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令蒙古騎兵聞風喪膽的三大營,卻被敗家子明英宗弄得全軍覆沒

抽根煙去 發佈 2020-01-10T20:13:03+00:00

永樂八年征交趾時,朱棣得神機槍炮法,特成立神機營。明成祖在親征漠北之戰中,提出了「神機銃居前,馬隊居後」的作戰原則,神機營配合步兵、騎兵作戰,發揮了重要作用,使火器的應用更趨專業化,神機營也成為明軍的一個兵種。

三大軍營之一:神機營

神機營也可以說是三大軍營中戰鬥力最強的一個。永樂八年(1410年)征交趾時,朱棣得神機槍炮法,特成立神機營 。明成祖在親征漠北之戰中,提出了「神機銃居前,馬隊居後」的作戰原則,神機營配合步兵、騎兵作戰,發揮了重要作用,使火器的應用更趨專業化,神機營也成為明軍的一個兵種。 ,裝備有火槍、火銃等,後期又添置火繩槍。這時的神機營可以說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軍隊,這也是我們中國頗為驕傲的一面。

據記載,1410年2月,明軍受到蒙古軍隊阻擊,神機營立即用炮火突擊阻敵,敵軍的防守陣地被神機營的炮火所摧毀,大部分守軍在炮火中喪生。明軍的騎兵部隊發起攻擊,大獲全勝。1449年10月,蒙古兵越戰越勇,步步進逼,12萬蒙古兵已經攻到了京城附近。守備京城的將軍命令神機營設伏於北京德勝門外。10月13日,蒙古兵兵臨城下,明軍守衛部隊派出騎兵小分隊,將蒙古兵引入神機營設伏地區。

明軍的神機營裝備著最早的火炮——銅火銃。而且,神機營久經百戰,有著火炮戰和機動戰的經驗。在蒙古兵被引入神機營設伏地區後,守城的將軍一聲令下,神機營的大小銅火銃一齊開火,大小銅火銃發射的石制或鐵制的球形彈丸,一齊射向蒙古士兵,用來殺傷敵人。

神機營的大小銅火銃打亂了蒙古兵陣形。此時,城內外明軍乘勢出擊,大敗蒙古兵。在這次京城保衛戰中,神機營的銅火銃發揮了重要戰鬥作用,立了大功。

三大軍營之二:三千營

三千營主要是由投降的蒙古騎兵組成的。也就是相當於是僱傭兵為主的。組建三千營時,是以三千蒙古騎兵為骨幹的,當然後來隨著部隊的發展,實際人數當不止三千人,三千營與五軍營不同,它下屬全部都是騎兵,這支騎兵部隊人數雖然不多,卻是明軍最為強悍的騎兵力量,他們在戰爭中主要擔任突擊的角色

三大軍營之三:五軍營

五軍營是騎兵和步兵的混合體。明太祖時設大都督府,以節制中外諸軍,京城內外置大小二場,分教四十八衛卒。成祖北遷後,增為七十二衛。永樂八年(1410年)始分步騎軍為中軍,左右掖,左右哨,稱為五軍。五軍營這支部隊是從各個地方調上來的精銳部隊,擔任攻擊的主力。

除在京衛所外,每年又分調中都、山東、河南、大寧各都司兵16萬人,輪番到京師操練,稱為班軍。十二營、圍子手營、幼官舍人營、殫忠營、效義營附五軍營中。五軍營設提督內臣一人,武臣二人,掌號頭官二人,大營坐營官一人,把總二人。各軍營設坐營官一人,馬、步軍隊把總各一人。平時操練營陣。皇帝親征時,答應居中,五軍分駐於外,為作戰主力。

據史料記載,神機營的裝備可謂是大手筆啊。總計官兵不算太多,區區五千人,但是其裝備卻是不可小覷的。估測戰車128輛,霹靂炮有三千六百多杆,大連珠炮也就是所說的多管火銃兩百多杆,普通火銃四百餘杆,還有野外作戰的重型炮近兩百台,火藥上萬公斤。這樣的規模在當時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那都是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不僅如此,這三大軍營不是簡單的單支部隊作戰,而是三大軍營聯合作戰。並且還有這豐富的作戰經驗和 戰術。

其中一種非常厲害的戰術就是「輪射」戰術,「輪射」戰術是由明朝一位名將發明。此戰術將士兵分為三排,前一排首先由處於隊列第1、3、5、7、9、11等位置的士兵射擊,再由處於隊列第2、4、6、8、10、12等位置的士兵射擊。前一排的士兵在每一次射擊之後,馬上將神機銃遞迴中間一排的士兵,同時從中間一排的士兵手中接過裝好彈藥的神機銃。中間一排的士兵一方面負責從前排士兵的手中接過射擊之後的神機銃,並向後傳遞給第三排的士兵裝上彈藥;另一方面負責從第三排士兵的手中接過已經裝好彈藥的神機銃,並向前傳遞給前一排的士兵。如此反覆輪換,戰鬥力十分強大。

到後來,這種對付敵人的戰術不在適合敵軍的騎兵,於是朱棣便將此戰術進行調整。先由裝備火銃的士兵射擊敵方騎兵,射擊後立刻退向軍隊側翼之後便由五軍營及三千營的騎兵繼續對敵方騎兵展開第二次打擊,其後便由五軍營的步兵用制(反)騎兵武器對對敵方騎兵進行第三次打擊。其對騎兵的殺傷力非常大。

這樣三軍合作的戰術也算是史無前例了,其巨大的殺傷力更是讓敵軍聞風喪膽。

在這樣的情況下,許多著名的將士都立下了很大功勞。明成祖曾經七次親自率領軍隊攻打蒙古,數次讓蒙古士兵傷亡慘重,讓蒙古人從此對漢人軍隊避之不及。可見三大軍營影響如此之大。並且在一段時間內一直保持著這樣的狀態。

可是,正統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師先侵犯他人領地,明英宗在王振的慫恿下,不顧群臣勸阻,把年僅兩歲的皇子朱見深立為皇太子,令異母皇弟朱祁鈺留守,親率大軍出征。王振軍政專斷,行軍路線經常改變,士兵疲乏。當時兵部尚書鄺埜多次要求入居庸關,以保得安全,但王振不聽他人意見,不認可鄺埜的意見。

後勤不續退至土木堡時,王振下令轉移部隊,饑渴難忍的軍士一哄而起,兵馬慌亂,瓦剌軍趁機進攻,一舉拿下土木堡,並且殺死了明軍六十餘位大臣。就這樣經過這場戰役,三大營名存實亡。雖然後來明朝重建三戰營,但是,戰力也愈來愈差,再也沒能恢復到鼎盛時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