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市區基本形成「15分鐘養老服務圈」

安青網 發佈 2020-01-10T20:04:39+00:00

「15分鐘養老服務圈」基本形成根據統計數據,截止到2018年底,蕪湖市戶籍人口388.85萬人,60歲以上老年人口76.43萬人,占總人口的比例達到19.65%,遠超國際老齡化社會標準。

隨著社會對養老服務需求的日益提高,現有的機構養老已無法滿足我國劇增的養老需求,社區養老服務則順應時代潮流而生,正在成為養老服務中最為重要的方式之一。2020年3月1日,《蕪湖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將正式實施。繼合肥、銅陵後,蕪湖成為全省第三個制定居家養老服務條例的城市,此舉意味著蕪湖居家養老服務法治化建設邁上新台階。

那麼,蕪湖的養老服務業現狀如何?近期,國家統計局蕪湖調查隊走訪了蕪湖市民政部門、相關街道社區和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對蕪湖社區養老服務業發展現狀、問題和建議方面進行了專題調研。

「15分鐘養老服務圈」基本形成

根據統計數據,截止到2018年底,蕪湖市戶籍人口388.85萬人,60歲以上老年人口76.43萬人,占總人口的比例達到19.65%,遠超國際老齡化社會標準。近年來,蕪湖加大養老服務業的發展,初步形成了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基本上滿足了廣大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

截至目前,全市現有養老服務機構107家,床位1.6萬張。其中,公辦養老機構61家(含農村敬老院、福利院等),床位1.2萬張;社會辦養老機構(含公建民營)46家、床位0.4萬張。建成了80家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為社區老年人提供配餐、日托、保健康復等服務。市、區兩級和部分縣建立了智能化居家養老信息平台,為居家老年人及時提供各類家政服務、生活照料、康復護理、醫療保健等居家養老服務。

2014年,蕪湖建成了市、區兩級智能化居家養老呼叫系統和信息平台,申請96365為全市居家養老特別服務號,建成了全市生活服務商資料庫,規範了居家養老上門服務程序和標準。完善了智能化呼叫系統、老年人自理能力評估系統、電子服務券結算系統、服務商管理系統、養老機構信息化系統等多功能綜合平台。

截至目前,系統註冊老人3.5萬餘戶,為老人和居民提供呼叫服務50萬餘次,滿意率達95%以上,在市區基本形成了「15分鐘養老服務圈」,發展速度和服務質量都走在全省同行業前列。

引進知名品牌在蕪湖落地

近年來,蕪湖不斷探索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的運營管理模式,積極培育本地企業參與社區養老服務,引進外地社區養老服務業知名品牌在蕪湖落地。

福州金太陽、南京豐華等已在蕪湖正式運營,安徽浩研養老服務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採取公建民營方式,引入台灣福樂多管理團隊,建立大富社區日間照料中心,服務內容涵蓋中短期托養、日間照料、信息平台、健康管理等方面,並向居家服務延伸。弋江區李巷社區、鏡湖區教場東村、鳩江區灣里街道等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均已委託社會組織管理運營。

此外,蕪湖部分養老機構和社區日間照料中心還開展了延伸服務,向社區養老服務提供技術支撐。三山長壽中心、鳩江區長壽源養老服務中心、蕪湖縣六郎鎮慢城養老中心將養老機構的服務功能向社區養老服務延伸,為周邊日間照料中心開展送餐服務,為高齡老人提供生活便利。浩研養老產業基地為大富社區老年人建立健康檔案,提供健康體檢、健康教育,對高血壓、糖尿病和重型精神病等慢性病患者進行管理並提供定期上門訪視服務。

傳統觀念成養老瓶頸問題

對於很多市民來說,「養兒防老」的觀念深入人心,大家普遍認為養老應以家庭為單位,將老人送去養老就是不孝、不光彩的事。在老年人看來,他們對自己目前的生活環境比較熟悉,對機構養老新的環境有顧慮,擔心適應不了。國家統計局蕪湖調查隊在調研時也發現,蕪湖社區養老也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

社區居家養老屬於新興養老模式,不如養老院被大眾熟知,加上機構對自身宣傳不夠,特別是一些規模較小的養老機構沒有足夠資金和能力宣傳自己,導致供需雙方信息交流不暢。此外,社區養老的前期投資較大,收益回報率低,運營風險較大。如大富社區養老服務中心2016年以來共投入400多萬元,前期一直處於虧損狀態,直到今年才實現收支平衡;養老院承擔看護老人的風險較大,風險規避難度高。老人入院前都已簽訂相關責任風險合同及告知書,但一旦出現老人走失、突然摔跤等突發性狀況,社區養老機構就面臨巨大責任風險。

社區養老機構人員不專業,主要表現在一線養老護理員普遍年齡高、文化程度低,並且受薪資、社會地位、工作環境、觀念的影響,養老護理員較難招聘且易於流失;培訓方面,養老護理員還缺乏系統性護理知識培訓。

力促社區養老服務業更好發展

如何才能促進社區養老服務業更好的發展呢?統計部門也給出了相關建議,如優化服務改革,創新信息平台服務供給方式。具體看,一是加大社區養老模式的宣傳力度;二是大力發展家政服務,為居家老年人提供規範化、個性化服務,對高齡老人、失能老人提供上門服務;三是探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為低收入失能、半失能高齡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潔、助急、助醫等服務。同時利用「網際網路+」和大數據技術建立社區養老服務網絡,架起養老服務供給和需求之間的聯繫橋樑。

此外,最好可以完成城市老舊社區適老化改造,營造安全綠色便利生活環境。在推進老舊居住區改造、棚戶區改造、農村危房改造等工程中優先滿足符合住房救助條件的老年人的基本住房安全需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對在社區提供日間照料、康復護理、助餐助行等服務機構給予稅費減免、資金支持、水電氣價格優惠等扶持。

最後,著力人才培養,提升養老體系綜合服務水平。

大江晚報記者 湯榮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