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博物館日報(第223期):圓明園舍衛城考古發掘有新發現

新華網客戶端 發佈 2020-01-10T02:18:20+00:00

展覽展出了入圍的三十二門本科年度核心課程,分別為中國美術史、視覺文化研究導論、寫生—中國畫的自然觀和方法論、臨摹—中國畫傳統經典傳習、書法臨摹及其創作、色彩—油畫寫生語言,版畫語言、傳統壁畫—材料與媒介研究、雕塑造型基礎—泥塑寫生、藝術與科技基礎【《中國的寶藏》中文版在央視紀錄頻

·熱點新聞 / Headlines

【「鑄金煉課 」中國美術學院本科金課展將延至2月18日】「鑄金煉課——中國美術學院本科金課展」自開幕以來,獲得社會各界一致好評。經學校決定,特將展期延長至2020年2月18日。展覽展出了入圍的三十二門本科年度核心課程,分別為中國美術史、視覺文化研究導論、寫生—中國畫的自然觀和方法論、臨摹—中國畫傳統經典傳習、書法臨摹及其創作、色彩—油畫寫生語言,版畫語言(技法)、傳統壁畫—材料與媒介研究、雕塑造型基礎—泥塑寫生、藝術與科技基礎(一)、纖維造型與媒介表現、動態視覺與聲音現場、敘事工程、社會調研與美育實踐、藝術鑑藏與修復、興造的開端—園宅/院宅、進入現場—景觀建築學初步、環境藝術初步、文化遺產保護與活化、多維設計與策劃、室內紡織品紋樣設計、綜合構造、明式家具賞析、日用器皿、金屬工藝IV、創新設計基礎——人文基礎、影視廣告製作、影視美術設計、動畫項目製作、互動設計、「概論」實踐課—「五位一體」思政實踐育人,「上山下鄉」社會實踐。

「鑄金煉課 」中國美術學院本科金課展展覽現場(圖片來源: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

【《中國的寶藏》中文版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1月10日起每晚八點,紀錄片《中國的寶藏》中文版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該片由央視紀錄國際傳媒以國際合拍、合作的方式與BBC世界新聞頻道、英國野馬製作公司製作。中英團隊歷時1年,行程7000多公里,走遍8座中國城市,拍攝了8家博物館,5個世界文化遺產。此前,《中國的寶藏》曾在BBC世界新聞頻道播出,向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65億戶家庭呈現中國頂級文物的故事。BBC全球新聞公司北亞及大中華區副總裁徐倩表示,節目形式新穎,通俗易懂,激發了全球觀眾對中國文化的興趣,非常高興英文版節目的成功播出,也期待中國觀眾喜愛與支持中文版。

《中國的寶藏》海報(圖片來源:CCTV9紀錄官方微博)

【蘭州大學藝術學院青年教師王威油畫作品被甘肅省博物館收藏】近日,蘭州大學藝術學院青年教師王威創作的歷史題材油畫作品《1909年建造中的黃河鐵橋》被甘肅省博物館收藏。該作品是王威博士耗時近半年時間,通過大量資料搜集、實地寫生、小稿繪製精心創作完成,作品較為客觀地再現了百年前蘭州黃河鐵橋建造這一歷史性場景,具有較高的史料與藝術價值。此次收藏活動是繼王威博士的作品被中國駐聖彼得堡總領事館、著名收藏家劉益謙、甘肅省美術館收藏後又一次重要的收藏。

《1909年建造中的黃河鐵橋》收藏現場(圖片來源:蘭州大學)

【圓明園舍衛城考古發掘有新發現】舍衛城是圓明園中專門開闢的一處城池式的寺廟建築群,名稱源自佛教史上第一座佛寺的所在地——古印度舍衛國城。然而1860年英法聯軍占領圓明園後,舍衛城的大批佛像及各種陳設法器被洗劫一空,損失無法估量。隨著時代的更替,遺址被渣土或垃圾堆埋,完全看不出本來的模樣。去年6月5日至12月10日,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對遺址進行了第一期考古發掘工作,發掘面積500平方米,清理出南城門、南城門東西兩側城牆各一段及馬道、南城門內外御路各一段、城門東西兩側值房及南城門下涵洞一段。這次考古工作的進行使得原本只能在文獻和樣式雷圖紙上了解的圓明園舍衛城模樣慢慢地立體豐滿起來,舍衛城第一期500平方米考古發掘已經完成,這座「園中佛城」南城門區域已經有了大致輪廓,專家還發現了與現存樣式雷圖紙記錄不一樣的地方。

