖有話》這檔欄目中,專訪了劉德華。當自己落魄時,他是一座溫暖我的「燈塔」,讓我堅持不要放棄。

「這些年,你一直都是公認的偶像,為什麼還要選擇這麼努力,不怕累嗎?」

「是習慣,把所有的努力變成一個習慣。當這些都成為習慣的時候,可能就沒有那麼累了」。

一年一偶像,百年劉德華

2019年7月,人民日報在《大咖有話》這檔欄目中,專訪了劉德華。當時他的新片《掃毒2》票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這一期的專訪,視頻刷爆了網絡,引發無數網友點讚,也掀起了很多70、80後這一代人對青春的回憶。即使自己的偶像如今已經59歲,他依然在我們心中的分量很重。

當我看到採訪視頻已經是9月的時候了,我寫了一篇關於他被人民日報點評的文章,獲得了近4W的閱讀量。不是我寫得有多好,而是喜歡他的人有很多。

也許年輕的時候,我們喜歡他,除了他的歌聲,更喜歡他的帥氣,那個年代還沒有「小鮮肉」這個詞,對他最好的形容就是那個稱呼「華仔」。

隨著時光的飛逝,我們也不再年輕,有了家庭,有了孩子。就像他如今也是一位父親,很愛他的孩子。對他的妻子朱麗倩更是用情專注,這麼多年也沒有緋聞傳出來。

我們欣賞他的作品,喜歡他的歌曲,但是更欣賞他的從業精神和人品。總是能夠給人以「敬業」、「溫暖」、「自律」等感覺。而這些也正是我們人生路上所需要的「準則」,他已經無形中變成了一座「燈塔」。

在節目中被問到,這些年你努力的源頭在哪?他的回答是:

這是一個習慣,把所有的努力變成一個習慣,當這些都成為習慣的時候,可能就沒有那麼累了。

的確如此,所有的成功,都離不開好的習慣。因為習慣可以改變人的行為,可以讓人達到前所未有的成就高度。

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曾經說過:

播下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因此,從某種特殊的意義上面來講,習慣可以影響甚至改變一個人的命運所在。

劉德華並不是「星二代」,沒有多麼華麗的背景,剛出道的時候為了堅持自己的演藝事業,經濟面臨困境。但是多年來的認真和堅持,他用成功的人生為我們樹立了偶像精神。

當年一首《忘情水》,最難忘的卻是情

不知道大家是什麼時候開始知道劉德華的,我是在中學階段,第一次聽到《忘情水》的時候,我就被深深地迷住了。那個聲音唱出了青春戀愛的苦澀,仿佛青蘋果一樣,讓人難以自拔。

我想和我同年齡段的人,當初都喜歡翻來覆去地聽這首歌,甚至可以在很多學生的嘴裡聽到其中的片段。

「給我一杯忘情水,還我一夜不流淚,所有真心真意,任他雨打風吹,付出的愛收不回。。。」

青春期的孩子,因為身體和心理的發育,最容易迷失在「愛情」的旋渦中。一個眼神、一句道別,都能讓人回味很久。

而失戀時的「肝腸寸斷」,更是覺得無法面對人生以後的路,仿佛一切都被提前畫上了終點。那個時候還沒有微信,也沒有微博,沒有地方讓大家抒發情懷,很多人的秘密都藏在心裡,無處記錄。

而能夠陪伴自己的傷感,能夠讓自己走出來的,唯有歌聲。《忘情水》,沒有華麗、甜蜜的語言來形容愛,卻通篇處處有情。在劉德華獨特的「顫音」下,顯得那麼動人心弦。

人生真的能夠做到忘情嗎?已是不惑之年的我,逐漸明白,很多時候,生活中發生的點點滴滴,都會成為人生路上的回憶。而不是那麼簡單,說忘記就忘記了。

2007年,劉德華的演唱會已經籌備完成,這時接到了一封來自內蒙古歌迷的信。信中大概的意思是說自己太窮,或許這輩子都沒有機會離開家鄉看一場他的演唱會了。希望他下輩子還叫劉德華,還開演唱會,也許就有機會看了。

只是因為這一封信,當年的全國巡演,劉德華臨時改變計劃,把第一站定在了內蒙古呼和浩特。演唱會上,他一邊唱著《今天》,一邊哽咽的大聲對台下觀眾說:

「你們要記得我這個名字,劉德華,下輩子我不會改名字,我還叫劉德華,我還要開演唱會,你們到時候一定要來看。」

我能想像這句話背後承載的情感之濃厚,更能想到當時台下多少的歌迷為他而紅了眼眶。這就是我們的偶像,他並沒有因為自己的太「紅」,而忽略了粉絲對他的熱愛。情,沒有忘。因為,已經融入心中。

