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生樂死:被誤解的「鬼才」莊子

納福書屋 發佈 2020-01-10T22:23:47+00:00

說來慚愧,與福永光司老師的這本《莊子內篇讀本》相遇前,我對莊子及《莊子》的理解,在今日看來,著實膚淺了些。《莊子內篇讀本》[日]福永光司 著 丨 王夢蕾 譯本後浪丨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編者按:

對世人來說遙遠的「星空」與近在咫尺的「實地」,在莊子眼中僅是一片宛若有生命般的混沌。

在《莊子內篇讀本》中,日本學者福永光司以自己的生命體悟講述了莊子思想的精妙。


提到「莊子」,大家最先想到的是什麼?

是曾經倒背如流的「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還是耳熟能詳的莊周夢蝶、蝶夢莊周?

年輕朋友的腦海中或許還會浮現出騎著一尾胖魚趕來救場的短髮少年……

說來慚愧,與福永光司老師的這本《莊子內篇 讀本》相遇前,我對莊子及《莊子》的理解,在今日看來,著實膚淺了些。


《莊子》本就是國學著作,福永老師更是莊學研究之泰斗,內容乍看親切平和,十分易懂。一旦稍加吟味,便會發現這字裡行間滿是智慧與智慧的碰撞,字字珠璣,振聾發聵。

有時甚至讓我不由自主地停下翻譯的進度,望著螢幕陷入深思。我雖為譯者,但在接下來的內容之中,我更希望從一名讀者的角度,向大家分享一些心得與體會。

道教研究第一人:福永光司

《莊子內篇 讀本》的作者——福永光司老師——曾歷任東京大學文學部教授、京都大學人文學研究所所長,是致力於中國思想史研究,更是老莊思想、道教研究的先驅。

福永光司老師年輕時在柔道上頗有建樹,因此在戰事爆發後被征入伍。戰場之上的絕望與彷徨讓他的內心飽受痛苦,隨身攜帶的《莊子》便成為了他心靈的慰藉。

這也讓原本從事儒教研究的他,以此為契機在復員後開始執筆這本《莊子內篇 讀本》(相關內容在本書序言與後記部分均有涉及)。

1974年至1979年,福永光司老師在東京大學以「老莊·道教」為題開設課程,正是這五年的講學讓日本學術界的道教學、道教研究開始從東洋學等領域獨立出來。

因此,在日本道教研究領域裡,福永光司老師也被譽為「道教研究第一人」。

不走尋常路:「鬼才」莊子

本書按照《莊子》原文的章節進行解讀,結構清晰亦簡潔,逐段逐句,無一遺漏。每一段原文後多是作者用淺顯易懂的文字將整段大意進行的複述(相當於我們常說的「白話譯文」)及字詞注釋。

譯文並不拘泥原文形式,聲情並茂,詼諧有趣。

其間又穿插著作者對莊子哲學的深刻解讀,或是引經據典,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均囊括其中;或是結合現實,揭露身為世俗之人的我們心中的惶惑與妄執。

經常是上一秒還因作者的俏皮話嘴角帶笑,下一秒就陷入沉思,內心之震撼許久不能平靜。

《莊子內篇讀本》一書不論是對《莊子》原文的考證,還是對其中內容的細緻解讀,亦或是原版《莊子內篇》中對原文的「漢文訓讀」(用日語解讀漢語文言文的方法,譯本中並沒有保留這部分內容。福永光司老師進行的漢文訓讀文受到了日本讀者的廣泛好評,亦為經典),無一不是需要大量的時間精力以及耐心才能完成的任務。

這背後體現的是作者嚴謹的治學精神與對莊子哲學的無限熱愛。

此外,作者在「註解」部分對莊子與老子一脈相承的關係和共通之處做了詳細的闡述,從本源上將老子思想與莊子思想的聯繫與區別進行了「解惑」,闡明了「老莊」這一說法的複雜涵義。

同時收錄進「註解」部分的,還有作者對《莊子內篇》的整體總結及歷代《莊子》註解的詳細梳理,為文學愛好者及研究者提供了後續研究的方便。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古代的大變革時期,戰亂頻繁、動盪不安。莊子所處的便是這樣一個充斥著政治色彩,權利與慾望使人無處遁形的社會。

