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臨近,祈福好春聯不能少,趙孟頫真跡集字,寓意祥和喜慶

清雅閣書畫 發佈 2020-01-10T22:29:38+00:00

「學書須胸中有道義,又廣之以聖哲之學,書乃可貴,善使靈府無程,政使筆墨不減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

前言:

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台,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

申明:本文由清雅閣書畫原創首發頭條,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謝!



趙孟頫集字春聯欣賞:




孫過庭說:「貴能古不乖時,今不同弊,所謂'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評王羲之書法:「志氣平和,不激不勵,而風規自遠。」還主張:「假令眾妙攸歸,務存骨氣,骨氣存矣,而遒潤加之。」孫過庭顯然在追尋著王羲之那種「盡善盡美」(李世民語)的境界,眾美集於一體,既不缺什麼,也不突出什麼,然後以不激不勵的心態把它們表現出來。這是典型的中庸之道。這種觀點,趙孟頫也是頗為欣賞的,他說:「圓轉如珠,瘦不露筋,肥不沒骨,可雲盡善盡美者矣。」



學書須胸中有道義,又廣之以聖哲之學,書乃可貴,善使靈府無程,政使筆墨不減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聖哲之學的研修,不僅在文章義理方面給人以啟發,更在於它能陶冶性靈,變化氣質,使胸中充滿道義,人格學養得以提高。這裡,表面上雖然在論書,卻在很大程度上指向了人生哲學的根底。














書法表現的首先是文字,不然就是繪畫藝術或其他藝術了。因此,文字是書法的母體。這裡值得注意的是三個要素:「文字、書寫工具和文字載體」在這之後的漢字字體再如何的演化,直到形成專門的書法藝術,仍然離不開這三個要素。簡單的講就是「字、筆和紙」雖然很多書法家在書法中非常注意紙和筆的運用,但這裡的紙筆同古人的紙筆有很大不同。再遠看一些,根本不是今天的筆和紙。

清代書法理論成就及書寫要求概述:

清代是古代書法理論繼往開來的一個時期。從清中期開始便逐漸形成了帖學與碑學明顯分流的格局,而且帖學逐漸由盛轉衰,碑學則日漸興盛。故書法理論前期重視對筆墨技巧的 闡發,代表著作有笪重光的《書筏》和朱履貞的《書學捷要》。後期則主要是對碑學理論的 探討,阮元的《南北書派論》、《北碑南帖論》、包世臣的《藝舟雙楫》和康有為的《廣藝舟雙楫》是這方面的代表著作,並形成了一股抑帖尊碑、重北輕南的風氣。

書寫自由度的增加並不是說可以任由書家信馬由韁地隨手塗鴉,其實恰恰相反。因為任何藝術之所以成為藝術,都是因為建立了自身的符號規則、組合規律,且都具有難度。越是高雅的藝術其技法難度越大;越是認為可以自由發揮的藝術,越是需要技法的純熟與精確作底線,所暗含的規則限制越嚴格。限制的目的就是確保藝術符號能準確而集中地為表現某種主題、思想、理念服務,避免亂套、粗糙、庸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