年月變,但我未變,用一生真誠來摯愛

在節目採訪的尾聲中,主持人問他,「如果將來唱不動了,音帶也鬆了,怎麼來面對這件事?」他用很肯定的語氣來回答:

「一定要唱下去,音帶鬆了沒有關係,高音發不了,可以低音。不行,我還可以無聲的語言和動作,來和歌迷互動。只要自己有想唱的心。」

是啊,在他的心中,演唱遠遠不只是事業,更是一種對藝術的熱愛和奉獻,是對朋友一生的承諾(他不把自己的粉絲稱為粉絲,而是喜歡稱呼為朋友)。

一個人,可以優秀一天,也可以優秀一年,但是很難優秀一輩子。那需要不斷地自律來自我約束,同時心中要充滿了愛與包容。

在劉德華的「字典」里,自己能夠擁有一切,都要感恩於幫助過他的人,感恩他的「朋友」,是他們才讓自己走到了今天。而最好的回饋,就是自己一直都是個「言而有信」的人。

2018年香港紅館的演唱會上,劉德華因為喉嚨發炎,突然失聲,不得不終止演出。對於一個歌手來說,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此。

工作人員勸他不要再上台了,可他卻覺得,這是一個責任,不到最後的關頭還是要再去試試,給歌迷一個交代。

最終他在台上實在堅持不下去了,忍痛含淚向歌迷不斷鞠躬道歉:「我唱不了了,但我真是捨不得,對不起。」他哭了,台下的歌迷也跟著哭了,那一刻他們的心碎了。

同時哭泣的還有很多看到演唱會視屏的人,他們心中的那個不老男神也終於老了,歲月有情,歲月也無情。那聲聲道歉撞擊在心上,是那麼的沉重。

隨後舉辦方也宣布取消演唱會並安排2019年年底補場或者退票,而心疼華仔的粉絲們則表示不願退票,希望用自己的小小舉動來為劉德華加油打氣,更希望把這張票作為一個他們和劉德華之間的專屬回憶。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這是出自《孟子·離婁章句下》的一句話,指愛別人的人,別人也永遠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永遠尊敬他。我們和劉德華之間的情感,誠然如此。

作家劉迎軒曾經說過這麼一段話:

「生命是一種回聲,你把最好的給予別人,就會從別人那裡獲得最好的,當我們學會了欣賞和感恩,就擁有了幸福和快樂。」

面對人生,我們最好的自己,莫過於把感恩放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之中,與歲月相伴,與時間相守。幸福並不是一定要計較得到,有的時候,失去才更能體會到情感的彌足珍貴。

餘生很長,不忘初心,永遠的《十七歲》

《17歲》於2004年發行的,整首歌曲調子舒緩,給人一種「品味」生活的味道。

劉德華參與了幾乎全部歌詞的創作,歌詞毫不掩飾地講述男人四十的滄桑和坦白。年紀,歲月,一切過往和現時的負擔都成為了坦然訴說的東西。

年月變,但我未變,來唱情歌,由從頭再一遍。如情濃有點淚流,難避免,音階起跌拍子改變。

劉德華用自己的大半輩子詮釋了什麼叫做:不忘初心,與歲月相守,做最好的自己。

他品嘗過人間冷暖,看到過真假浮沉,卻依然願意用一顆真誠的心去回饋生活;人們說他沒有天賦,那他就用努力去改變自己的一切。

拍攝《掃毒2》的時候,劉德華已經57歲了。影片中所有的高難度動作,他都是親力親為。就連自己受傷了,也沒有感覺到。作為劇情中,扮演他妻子的林嘉欣看著都心疼,覺得他是個英雄。

我很少崇拜偶像,可能來自於自己的性格,也從不做追星族。相比很多現在的年輕人喜歡偶像的容顏,我更在意偶像能傳遞給我的精神力量。

我和劉德華之間,雖然有著近20年的年齡之差,卻一直把他作為自己人生路上的榜樣在學習。學習他的敬業、自律、寬容、正能量等,每一個都讓自己在生活前行中有了勇氣。

當自己輝煌時,他是一座警醒我的「燈塔」,讓我看到很多不足。

當自己落魄時,他是一座溫暖我的「燈塔」,讓我堅持不要放棄。

人生,本來就應該如此。不彷徨,不迷茫。不自大,不狂妄。用心,去看、去品人生路上的一切未來與過往。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