而這樣的社會卻又是真實存在的,是符合當時之人的常識的。這樣的常識世界孕育出了溫厚篤實的《論語》,有理想有抱負的《孟子》,以及與此二人風格迥異,不走尋常路的《莊子》。

在莊子的敏銳凝視下,世俗之人的自以為是與恐懼惶惑悉數顯露出來,背後隱藏的富與貧、貴與賤、榮與辱、美與丑的價值評價也水落石出。

「鬼才」莊子作為當時諸子百家中的一股清流,將嚴謹治學的孔子寫得迷迷糊糊,將其貌不揚的殘缺之人寫得至高無上,將微不足道的渺小之物寫得遮天蔽日……正如前文所述,福永司老師執筆的契機是目睹了戰場殘酷的現實,因此在對《莊子內篇》的解讀之中,他也將他自身對得與失、生與死的思考展現在了我們面前,用平易淺顯的文字為我們解讀了莊子深邃的智慧——超越與解脫。

所謂「超越與解脫」,是人真正立足於「道」的世界。只有人真正立足於物我同一、生死同一、可與不可同一的世界時,才會成為莊子心中的超越者。

無不為之無為:積極的「行」

如今,大多數現代人的生活中沒有了莊子那時的動盪與戰亂,卻多了現代社會的高度文明。

在人們不知疲憊的好奇心的驅使下,從大哥大到智能機,從蒸汽火車到探月火箭,我們不斷在用那些一本正經的價值規範衡量世間的一切,甚至擴展到了月球和火星。

早在幾千年前,莊子便一語道破:那些來自價值與規範的恐嚇,緊緊桎梏住人們健全的生命。

那些蒼白的思維陷阱,讓人們忌憚過去、恐懼未來。這一切都在阻礙人們颯爽的生命與健全的精神的超脫(可參見莊子的《逍遙遊篇》)。

莊子看到古人的悲傷與恐懼後,告誡人們站在萬物合一的至高境界,即「一」的世界中時,才有可能實現絕對者那樣不為任何事物束縛的生活(可參見莊子的《齊物論篇》)。

他若是看到當下的人們,怕是更要在大聲嘲笑的同時為我們悲傷慟哭了。

至於如何在當今的現實之中回歸人類本來的自我,莊子提出了「無為」。從字面上理解「無為」二字,可能會誤以為莊子之道便是什麼都不做的哲學,是消極避世、逃避現實的哲學。

事實則正相反,莊子主張人們發揮自我的個性,讓自我的生命實現最豐富、最有深度、最為充實的生活,通過努力而實現最大的養生。


所謂無為,可以是登峰造極後進入的沒有技巧一般的技巧,也可以是在經歷了無數磨練後達到的無心境界。

莊子主張的無為,是無不為之無為,也是一種積極的「行」( 可參見莊子的《養生主篇》)。

人們常說,仰望星空,腳踏實地。我曾理所當然地將其解讀為「要有抱負有理想,並每日踏實努力」。

如今想來,這樣理解的話,如若未能朝著「理想」發展,我不免會自怨自艾、消沉自閉。豈不正是將理想與現實割裂,將自己束縛在名為「理想」的枷鎖之中了?

莊子說,「人的絕對自由,並非一定是讓自己的一切希望訴求悉數成為現實的力量。而是將現實中的一切當作自身的必然而接受的態度。


將世間一切必然當作必然本身而加以肯定,將自我得到的一切當作自我之物加以愛戴,這樣,便能得到不受任何事物束縛的自由生活」。(可參見莊子的《人間世篇》)

換言之,是否可以認為,對莊子式的超越者來說,「實地」便是他們的「星空」,「腳踏實地」便是「仰望星空」?

這對世人來說遙遠的「星空」與近在咫尺的「實地」,在莊子眼中僅是一片宛若有生命般的混沌,在那裡,美即是丑、幸運亦是不幸、無死便無生……

諸位或可先翻讀後記,再回頭閱讀正文,想必能加倍體會到莊子哲學的深刻與精彩,讓靈魂能在這深刻與精彩之中找尋久違的安寧,在那片遙遠又近在咫尺的混沌星空之中自由翱翔。

《莊子內篇讀本》

[日]福永光司 著 丨 王夢蕾 譯本

後浪丨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