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讀:以愛的名義阻礙孩子成長,源於我們忽略了教育最初的意義

琴心說 發佈 2020-01-10T02:11:58+00:00

陪讀,顧名思義就是陪同孩子讀書,通俗地講就是家長從生活到學習全程參與的一種行為。陪讀把孩子從學校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教育活動中部分脫離出來,本身就是不太合規定,種種不利因素也確實阻礙了孩子的成長,父母卻還扛著愛的大旗。


陪讀,顧名思義就是陪同孩子讀書,通俗地講就是家長從生活到學習全程參與的一種行為。

尤其是近十來年,陪讀現象十分普遍。大到一二線城市,小到小縣城以及鄉鎮,幾乎每一所中小學裡都有相當數量的學生有其家長陪讀。小學階段,寄宿的學校並不是很多,然而家長為了方便孩子上學,就會在小學附近租房陪讀。在一些中小城市以及廣大的農村地區,學生到中學階段,基本都是要求學生在校住宿,於是,陪讀現象就大面積出現,並且呈逐年增長的趨勢。甚至出現了寄宿制學校竟然沒有一個學生在校住宿的奇怪現象。



寄宿制學校因何存在?

區域位置的限制。學校往往處在一個相對集中的地方,便於周邊的孩子就近上學。而到了中學階段,學校規模相對較大,生源地輻射範圍較廣,大多數學生上學路途較遠,每天早出晚歸的上學放學不切實際。為了確保學生的人身安全,要求學生在校住宿。這是從政策層面對學生進行的有效保護。

課程任務的需要。到了中學階段,學生的學習任務大大加重。各種課程加起來有十幾門。為了讓各種課程全面開展,必須充分地安排好每一個工作日的課程,單靠上下午的時間安排課程是遠遠不能完全教學任務的。因此,要充分利用早讀時間和晚自習時間,那麼學生在學校寄宿就必不可少。

學校管理的需要。學校是非營利性機構,一切以服務學生、有效開展教育教學為目的。學生在校住宿,便於學校統一管理,更好地保護學生的安全,為各個學生家庭減輕負擔,為社會減輕壓力。封閉式管理,是當下學校教育中最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然而,如今的寄宿制學校里,起碼有三分之二的學生是在校外住宿,由家長向學校提交書面申請,帶孩子到校外出租房住宿。當下最為普遍的陪讀模式是家長負責孩子的一日三餐,並且早上送孩子進校門,晚上接孩子出校門。父母雙方中有一人長期伴隨孩子,其中最多的是媽媽,於是就在各大中學的周邊,出現了一個最為龐大的群體,她們就是「陪讀媽媽」,也有少數是爸爸陪讀或者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

陪讀現象為何普遍存在?

一、居民經濟水平普遍提高,為陪讀提供了經濟基礎。陪讀房的租金逐年增加,物價飛漲,陪讀媽媽全職陪讀失去了掙錢的機會,使得整個家庭經濟壓力巨大。整個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為每一個家庭的收入來源提供了良好的社會基礎。

二、為了更好地監督孩子學習。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在中學階段正值青春期,稍不留神就會在學習上分心甚至走上歪路。而孩子在學校住宿,晚上貪玩老師也難以察覺。有父母在身邊監督,孩子就沒有機會貪玩。即便是學習成績不理想,也不至於走上歪路。



三、為了更好地照顧孩子的生活。現代社會獨生子女較多,捨不得孩子吃苦,是很多家庭的真實想法。中學階段正是孩子生長發育的黃金期,讓孩子吃好睡好長得好,是很多父母的心愿。而學生在學校吃食堂,父母總是擔心營養不足,不能滿足孩子生長所需。住集體宿舍,環境過於嘈雜,也不能讓孩子有好的睡眠。因此,即便很多孩子學習成績很一般,家長也要陪讀,就是想讓孩子在自己的呵護下養好身體。畢竟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


