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震逍遙津只是個插曲 從整個合肥之戰看一代名將張遼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發佈 2020-01-10T02:19:15+00:00

合肥之戰中,「威震逍遙津」是張遼一生最為閃亮的一戰,張遼以八百人大破孫權十萬吳軍,從《三國志張遼傳》張遼前後殺了幾十個人和兩位東吳將領,帶著數十人回營,並在回營途中救出被圍的數十人,回營的具體多少人數並沒有實際的記載,姑且按一兩百來人計算的話,死亡人數差不多就是六百餘人。


合肥之戰中,「威震逍遙津」是張遼一生最為閃亮的一戰,張遼以八百人大破孫權十萬吳軍,從《三國志張遼傳》張遼前後殺了幾十個人和兩位東吳將領,帶著數十人回營,並在回營途中救出被圍的數十人,回營的具體多少人數並沒有實際的記載,姑且按一兩百來人計算的話,死亡人數差不多就是六百餘人。交戰雙方張遼的人數的確是八百人,但孫權一方的人數卻不明確,可能數萬,十萬大軍是之後大軍集結攻城的數量,在之前可沒有那麼多的兵力哦。正史記載張遼與樂進、于禁、張郃、徐晃並列作傳,也是把張遼列為「五子良將」之首,名將之名名副其實。

合肥對曹魏和東吳的戰略意義

話說曹操征漢中張魯之際,孫權趁著合肥兵力空虛,舉十萬大軍想攻占合肥。在這裡說下合肥這個戰略位置的重要性。合肥北通淮河,南達長江,具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齒"的戰略地位,合肥這個位置對曹魏和東吳而言,是個非常重要的軍事重地。


淝水出九江成德縣廣陽鄉西,西北入芍陂。自芍陂上施水,則至合肥。淝水又北過壽春縣北,入於淮","夏水暴漲,施合於淝,故曰合肥。見《水經注》。

合肥地處淮南重地,一方面可以屯田,另一方面可經合肥北上。孫權屢攻合肥,就是希望將前線向前推進,以合肥為北屏障,以巢湖為水軍根據地,必要時可以讓水軍北入淮河攻魏。同樣對曹魏也一樣,合肥向南可以進巢湖,遙望南京,能夠對東吳構成威脅。曹魏隨時可以自淮河調水軍至巢湖集結整備,然後從濡須入長江攻吳。

合肥之戰的始末

一、曹操的料敵先機

在曹操去西面攻占漢中之前,也曾擔心孫權會來攻合肥,於是留下錦囊妙計來幫助合肥的守將守住合肥。

當時合肥的守將以張遼、樂進和李典三人為主,加上薛悌這個文官護軍和七千守軍,但是張遼素與樂進和李典不睦,三人的官職平級,這三人互相誰都不服誰,曹操也深知這其中的道理,於是留下的妙計就是當孫權來攻時,讓樂進來守城,張遼與李典率軍迎敵,護軍薛悌不要參戰。


二、張遼戰前的決心

因為兵力有限,守城尚且不夠,如果出戰的話更加不利,在諸將猶豫難決斷之時,張遼展現出了自己的膽氣和過人的智謀,張遼是這樣說出自己的看法。


曹公現在遠征在外,如果坐等援軍來救,即便援軍來到,那時我們也早被吳軍擊破。現在應當乘吳軍立足未穩之時,主動出擊,方能挫其銳氣,守住城池。張遼說完,樂進等人還在猶豫,張遼再一次展現了自己勇猛的決心,成敗在此一舉,如果各位還在猶豫不決的話,我張遼一個人去率軍迎戰。隨後李典為張遼的決心所折服,眾將開始贊同張遼的做法。

三、張遼八百人是如何突襲孫權的呢

如果面對面擺好陣勢的話,張遼是沒辦法取勝的。「突襲」這是張遼選擇最好的出戰方式。當晚張遼從軍營里挑出英勇善戰的八百勇士,吃飽喝足之後,準備第二天開始實施突襲。


第二天天剛剛亮的時候,張遼身先士卒衝鋒在前,攻入孫權的大營的過程中已經斬殺數十人和東吳的兩員大將,此後,張遼率軍一路猛攻,直至孫權的主帥旗之下。孫權見狀大驚,東吳軍將手足無措,不知所為,只得走登於高丘之上,用長戟自衛。


