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後跟痛不用愁,六招解決!一學就會,簡單輕鬆

八百方健康說 發佈 2020-01-10T01:27:31+00:00

俗話說人老腳先衰不少人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行走後甚至都沒有進行大量的活動腳後跟就開始隱隱作痛難道真的是老了嗎其實真的不一定二三十歲的人一樣會腳疼跑步、籃球、排球愛好者也是高發人群!

俗話說

人老腳先衰

不少人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行走後

甚至都沒有進行大量的活動

腳後跟就開始隱隱作痛

難道真的是老了嗎

其實真的不一定

二三十歲的人一樣會腳疼

跑步、籃球、排球愛好者

也是高發人群!


醫學上稱為足跟痛,是一種中老年常見病。雖然從外表看既不紅也不腫,但當站立或行走時都會感到針刺樣疼痛


患者大多數是一側發病,在清晨下床時疼痛最為明顯,稱為「始動痛」(特徵性症狀);活動一段時間後疼痛可有一定程度緩解。


腳後跟痛是哪些原因導致的呢?


01

骨刺


其實「骨刺」只是通俗的叫法,它的醫學名稱叫「骨贅」,是骨的一種代償表現。骨贅可存在於身體的各個關節處,這與衰老、長期保持某個固定姿勢、長期磨損等有關。


當存在以上問題時,在人體承重部位如腰椎、膝關節、腳後跟就會出現炎症,刺激骨的代償性生長,也就有了骨贅。


多見於老年患者,當有足跟痛時,經過拍攝X光片,可以發現跟骨結節處有大小不一的骨刺形成。



隆起的骨刺,容易使局部組織受到摩擦、勞損,產生無菌性炎症,其足跟疼痛的程度與局部炎症反應的輕重有關,而與骨刺大小無直接關係。


02

距骨下關節炎


常發生在跟骨骨折後,是一種創傷性關節炎。X射線照片上前跗竇處,負重時疼痛加重。若保守治療失效,則應進行跟距關節融合術。


陳舊性跟骨骨折或少見的跟骨腫瘤或結核也是足跟痛的原因。足跟以外的疾患引起跟痛症者,有類風濕性脊椎炎,壓迫骶神經根的腰椎間盤突出,發生在小腿的脛神經擠壓等。


03

足底部筋膜炎


足底部筋膜炎引起的腳跟痛很常見。一般早晨起床或久坐後足跟著地站立時,足跟出現疼痛。


剛行走時疼痛加劇,走幾步後疼痛有所緩解,但隨著步行距離或站立時間的增加,疼痛又會加劇。

04

跟骨骨突炎


常發生於8~12歲的男孩,病變與小腿脛骨結節骨突炎相似,是在發育過程中,未癒合的骨骺受肌腱牽拉引起的症狀,疼痛在跟腱附著點下方,可雙側同時發病。


05

跟骨後滑囊炎


一些喜歡穿高跟鞋的女性比較容易出現,由不合適的高跟皮鞋摩擦損傷引起。滑囊壁可變肥厚,囊內充滿滑液,局部腫脹,並有壓痛。

06

過度使用腳部


過度疲勞也會導致腳後跟痛,例如一些人逛街一逛就是一天,這樣過度使用腳部很容易引起腳後跟痛,況且還有一些鞋子不合適的,更會加重這種疼痛。

腳後跟痛該怎麼辦?


如果你已經讓醫生排除骨折、腫瘤、跟腱斷裂等疾病的可能。可以試試如下方法:


1

控制體重


體重過重是誘髮腳後跟痛的重要原因之一。過重的體重會加速關節軟骨的磨損,使關節軟骨面上的壓力不均勻。



因此對於體重超標的人,適當的減輕體重可以達到預防作用。



2

穿合腳的鞋


一雙合腳的運動鞋可以有效的減輕自身體重對腳後跟產生的壓力,可以買雙專用足跟墊,墊高腳後跟,讓周圍肌肉和韌帶放鬆,疼痛也能緩解。最好避免長時間穿人字拖!


3

吃補腎的食物


腎有毛病也可能導致腳後跟疼痛,補腎對治療腳後跟疼痛也有幫助,平常可以吃一些芝麻核桃粉、牛骨羊骨、蓮子粥、阿膠等補腎的食物。多喝牛奶豆漿等補鈣。


4

熱水泡腳


每天晚上用熱水泡腳,在熱水中加大概二十毫升的醋,在泡腳的同時按摩腳底,疏通經脈,而且在平時注意對腳部保溫,穿質量好一點的襪子,尤其是晚上睡覺要將腳包好,或者用暖腳袋。


5

冷熱敷


劇烈運動或運動損傷後及時冷敷,能降低炎性因子的釋放。減少炎症的發生,保護身體免收或少受疼痛之苦。


建議冷、熱敷每次 15~20 分鐘,一天 2~3 次。最好隔層毛巾,避免凍傷或燙傷皮膚。


6

牽拉訓練


可以適當對跟腱及腳底筋膜的拉伸訓練,具體方法包括:

毛巾牽拉訓練



1

取坐位,將腿伸直,用一條毛巾環繞患側足底,雙手握住毛巾進行腳踝的牽拉訓練。


踩台階牽拉訓練



2


前腳掌踩在台階邊緣,患側腳後跟緩緩向下落,直至感到腳底和跟腱牽拉感。


按摩牽拉訓練



3

取坐位,將患腳放到對側的膝關節上方。先進行小腿肌肉的放鬆按摩,然後用手握住腳趾掌側,往背側牽拉。


注意:每次訓練,次數不在於多,而在於動作標準,才能達到治療效果。建議每天練習 3 組,每組做 10 下。訓練貴在堅持。


如果通過以上處理,你的腳跟疼沒有緩解甚至有加重,不要猶豫,趕緊找醫生吧。

請點擊文章右上方的紅色「關注」按鈕關注我!

八百方健康說每天為您推送各種專業健康的知識,讓你了解更多的健康資訊,走出用藥誤區!旨在成為您身邊的健康管家。

如果您需要幫助,請點擊下方的了解更多聯繫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