四、攀比心理的影響。很多家庭其實也沒有特別好的條件來陪讀,但是因為其他的孩子有家長陪,不能讓自己的孩子感到有心理落差,人活一張臉,面子上的事也是大事。

五、盲目跟風。隨著陪讀現象的越來越普遍,家長認為陪讀才是供孩子上學的正確打開方式。不管有沒有功效,不管條件是不是允許,反正隨大流。

不管是出於什麼原因陪讀,我們無可否認陪讀確實對孩子有一定的作用。因為有家長陪讀,孩子不用操心吃飯洗衣服等問題,那麼就能節省一些時間來學習。同時,因為有專人進行生活調理,相比較吃食堂而言,孩子的營養攝取會更為豐富,這一點對於生長發育階段的孩子來講,非常重要。對於父母而言,能每天陪伴孩子成長,也是非常幸福的事。畢竟孩子進入大學以後,與父母相處的時間越來越少,參加工作後時間更少了。




然而,這樣事無巨細地照顧孩子,真的好嗎?

在物質豐裕的今天,我們的孩子就像是溫室里的花朵,從一出生就被捧在手心裡。不管是怎樣的家庭條件,總是極盡所能的給孩子最好的,久而久之,就養成了孩子「唯我獨尊」的心理。沒有抗壓能力、脾氣暴躁、自私等性格特徵特別明顯。來自家庭的全方位呵護是養成孩子壞性格的罪魁禍首。

陪讀容易讓孩子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孩子進入中學階段,因為有家長的全程呵護,完全不用為生活瑣事操心。所以現在很多大學生不會洗衣服,不會去食堂打飯。衣服髒了送去洗衣店,餓了叫外賣。其實,學生在學校住宿,其作息時間都是經過科學的考慮來安排的,不存在沒有時間吃飯和整理內務。孩子在成長期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勢必會給未來生活帶來影響。「媽寶」的出現有著深刻的社會原因。


陪讀不一定能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其實陪讀媽媽也很辛苦,看起來只用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其實按時按點的生活很束縛人。每餐要做出孩子喜歡又要關注營養搭配的食物,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哪餐不合口味了,孩子會不高興,媽媽會傷心。同時,家長在身邊,多少都會對孩子有監督作用,每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有自己的小秘密,都希望有相對隱蔽的私人空間,而家長的時刻陪伴,反倒讓孩子失去了自由,久而久之,就會有些摩擦。有的學生在校外住宿,反倒失去了紀律的約束。



陪讀不利於孩子鍛鍊過集體生活的能力。陪讀的孩子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養尊處優,他們不用在集體宿舍與同學進行生活上各種事務的協同合作,從而就缺乏群體生活能力的鍛鍊。在今後的日常生活中,會面臨更大的生活壓力。

陪讀存在諸多安全隱患。為了方便照顧孩子,學校周邊的出租房成了搶手貨。房主為了最大限度獲取利潤,往往將房間自行隔斷以增加房間數量,或者在頂層搭建違章建築,例如蓋棚做廚房或者洗手間等。住戶密集程度大到不合理,尤其是同時使用大功率電器極易引發火災,消防措施嚴重缺失等。




在「陪讀」的背後,我們是不是該思考當下的教育呢?

教育是什麼?

狹義的教育即學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遵循年輕一代身心發展的規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受教育者獲得知識技能,陶冶思想品德、發展智力、體力的一種活動,以便把受教育者培養成一定社會和階級所需要的人;

教育家陶行知說:「生活即教育」。


教育的目的是人類對活動結果的一種指向和規定。教育目的的確立不僅是一個國家人才利益的意志體現,更為重要的是它可以規範教育活動的全過程,使教育活動更加合乎教育的規律性和社會的需要性。

陪讀把孩子從學校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教育活動中部分脫離出來,本身就是不太合規定,種種不利因素也確實阻礙了孩子的成長,父母卻還扛著愛的大旗。「父母之愛子,則必為之計深遠。」為了孩子的全面發展,我們得讓孩子自己去走好每一步,而不是父母把他扛在肩上一輩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