【國際博協與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譴責破壞文化遺產行徑】1月6日,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與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ICOMOS)發表聯合聲明,強烈譴責一切對文化遺產的蓄意破壞。面對近期美國與伊朗之間的緊張關係,這兩大遺產領域的重要國際組織向衝突各方重申1954年通過的《關於武裝衝突情況下保護文化財產的海牙公約》。海牙公約明確指出,「對任何民族文化財產的損害亦即對全人類文化遺產的損害,因為每一民族對世界文化皆作有其貢獻」。美國和伊朗分別於2009年和1959年批准海牙公約。兩國也均為1972年《世界遺產公約》締約國,美國為首個批准該公約的國家,而伊朗境內有24處世界遺產地。2017年通過的聯合國安理會第2347號決議也指出:「在某些情況下,根據國際法的規定,非法襲擊宗教、教育、藝術、科學或慈善專用場所及建築物或歷史古蹟可構成戰爭罪,必須將此種襲擊的肇事者繩之以法」。兩大組織呼籲各方遵守適用於武裝衝突的各項國際協議,不因宗教信仰或政治意圖枉顧保護文化遺產的義務,也不論遺產位於何處。1月4日,美國總統川普在推特中聲稱,其可能襲擊的伊朗目標中包括一些對伊朗文化有很高重要性的地點。此舉引發各界強烈譴責。

·展覽資訊 / Exhibitions

【中國】湖州市博物館:1月10日起,湖州市博物館舉辦展覽「走馬過紅塵——又見三毛」。展覽以三毛在台灣—西班牙—撒哈拉—加那利群島—中南美洲—中國大陸的軌跡為線索,通過照片、實物、文獻等形式展示她在當時當地的生活點滴。該博物館將通過展示三毛的文學作品、人生經歷和生活方式,展覽希望通過展示三毛的文學作品、人生經歷和生活方式,啟發觀眾更加注重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善於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美。該展覽將於3月1日結束。

展覽「走馬過紅塵——又見三毛」展覽海報(圖片來源:湖州市博物館)

【中國】廣州藝術博物院:2020年1月8日,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指導,廣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廣州市美術家協會主辦,廣州藝術博物院承辦,粵港澳大灣區美術家聯盟、廣州大學藝術創作研究中心協辦的「我和我的祖國——廣州美術大展」於廣州藝術博物院舉辦展覽開幕式。本次展覽收到投稿數量共1388件,作品涵蓋了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水彩·水粉、連環畫、插畫、漆畫、綜合材料等藝術形式,經初評共有639件作品入圍複評,最終再從複評中遴選出390件優秀作品,評選出金獎7件、銀獎26件、銅獎40件、優秀獎54件。參展藝術家們自覺地肩負起「舉精神之旗、鑄時代之魂、展人民形象」的光榮使命,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圍繞中國夢時代主題和重大時間節點,繪就出一批反映時代精神和現實生活,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優秀作品。本次展覽將於1月14日結束。

「我和我的祖國——廣州美術大展」展覽海報(圖片來源:廣州藝術博物院)

【中國】北京止觀美術館:1月8日,「唯美至上 中國紅崔景哲畫展」在北京止觀美術館開幕,展出了藝術家崔景哲近三年創作的《中國紅》、觀音團扇、山水畫等系列作品30餘幅。崔景哲有著鮮明的藝術語言,一系列精美的作品已經成為當今工筆畫壇中的風向標。最著名的是他創作的中國紅系列作品,畫作中的人物衣飾都以大紅為主,配以多彩的民族紋飾,像雙喜、蝴蝶、鳳紋、牡丹等,用以點綴人物內心世界的變化,既襯託了主體,又寓意出美好與幸福的期待。展覽將持續至2020年4月8日。

「唯美至上 中國紅崔景哲畫展」展覽展品(圖片來源:止觀美術館)