張遼見敵軍退避,便叱喝孫權,挑釁他下來對戰,但孫權沒有輕舉妄動,隨後孫權發現張遼所率領的士兵非常少,於是聚攏東吳士兵,將張遼所部重重包圍。張遼在吳軍陣中左衝右突,終於打開包圍圈,率領麾下數十人得以突出重圍。但陣中仍然有沒出突圍出來的將士,他們向張遼大喊呼道:"將軍捨棄我們了嗎!"張遼怎能放棄其餘勇士,於是又殺入重圍,救出被圍困的眾人。孫權人馬皆望風披靡,沒有人敢抵擋張遼。從天亮戰一直殺到正午,吳軍銳氣為張遼所奪。此時守將樂進在加緊城防,眾人才安定下來,諸將對張遼所為均表示嘆服。


四、張遼第二次勇敢追擊撤退的吳軍 差點活捉孫權

孫權第一次受到張遼的突襲後,十萬大軍已經全部就位,於是開始圍攻合肥,在圍攻十數日依然沒有攻下合肥,已經有了撤退的打算。這時守張遼抓住機會,率領部將去追擊孫權,當時孫權與呂蒙、蔣欽、凌統、甘寧4名將領帶著各自的親兵在逍遙津北岸巡視。張遼遠望知之,即率步騎數眾突襲孫權,差點活捉孫權。


權守合肥十餘日,城不可拔,乃引退。遼率諸軍追擊,幾復獲權。見《三國志張遼傳》。

吳將蔣欽、呂蒙與張遼奮力拚殺,甘寧、凌統則率親兵護衛孫權突圍。當孫權和甘寧等騎馬逃到逍遙津橋時,見橋南板已被拆除丈余而不得過。在此危急關頭,吳將谷利急中生智,於孫權坐騎後猛著一鞭,"以助馬勢"。孫權奪路而逃,幸免於難。

​權乘駿馬上津橋,橋南已見徹,丈餘無版。谷利在馬後,使權持鞍緩控,利於後著鞭,以助馬勢,遂得超度。權既得免。見《江表傳》。

以上就是合肥之戰的整個過程,張遼也因此一戰受到曹操的重用,曹操曾看過張遼破東吳的戰場,嘆息著良久,一邊感慨張遼的勇猛,一邊感慨守住合肥之戰的艱難。那麼此戰勝利的因素有哪些呢?張遼再此戰的表現又是如何呢?

此戰離不開曹操的用人得當和張遼、樂進等守將的配合,曹操對守將的分工得當,張遼與李典出戰,樂進守城,在白狼山之戰中曹操已經看出張遼的勇猛和臨場指揮水平,張遼出戰再合適不過。曹操在戰前做好了安排,隨後的戰鬥其實就是看張遼的表現了。

張遼面對十幾倍於自己兵力的孫權,毫無畏懼之心,敢於亮劍,在眾人擔憂猶豫該不該出戰之時,張遼力排眾議,主張以奇兵突襲孫權,結果收到奇效,挫了東吳的銳氣,振奮了己方的士氣。

戰術運用的得當,突襲運用得太好了。明知兵力不足,敢於以八百兵力去突襲東吳的大營,兩次突襲的做法徹底把東吳打懵圈了,東吳不僅損失慘重,以後也鮮有對合肥用兵。在張遼病重之際,孫權依然對張遼深為忌憚。

權甚憚焉,敕諸將:「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見《三國志吳主傳》。

結語:張遼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中,能隨機應變,看出吳軍的破綻,抓住時機,兩次出戰迎敵,才能一舉打敗孫權,這是名將的才能。以弱示強,敢於亮劍,這是勇將的表現。在整個合肥之戰中,張遼能以少勝多,一戰成就威名,「張遼止啼」的典故也一直流傳之今。張遼能名列五子良將之首,實乃名副其實,實至名歸。

​參考文獻《三國志》 圖片來源於網絡 若有侵權聯繫刪除

感謝您的閱讀,我是紫氣東來 喜歡三國歷史的朋友如果關注我的話想必是極好的

期待您的點讚、留言、評論與關注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