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注重占地盤,毛澤東注重殲敵有生力量,兩個戰略孰高孰低?

帥克品讀歷史名人 發佈 2020-01-10T20:42:45+00:00

這種戰略顯著的區別在於:蔣介石注重占地盤,毛澤東注重殲敵有生力量。蔣介石以正統自居,以多占地盤為面子,特別是對占領大城市和戰略交通要道,可以說是情有獨鍾。

(帥克聲明:原創文章,抄襲必究)

解放戰爭開打後,國共兩黨兩軍奉行了不同的軍事戰略。這種戰略顯著的區別在於:蔣介石注重占地盤,毛澤東注重殲敵有生力量。

蔣介石以正統自居,以多占地盤為面子,特別是對占領大城市和戰略交通要道,可以說是情有獨鍾。他這樣說道:

「我們占領重要都市之後,四面延伸就可以控制所有的交通線,交通線如果在我們控制之下,則匪軍即使有廣大的正面,也要為我所分割所截斷,使其軍隊運動的範圍縮小,聯絡斷絕,後勤補給都要感到困難,終至處處陷於被動挨打的地位」。(《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第二十二卷,第112-113頁)

而毛澤東與蔣介石恰恰相反。面對國民黨的綜合優勢,他認為,兵員兵力的消長才是最根本的關鍵和決定因素。因此,毛澤東的戰略恰恰是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而重在消滅多少敵人的有生力量。他這樣說道:

「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原則,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不以保守或奪取地方為主要目標,有些時機為著集中兵力殲滅敵人的目的,或使我軍主力避免遭受敵軍的嚴重打擊,一律休整再戰的目的,可以允許放棄某些地方,只要我軍能夠將敵軍有生力量大量的消滅了,就有可能恢復失地,並奪取新的地方」。(《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1200頁)

戰爭的屬性不同,戰爭的理念不同,戰爭的指導不同,肯定導致不一樣的戰爭實踐結果。讓我們看一看國共打了一年後的戰局:

從占地盤的角度看,蔣介石占了華中首府兩淮、山東解放區首府臨沂、察哈爾首府張家口,關外東北方面,則占據了除哈爾濱以南的所有的大城市,加起來共占有一百多個城鎮。

從軍隊被殲滅角度看,則恰恰相反。共產黨算的是這樣的一筆帳:「第一年我軍共殲敵正規軍九十七個半旅,七十八萬人,殲偽軍、保安部隊等雜部三十四萬人,共殲敵一百一十二萬人」。(《毛澤東軍事文集》第四卷,第133頁)

非但如此,共產黨的總兵力不僅在戰爭中數量上越打越多,而且在質量上也越打越強。

一方面是占了大量的地盤,一方面是消滅了大量的敵人。難道這是個雙贏嗎?哪個更划算呢?

或許,蔣介石因為占領了不少地盤,多少掩飾了這種兵力上的此消彼長帶來的敗象。但國民黨一些有識之士顯然已看到了這一點,其中一位這樣說道:「當有生力量消長(決定戰爭的根本因素)發生變化後,戰局也隨之逐漸變化,逐漸由『國軍進攻』變為『互有進退』,由『進多退少』變為『退多進少』了——這才是戰局轉化的真相」。

晉冀魯豫軍區司令員劉伯承曾這樣形象地說:

我們用17座空城換得了蔣介石在晉冀魯豫地區的6萬軍隊。據說蔣介石認為這是一筆好買賣。好吧,讓他接著干吧,我們很快就會算出這筆交易的總帳的。勝敗要看是不是完好地保存了部隊的主力。一個地區失手了,可以收復;可是,士兵損失了,卻是無法彌補的。如果為奪取一個地區要犧牲很多人,那就表明最後必將既失地,又損兵折將。我當然願意再拿幾個空城去換蔣介石另外8個旅(6萬人)。(《解放戰爭戰略防禦綜述》第611頁)

兩年多過去後,戰爭持續下來的結果是,蔣介石的部隊越打越少,所占的地盤也開始不斷地回吐。他終於有所明白,他的所謂占地盤戰略嚴重短視、存在著嚴重缺陷。甚至表示「故今日政府剿匪戰略戰術是不能不有所改變,不復爭一時一地之得失」。

不過,蔣介石這時候才認識到這一點,已經晚了。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顯然,毛澤東的軍事戰略比蔣介石的軍事戰略高明了許多。兩年多的戰爭結局很好地詮釋和印證了毛澤東的那句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毛澤東年譜》下卷,第176頁)

主要參考文獻:《毛澤東選集》《毛澤東軍事文集》《毛澤東年譜》《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

(帥克品讀:堅持原創,堅持客觀,堅持公正。點擊關注,看更多精彩內容)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