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傳奇:探究慕容氏家族是如何在中原興起與覆滅的

蕭家老大 發佈 2020-01-10T02:27:58+00:00

南北朝傳奇:探究慕容氏家族是如何在中原興起與覆滅的在金庸的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南慕容、北喬峰」,是武林人士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南北朝傳奇:探究慕容氏家族是如何在中原興起與覆滅的

在金庸的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南慕容、北喬峰」,是武林人士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書中的南慕容,又稱姑蘇(今江蘇蘇州)慕容氏。他們的祖上,便是五胡亂華時興起於遼東,後又問鼎中原的鮮卑慕容氏。而書中的慕容博、慕容復父子二人,畢生都在為光復祖業而奔波,這種祖上情結是可以理解的。

慕容氏是鮮卑族中最先崛起的一支,也的確在歷史中顯赫一時。慕容氏當時在中原先後建立了兩個政權,即前燕和後燕(後燕後來分割成北燕和南燕),二者雖間隔十四年,卻與慕容氏大燕政權是一脈相承的,也是慕容復父子要光復的,令他們為之驕傲的大燕政權。而在歷史中,慕容氏家族中兩個最傑出的人物:便是慕容恪和慕容垂。

這兩個人,一個一度在前燕總攝朝政,完成了慕容氏由弱到強的原始積累;一個是後燕的開國皇帝,在慕容氏最屈辱之時,實現了強勢復興,讓慕容氏再次成為中原的新寵。慕容氏得以順利的入主中原,並開創前燕帝國的盛世偉業,這兩個人居功至偉,他們的確是慕容氏家族的驕傲。前燕帝國的興盛和衰敗,這兩個人的作用都是舉足輕重的,隨著這兩個人的過世和叛離,前燕的帝國大廈有如失去了根基,很快轟然倒塌。

慕容氏進入中原是從慕容儁開始的,慕容儁是前燕開國皇帝慕容皝的第二子,也是進入中原後的第一任帝王。他能夠成為中原的新貴,盡情演繹傲視群雄的威風,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他的兩個弟弟,也就是慕容恪和慕容垂。如果沒有他們,慕容儁中原帝王之夢實現的不會這麼快。

慕容恪是慕容皝的第三子,因為其生母不得父皇恩寵,所以慕容恪一開始並沒引起慕容皝的過多注意。然而,人才是不會被埋沒的,特別是在強者為王的亂世。慕容恪長到十五歲,已經出脫的一表人才,不但「容貌魁傑,雄毅嚴重」,而且談吐不凡,「每所言及,輒經綸世務」,這很快便引起了父皇的關注,並開始對他委以重任。而慕容恪也確實沒有讓父皇失望,他「臨機多奇策」(見《晉書》)的軍事才能,開始在遼東的戰場上得以盡顯。

說起慕容氏的興起之路,也並非一帆風順。遼東的慕容氏,不過是當時東北地區一個實力並不強大的小國政權。與它同一時期興起的,還有鮮卑的另外兩部,也是慕容氏的近鄰,居於遼西的段部和宇文部。慕容氏的北面,則是更早興起的高句麗和扶餘。而此時的中原地區,正值後趙政權最為強盛之時。慕容氏能在夾縫中生存,並最終脫穎而出,慕容恪是立了大功的。他輝煌的戰績,幾乎創造了當時東北地區的戰爭神話。

先是後趙皇帝石虎發兵十萬征燕,圍困大棘城(今遼寧義縣西),慕容恪出奇兵,只帶二千人,便「斬獲三萬餘級」(見《資治通鑑》),頗有當年霍去病北逐匈奴的風采。慕容恪鎮守遼東,屢敗高句麗,以至於「高句麗憚之,不敢為寇」。慕容恪打仗非常勇敢,在征伐扶餘時,他「身當矢石,推鋒而進,所向輒潰」,打出了慕容氏的威風,徹底解決了慕容氏的北部邊防問題,從而讓慕容氏有了一個穩固的大後方。慕容恪吞併宇文部,讓慕容氏最終成為了東北霸主,而強大的段部,後來也在慕容恪的強勢追剿下,宣告了歷史的終結。

慕容皝曾經盛讚慕容恪是「智勇俱濟」(見《晉書》)的虎將。也正是慕容恪的南征北戰、無往不勝,才讓慕容氏迅速成為東北霸主,完成了進取中原的原始儲備。進軍中原最關鍵一仗,便是和以勇猛善戰著稱的戰神冉閔之間展開的,此役成為五胡時期,中原紛爭的一個軍事轉折點,也為慕容氏的中原霸業奠定了基礎,而它的導演者便是慕容恪。面對來勢洶洶的冉閔,慕容恪從容應對,「分軍為三部,掎角以待之」,又挑選「善射者五千人,以鐵鎖連其馬」(見《資治通鑑》),這大概就是傳說中的連環馬了。慕容恪最終以弱勝強,擒殺冉閔,從而讓中原的戰局徹底發生逆轉。

