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風雪話宋朝,滿天風雪梅花心

初衣勝雪 發佈 2020-01-10T23:04:49+00:00

如果拿漢朝作為一個十七八歲的孩子來講,大漢雄風,他們的花是天然的菊花,壯麗在田野上,唐朝則是豐腴顧盼的武士,豪勝之氣,滋養絢爛的牡丹。

「是處江山生酒興,滿天風雪得梅心。」文天祥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時非。」文天祥



梅花是宋朝的國花,是宋朝人的靈魂。如果拿漢朝作為一個十七八歲的孩子來講,大漢雄風,他們的花是天然的菊花,壯麗在田野上,唐朝則是豐腴顧盼的武士,豪勝之氣,滋養絢爛的牡丹。而宋朝就是沉穩的中年,前承厚重的歷史,在亂世中總結了苦寒堅持的經驗,承上啟下,所以在宋朝人的心中,梅是國花。風雪開花,仲春結子,綠葉延續到秋冬,最寒冷的季節,綻放出不滅的花朵。

宋朝比唐朝保守,雖然矯枉過正。唐朝的尚武,導致國家的內亂,牡丹凋零朝夕之間。宋朝人崇尚梅花,梅花有嶙峋的枝幹,有奇香的花朵,有耐寒的品質。但唯一,梅花不能抵抗鐵蹄。但有一點好,梅花大江南北生生不息。代表著人民的生命,代表著士子心頭的熱血,代表著前赴後繼的不怕死亡,代表著



這種在民間野生並且半野生的物種,在戰亂貧瘠人的心中給了最好的安慰和啟示。自宋朝開始起,民間廣泛的種植梅花,培育了新品種。官僚士子頗為厚愛,是因為從科舉進入仕途的人,大都有過十年寒窗的經歷,這些從民間從基層考上來的官員,充實了宋朝的文官體制。他們比唐朝的那些諸侯藩鎮,驕奢跋扈,有著更多的民間氣質,也就更耐人生的風雨,有著梅花的堅韌。

而在民間,大量的梅花,從鄉野培植移種到都市庭院,豐富了人民的生活。在三九嚴寒里,用梅花做消寒圖,成為了家常冬至節之後的必須點綴,和梅花或者和梅花消寒圖,一起度過漫長的冬天。無論是南宋還是北宋,經濟高度的發達,人民生活得到了空前的繁榮。梅花無處不在,在畫上,在繡的衣服上,在年年風雪看花的狂潮里。


這種由民間和官僚互動而產生的養梅,賞梅,在宋朝的時候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如果說唐朝的舉國若狂看牡丹,多少還帶著驕奢跟隨豪門貴族的時尚,但這種精神上的泡沫,隨著安史之亂和唐朝後期的貴族內鬥而破滅,那麼宋朝人的梅花,更接地氣,受眾更廣。

所有的人都在梅花身上看到了自己。

無論是官僚還是平民。無論是隱士,還是飽受桎梏的女性。梅花精神,發端並且完善於宋朝,這也是和宋朝的經濟繁榮分不開的。



宋朝無論男女都有簪花的習俗,可以說男女頭上堆著一大堆時令花,是一種常態。在冬天裡可簪的就是梅花。如果你看到一個官僚的頭上,帽檐邊上,插著梅花枝,千萬不要笑,因為作為風俗,你的頭上也會頂著一枝。農業中國的生活習俗,和節氣緊密相關,到宋朝更加的完善。如果梅花永遠只是鄉野的土花,倒也不會這麼的熱烈,但是商品經濟不但讓梅花,還讓臘梅花走進了城市。在各樣冬天的慶典里,都可以找到它們的影子。而在一些相對小型的集會中,踏雪尋梅,乃至對梅飲酒高歌,發現和發掘梅花的種種長處,成為了一種休閒,甚至上到了精神寄託。

南宋的梅花更加有精神的象徵和意義。它不僅代表著一種嚴寒的天氣下的芬芳,更代表著南宋在列強武力高壓下的一種生存不屈。所以愛梅花,已經升華成了愛國。



如果說北宋的歌詠梅花,只是歌頌它傲雪不俗,清奇可嘉,只是代表著個人的命運。那麼北宋以降,經歷了金國武力逼服,割走了半壁江山,梅花則代表了國家和人民的艱辛處境,而在王朝的尾聲,梅花精神正式形成,是用那些壯士和愛國者的鮮血,鑄就了梅花的靈魂。

他們為國家而奮鬥而焦慮而苦悶而犧牲。詩人中一拉一長串,陸遊,謝枋得,文天祥,辛棄疾,楊萬里。

在南宋末年,因為這片土地上濺滿了鮮血,梅花和中國人血脈相連。

不了解中國的歷史,不會愛上梅花。它是宋朝的國花,也是每個人中國人的花。因為所有的梅花,在中國的海角天涯,都是帶血開放!



​是苦難亦是財富!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古典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