【中國】北京畫院美術館:1月8日,由嶺南畫派紀念館、廣州美術學院、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北京畫院主辦,北京畫院美術館承辦的「重師造化——黎雄才的尋源之路」展覽開幕式在北京畫院美術館五層會議廳舉辦。作為北京畫院2019年「20世紀中國美術大家系列展」的重要項目,本次展覽以「重師造化」為題,用百餘件畫作展示了黎雄才在面對中國畫在20世紀面臨新變革、新變局的大問題,是如何身體力行去回答的。展覽分成「萬里只車隨屐筇——對景寫生」「氣傾百代鑿洪濛——變革新風」「河山腳底藍本供——創變粉本」三大板塊,展出了黎雄才上世紀40年代難得一見的人物寫生作品、刻畫細緻入微的草蟲作品,並把1956年創作《武漢防汛圖卷》的寫生圖稿、晚年創作的《珠江長卷》作為重點呈現在觀眾面前,是難得的一次在北京欣賞嶺南派大家的機會。本次展覽將持續至2月23日。

「重師造化——黎雄才的尋源之路」展覽現場(圖片來源:北京畫院美術館)

·行業發布 / Professional Publications

【2019年度文物好新聞推介暨媒體座談會在北京召開】1月8日,2019年度文物好新聞推介暨媒體座談會在京召開,發布2019年度文物好新聞推介作品。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出席會議並講話,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宣讀文物好新聞推介作品名單。24家新聞媒體單位的近30位新聞工作者代表,國家文物局各司室、相關直屬單位負責同志參加會議。國家文物局全年舉辦13場新聞發布、20多場重大宣傳、40多次集體採訪、50餘次專題報導,全年文物領域原發信息累計18.5萬餘條。重磅文章多、重大活動多、系列報導多,文物話題頻頻占據熱搜榜前列,這些富有感召力、凝聚力、引導力的報導,有力推動了文物工作理念深入人心,文物工作成就廣為傳播。此外,2020年作為新時代文物事業改革發展深入推進的關鍵之年,文物新聞宣傳工作要圍繞文物事業改革發展、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博物館事業發展、讓文物活起來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世界遺產大會、文物保護法修訂、文博機構隊伍建設等方面展開。

【山東省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瞄準「四突破」「四支撐」】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論述,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中辦發〔2018〕54號),山東省出台《關於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實施方案》,瞄準「四個新突破」同時強化四個方面的支撐。「四個新突破」分別是圍繞國家戰略部署和山東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在加強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利用方面取得新突破;創新文物價值的挖掘闡釋和認知傳播方式,在構建中華文明標識體系、革命精神譜系和文物價值傳播體系方面取得新突破;推動文物工作融入現代社會、融入生產生活,在推動文物合理利用方面取得新突破;堅守文物安全底線,在健全文物保護機制方面取得新突破。

【「故宮文物南遷史料整理與史跡保護研究」立項】近日,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發布「2019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立項名單」,故宮博物院故宮研究院院長鄭欣淼先生為首席專家的「故宮文物南遷史料整理與史跡保護研究」課題成功立項,項目批准號為19ZDA219。本項目旨在以「史料整理為基礎、史實建構為核心、史跡保護為目標」,形成立體的、綜合的、具有全局感和縱深感的歷史研究成果,在總課題「故宮文物南遷史料整理與史跡保護研究」的框架內,分設「故宮文物南遷檔案收集與編纂」、「故宮文物南遷文獻收集與編纂」、「故宮文物南遷史跡保護與活化」、「故宮文物南遷記憶再現與重構」四個子課題。本項目依託故宮博物院學術資源和科研平台優勢,全面整合國內外的學術研究力量,系統挖掘故宮文物南遷的檔案文獻,科學調研故宮南遷文物存放地的古蹟遺址,積極探索故宮文物南遷記憶轉化為社會發展動力和文化創意源泉的實踐之道,理性闡釋故宮、故宮文物、故宮博物院在建構歷史記憶和形塑文化認同方面所具有的人文意義和社會價值,在面向未來的學術發展中找到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精華的路徑和方法。

博物館日報聯繫郵箱:

museumdaily@iartmuseum.org

《新華·博物館日報》欄目由新華網客戶端、國際博物館信息中心和《藝術博物館》雜誌聯合出品,目前分為「熱點新聞」「展覽資訊」「行業發布」三大板塊,致力於打造全球博物館信息的權威發布平台。國內新聞主要面向公眾讀者,以提供博物館界熱點新聞、文化藝術領域動態和重要展覽資訊等內容為主,同時發布行業新政策、新動向。國際新聞主要集中發布全球博物館行業動態和發展趨勢,側重於服務文化管理者和博物館從業人員。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