慕容恪在當時絕對是一個軍事上的公眾人物,其威名遠震,就連南方的東晉都忌憚三分。慕容儁死後,東晉朝中有人便想趁機光復中原,當時的大將桓溫勸阻說,「慕容恪尚存,所憂方為大耳」,就是說慕容儁死了不算什麼,只要慕容恪還活著我們就沒戲。能讓同樣以神武著稱的桓溫折服,足見慕容恪威名之盛。不光是東晉,就連當時強勢興起的前秦帝國,也對慕容恪頗為畏懼。慕容恪攻取洛陽後,大軍西指,直接威脅關中,導致「秦中大震」(見《晉書》),秦王苻堅親自備戰潼關,不敢有絲毫的懈怠,一直等到慕容恪撤軍。

慕容恪無往不勝,得益於他的治兵韜略。他「不尚威嚴,專以恩信御物,務於大略,不以小令勞眾」,是個善於動腦講究工作方法的統帥。所以,慕容恪治理下的軍隊,「防禦甚嚴,終無喪敗」,成為打不垮的鐵軍。也正因如此,慕容皝臨終前交待慕容儁,要多多仰仗慕容恪,而慕容儁死後,由於其子慕容暐幼小,又讓慕容恪輔政,於是慕容恪「總攝朝權」,成為前燕實際意義上的主人。

慕容恪並不是沒有當皇帝的機會,慕容儁死後,「群臣欲立慕容恪」(見《晉書》),但是他沒有答應,「國有儲君,非吾節也」,忠心耿耿的氣節,也正是慕容恪光明磊落的真實寫照。慕容恪輔政的這段歲月,也是前燕由弱漸強的一個關鍵時期。而前燕的衰敗,也是從慕容恪死後開始的。慕容恪死後,帝國政權內部出現分裂。慕容垂最終叛降前秦,讓前燕與前秦勢均力敵的對峙,變成了秦強燕弱的一邊倒。前燕被前秦滅國,書寫了慕容氏家族歷史上最大的遺憾和屈辱。

慕容垂是慕容皝的第五子,原名慕容霸,名字的由來很有意思,慕容皝見其「闊達好奇」,說此兒「終能破人家,或能成人家」(見《晉書》)。就是說這孩子將來不是破敗我慕容氏,就是興盛我慕容氏,命硬,東北人講話:很霸道。慕容皝的話也得到了應驗:慕容垂叛離前燕,讓帝國很快便遭受亡國的厄運;而前秦衰敗後,慕容垂又趁機復國,再次續演了慕容氏的輝煌。當年成家敗家的玩笑話,也用血的事實進行了驗證。

其實,慕容垂「敗家」的危機,早就在遼東之時便已種下禍根。慕容垂也堪稱軍事史上的奇才,在征伐高句麗和宇文部時屢立奇功。入據中原後,就是他跟隨慕容恪攻取的洛陽,讓苻堅大懼。也許正是慕容垂出眾的才能,讓慕容皝很是喜歡,對他「恩遇逾於世子儁」,比對待法定繼承人慕容儁還好,而「儁不能平之」(見《晉書》),心裡自然很不服氣,這就造成了慕容儁和慕容垂之間的矛盾,種下了慕容氏日後的禍根。

就軍事才能而言,慕容垂與他的哥哥慕容恪相比毫不遜色。當時如果在慕容家族選一個人接替慕容恪的話,則非慕容垂莫屬。事實上,慕容恪也曾多次舉薦慕容垂,說「吳王(慕容垂當時的封號)將相之才十倍於臣」,這其中當然有慕容恪自謙的成分,但也足見其對慕容垂的認可。可惜的是,慕容垂的顯赫戰功卻給他帶來了禍端。慕容恪死後,太傅慕容評輔政,慕容垂功高蓋主,其威名直接威脅到了慕容評的權威。慕容垂在枋頭(今河南濬縣東南)之戰中大敗桓溫,「威名益振」的同時,也使他們之間的這種矛盾達到了白熱化,慕容評「愈忌之」,心裡極不舒服。而慕容儁的老婆,也就是當時的太后可足渾氏,也是「素惡垂,毀其戰功」,估計這和慕容儁的影響薰陶有關,不愧是兩口子。二人聯合起來「密謀誅之」(見《資治通鑑》),想對慕容垂下黑手,慕容垂沒辦法,只得遠走前秦投靠了苻堅。

慕容垂的叛離,讓秦燕的對峙徹底發生逆轉。本來慕容恪死後,苻堅忌憚的只有慕容垂,他多次想出兵,都因「憚垂威名而未發」,這下慕容垂主動來投,對於前秦來說,無異於如虎添翅,而對於前燕,則猶如斷折一翼,軍事格局由此也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無怪乎當時苻堅「郊迎執手,禮之甚重」(見《資治通鑑》),親自跑到郊外迎接慕容垂,美得屁顛屁顛的。就在慕容垂叛離前燕的第二年,亦即公元370年,前秦大軍便以勢不可擋之勢,一舉滅掉了前燕。當苻堅「徙暐(慕容暐)及其王公已下並鮮卑四萬餘戶於長安」(見《晉書》)時,包括慕容氏皇子皇孫在內的浩浩蕩蕩的押解隊伍,留下的也許只有慕容氏無盡的遺憾。

(本篇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