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腫瘤等於甲狀腺癌嗎?

i甲專線 發佈 2020-01-10T20:18:15+00:00

甲狀腺只是一個位於人體頸部的一個小小的器官,隨著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越來越多人通過體檢發現了甲狀腺結節。

甲狀腺只是一個位於人體頸部的一個小小的器官, 隨著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越來越多人通過體檢發現了甲狀腺結節。部分結節患者通過長期的隨訪,竟被告知發現了甲狀腺腫瘤。在驚恐萬分與焦慮不安中到處打聽詢問,得知某三姑六婆的遠房親戚也得了甲狀腺癌,命不久矣,於是便天天惶恐萬分,心亂如麻……

哎,等等,先不要悲傷,好像大家概念還沒搞清楚呢!

其實甲狀腺腫瘤跟甲狀腺癌是有區別的!

甲狀腺腫瘤既包括了甲狀腺良性腫瘤又包括了惡性腫瘤,是一個比較大的概念,而甲狀腺癌指的就是惡性腫瘤。

甲狀腺良性腫瘤包括有結節性甲狀腺腫、甲狀腺腺瘤、高功能腺瘤等等;而甲狀腺 惡性腫瘤就是甲狀腺癌,臨床分型具體可分為甲狀腺乳頭狀癌、甲狀腺濾泡癌、甲狀腺髓樣癌,甲狀腺未分化癌,其中甲狀腺乳頭狀癌和甲狀腺濾泡癌統稱為甲狀腺分化癌。

如果診斷為甲狀腺腫瘤的,那麼運氣就稍微比診斷為甲狀腺癌的要好些了,起碼還有大機率的良性機會,但診斷為甲狀腺癌的也不要灰心,不同臨床分型,預後也會不一樣。

我們來看看甲狀腺腫瘤這幾個常見類型!

結節性甲狀腺腫

結節性甲狀腺腫多數是在單純性瀰漫性甲狀腺腫基礎上,由於病情反覆進展,導致濾泡上皮由瀰漫性增生轉變為局灶性增生,部分區域則出現退行性變,最後由於長期的增生性病變和退行性病變反覆交替,腺體內出現不同發展階段的結節。一般病情進展緩慢,多數患者無明顯的臨床症狀。

甲狀腺腺瘤

甲狀腺腺瘤簡稱TA,它是由單一前體細胞發生基因突變或異常引起局部甲狀腺增生、增殖的結果,是最常見的甲狀腺良性腫瘤。甲狀腺可以發生在各個年齡階段,以15-40歲中青年婦女多見,呈散發性。

臨床上甲狀腺腺瘤一般生長緩慢,病程可長達數十年,體檢時隨吞咽而上下移動。

治療主要以手術治療為主,但甲狀腺腺瘤如果不進行治療,可能會出現不同的轉歸:多年保持不變,很少會自行縮小或消失;生長緩慢,逐漸出現頸部腫塊、壓迫症狀;迅速生長,發生囊內出血或囊性變,後期逐漸吸收,體積縮小,伴發纖維化、鈣化;少部分發生癌變。甲狀腺腺瘤積極治療後即可治癒,不需要特殊治療,預後良好,偶有復發者,可再行手術治療。

甲狀腺高功能腺瘤

甲狀腺高功能腺瘤指的是甲狀腺內單發或者多發的高功能腺瘤,常引起甲狀腺功能亢進。多見於40-60歲之間的中老年,臨床上表現為心動過速,乏力,消瘦以及腹瀉等等,通常不伴有突眼和皮膚性的病變。對於這種高功能腺瘤來講,建議手術治療。通過手術可以同時解決甲狀腺瘤和甲亢兩種。不建議藥物治療,藥物治療的話,只能控制甲亢,對於腫瘤的控制比較不利。

甲狀腺癌

在甲狀腺癌中,惡性程度由低到高依次為:甲狀腺乳頭狀癌,甲狀腺濾泡癌、甲狀腺髓樣癌,甲狀腺未分化癌;相應的預後由好到差,依次為甲狀腺乳頭狀癌,甲狀腺濾泡癌、甲狀腺髓樣癌,甲狀腺未分化癌。

其中甲狀腺乳頭狀腺簡稱PTC,是最常見的甲狀腺癌,它成長比較緩慢,相對來說惡性程度會低一些,預後比較好,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術後輔以內分泌抑制治療、碘131治療,部分晚期患者可採用外放射治療及靶向藥物治療。

甲狀腺濾泡癌簡稱FTC,比PTC生長要快些,屬於中度惡性腫瘤,預後較PTC差些,因甲狀腺濾泡癌與甲狀腺乳頭狀癌屬於分化型甲狀腺癌,因此治療方法與甲狀腺乳頭狀癌類似,原則上以手術治療為主,根據需要輔以核素治療和生物靶向治療。

甲狀腺髓樣癌簡稱MTC,較少見,中等程度惡性,預後較差。甲狀腺髓樣癌生長相對緩慢,但由於腫瘤呈浸潤性生長,易侵犯周圍組織且區域淋巴結轉移早,腫瘤侵犯血管後較易發生遠處轉移,手術切除是主要的治療方案,常規放療化療療效有限。

甲狀腺未分化癌簡稱ATC,是最少見的一種甲狀腺癌,惡性程度最高,預後最差。由於甲狀腺未分化癌侵襲性強、惡性程度高,單純手術、放療或化療通常不能控制疾病進展,而且甲狀腺未分化癌已經失去攝碘能力,生長也不受促甲狀腺激素的影響,導致放射性碘治療以及抑制促甲狀腺激素的內分泌治療均無效,因此目前都探索以局部治療(手術、放療)聯合藥物治療(化療、靶向治療等生物治療)的綜合治療。

看完以上的簡述,對甲狀腺腫瘤和甲狀腺癌應該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不管最後的診斷是什麼類型,保持良好的心態才是最重要。


參考文獻

【1】孫華陽.超聲診斷甲狀腺腺瘤的診斷價值及臨床作用探討[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09):63-64.

【2】趙長海,孫濤,王強,焦成斌,任秀敏.結節性甲狀腺腫合併甲狀腺癌的診斷與治療[J].吉林醫學,2019,40(10):2355-2356.

【3】趙海月,宋暘,沈迪寒,楊麒巍,陳香潤,馮琳琳,張桂珍.甲狀腺癌的分型及其分子發病機制研究進展[J].中國體視學與圖像分析,2017,22(04):465-471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