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這些唐代飛天,我才知道「自帶伴奏」的壁畫有多美

莫高窟參觀預約網 發佈 2020-01-10T23:56:00+00:00

憑欄下視的天人 莫高窟第321窟龕頂 初唐第321窟在佛龕頂部畫出天宮欄牆,沿著天宮欄牆有一群體態婀娜的天人,神情悠閒逍遙,有的在朝下散花,有的則好奇地看著下面的人間世界。

初唐的飛天不像隋代那樣飛得急速,而更多地表現出一種悠閒感。第329窟的飛天是較為突出的,本窟的窟頂中心是一個以蓮花為主的藻井圖案,在中心蓮花的四周,在深藍色的底色中,有四身飛天隨著流雲自由自在地飛翔。在藻井外緣的帷幔外,又畫出十二身伎樂飛天,他們的背景是淺黃色的,與中央的藍底色形成對比,在五彩祥雲的襯托下,他們演奏琵琶、箜篌、腰鼓等樂器,朝著一個方向連續不斷地飛去,華麗無比的圖案以及他們活潑多姿的動態給觀者以無限的遐想,你會感到天空是那樣的寬廣無垠,似乎充滿著美妙的音樂之聲。

第321窟在佛龕頂部畫出天宮欄牆,沿著天宮欄牆有一群體態婀娜的天人,神情悠閒逍遙,有的在朝下散花,有的則好奇地看著下面的人間世界。正如唐詩中所寫「飄飄九霄外,下視望仙宮」。佛龕上部以深藍色畫出天空,在靠近佛背光的地方,菩提樹前相對畫出兩組飛天。右側的飛天均一手托著花蕾,一手自然展開,長裙襯托著柔和的身姿,長長的飄帶隨風飛舞。左側的飛天與右側相對,也是身體朝下飛來,一手拈花蕾,一手輕柔地散花。這兩組飛天體態自然而柔和,每一條飄帶,每一個動作都顯得那麼完美。

盛唐時代是敦煌藝術的黃金時代,飛天的描繪也表現出成熟而完美的特點。第172窟西壁佛龕頂部,在華蓋兩側各畫出兩身飛天。華蓋右側的飛天,一身頭枕著雙手,身體舒展,怡然而上,仿佛魚在水中悠然游過;另一身頭朝下,雙手捧著花蕾,飄然而下。這兩身飛天一個向上,一個向下,身旁的彩雲也隨著不同的方向翻卷,形成一個充滿動勢的結構。本窟窟頂的藻井也比較獨特,藻井中心畫出蓮花,外沿畫出複雜的圖案,如卷草紋、團花紋、幾何紋等層層遞出,最外層則易方為圓,把四周垂角紋和流蘇畫成圓形,更具有華蓋的真實感。在最外沿,圓形華蓋與方井交匯形成的四個岔角中,分別畫出四身飛天。飛天身體修長而柔和,長長的飄帶體現出他們輕鬆的動態,簡單的幾朵彩雲,襯托出他們無拘無束的身姿。有了這些飛天,壁畫的空間似乎都變得遼闊了。

本窟北壁的經變畫中幾身飛天好像在不停地飛行。右上角的那身飛天仿佛剛從地面騰空而起,手托蓮花正要獻給佛陀。與她相對的右側一身飛天也同樣,雙手張開,手托著蓮花,一條腿輕提,正向上飛升。靠近中部也有兩身飛天從不同的方向向著中央大殿飛去,右側這一身飛天一手向前一手向後,好像是以很快的速度飛來。左側這一身飛近樓閣,雙手合攏,身體呈半蹲狀,好像正要著地的一瞬間。這些身姿輕盈的飛天,在遼闊的空中自由翱翔,令人不禁想起李太白的詩:「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霓裳曳廣帶,飄拂升天行。」

第320窟南壁佛說法場面的上部畫出四身姿態優美的飛天。以寶蓋為中心,分兩組相對畫出。左側這一組,前面的飛天頭梳雙丫髻,雙手上舉,正在散花,她的面龐微微向後,漫不經心地看著後面的飛天,長長的錦裙緊貼身體;後面這身飛天雙手高舉,一條腿提起,一條腿伸直,動作強烈,好像正努力追趕著前面的飛天。一緊張,一舒緩,富有戲劇性。右側的兩身飛天形式上與左側一致,兩組飛天都是裸著上身,穿著長長的錦裙,雙腳藏在長裙中,結構單純而完美。畫家通過一張一弛的對比統一,表現了飛天的兩個典型動態。

第39窟是一個中心柱窟,在西壁又開一個佛龕,內塑佛涅槃像。這是一個繪塑結合的涅槃經變。佛經中記載,當佛涅槃之時,諸天從天空散曼陀羅花等各種鮮花供養。於是在壁畫中也畫出了五個飛天從天而降,左側一身飛天一手托著一盤鮮花,一手輕拈花蕾,一條腿正往前跨,身體向下傾,表現出飛速而下的瞬間。右側的與之相對的一身飛天動作姿態都跟前者相對稱。龕頂中央又有一身飛天,頭朝下直落下來,兩側各有一飛天相對向著中央飛來,都雙手托著瀟洒自如。他們的飄帶都飄出了龕外,突破了畫面邊界的限制,仿佛真的從龕外飛下來似的。

文章來源:敦煌書坊,摘編自趙聲良著《藝苑瑰寶——莫高窟壁畫與彩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