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研究生變「師奴」高校應儘快建立師生互評機制

中國報道傳媒視窗 發佈 2020-01-10T02:16:12+00:00

為規範高校教學活動,2014年,教育部就曾印發《關於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其中明確,要創新師德教育,加強師德宣傳,健全師德考核,強化師德監督,有效防止師德失范行為;注重師德激勵,引導教師提升精神境界;嚴格師德懲處,發揮制度規範約束作用。


12月26日凌晨,南京郵電大學研三學生譚某在實驗室身亡。隨後,譚某長期被研究生導師張某訓斥、侮辱、要求譚某為其所在公司干私活的情況被曝光。南京郵電大學取消了張某研究生導師資格,警方也已介入調查。

隨著事件的持續發酵,有關導師與學生關係的話題再次回歸大眾視線。

實際上,師生關係無疑是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一對關係。在理想的師生關係中,不僅要有「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道德要求,也要有「傳道受業解惑」的職責義務。而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因導師掌握著所帶教研究生論文、畢業的「生死大權」,研究生幫導師做研究、做私活,成為「師奴」的現象比比皆是。「老闆」成為一些研究生對其導師的稱呼,這使得師生間原本純潔的教、學關係,逐漸演變成了類似老闆與雇員的關係。

師生關係的異化與高校教育的功利化密不可分,以南京郵電大學研究生導師張某為例,據該校學生稱,張某曾以「退組」「不許考試」「不給改論文」為要挾,要求學生給其公司客戶送材料,甚至家務活也要學生代勞。當象牙塔沾染了功利,師生關係就成了利益的依附,更偏離了學術研究的初衷。

對個案進行糾錯的同時,更應該做的是通過長效機制規範教學中的具體行為。從高校教育改革及教學觀念革新上下功夫,才能讓跑遍的師生關係回歸正軌,回歸教育本真。

為規範高校教學活動,2014年,教育部就曾印發《關於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其中明確,要創新師德教育,加強師德宣傳,健全師德考核,強化師德監督,有效防止師德失范行為;注重師德激勵,引導教師提升精神境界;嚴格師德懲處,發揮制度規範約束作用。

在制度保障的基礎上,更重要的是在教育觀念的革新上下功夫。比如建立師生互評機制,完善考試、畢業、推薦考評制度,杜絕導師「一言堂」,杜絕教學與經營掛鈎,重塑教育育人的初心,讓跑偏的師生關係回歸健康軌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