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分享」毛克疾:從霧霾治理看印度的國家能力(下)

翼下之風動漫 發佈 2020-01-10T03:11:27+00:00

這樣互相推諉、扯皮的例子比比皆是,其中最過分、最搞笑的一條就是印度人民黨某邦的高官甚至把這個問題國際化,說霧霾是印度某兩個領國的陰謀,這就很讓人尷尬了。

作者毛克疾

轉載砥礪前行的老編

【研究分享】毛克疾:從霧霾治理看印度的國家能力(上)

說了這麼多污染的話題,感覺有點沉重,下面我們就說說這麼解決污染問題。

如果說中國治理污染什麼經驗可言,我覺得最重要一條莫過於「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一定要用發展解決」。雖然說,「先污染後治理」是我們要極力避免的,但客觀的說「先污染後治理」也有某種必然性在裡面。

這裡可以引入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環境庫茲涅茲曲線。

在臨界點之前,一個經濟體人均收入越高,環境污染就越嚴重,但一旦過了臨界點,之後人均收入越高,環境污染就越少。這一點也和我們的經驗觀察非常符合:在曲線的最右端,是美國、日本、西歐已開發國家,他們人均收入高,完全可以用的起清潔能源、清潔技術,所以不僅城市人居環境非常好,而且自然生態也得到了很好的恢復;在曲線的最左端,則是完全原始豐饒的地方,如東非草原、亞馬遜雨林深處,因為沒有大規模現代經濟活動,自然生態保持原樣,是真的純天然、無污染。但是,除了最左端和最右端以外,世界大部分國家都出於曲線中的某個位置上,而印度、中國等典型的發展中國家,則出於曲線臨界點附近,環境破壞也處於峰值位置。

雖然中國和印度都處於峰值附近,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和印度卻有一個關鍵的不同點:一個在臨界點的左側,一個在臨界點的右側。中國一些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已經邁過了臨界點,隨著人均收入的提高,環境問題也會逐步緩解,而其他地區也延著這個軌跡不斷前進。然而,印度全國似乎還處於臨界點左邊,還出於經濟越發展、人均收入越高,環境破壞就越嚴重的階段。例如,莫迪政府上台以來推行的「印度製造」和大規模基建其實就是例子。

與此同時,印度還面臨了環保運動的壓力。大量的社會組織、環保組織,他們從生態主義、環保主義出發,要求停止發展。歸根到底,他們是看不到印度國家右移的希望,卻看到的右移的危害。他們看不到希望,因此決定爛到底,直接掉頭向左轉,可以說是放棄發展。印度若要環保,發展才是解決的藥方。因此,一個國家發展過程中向環境「借貸」,從而集中力量衝破「臨界點」,可以說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污染某種程度上說是「必要的惡」。但是,印度國家能力長期「低信用」,導致印度老百姓不相信希望,也不願意繼續向環境借貸。

某種程度上說,能夠先集中力量發展經濟,再通過強大的經濟實力來解決發展過程中產生的負面問題,是一種強大的時間維度協調能力。可惜,印度做不到。

除了時間維度的協調以外,中國另外一條最大的經驗就是「全國一盤棋」——也就在空間上的集中力量辦大事,在某些地方先實現突破,再順次解決其他地方的問題。例如,在中央政府的協調和支持下,北京和河北就出台了大量舉措。比如,中央政府會根據河北涵養了多少水源、植了多少平的樹、淘汰了多少落後產能,來河北相關補助,用真金白銀的告訴你什麼叫「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樣一來啊,落後地區搞環保政策,也是有利可圖的。而這些補助的來源其實正是那些受惠地區的貢獻的稅收,通過這種方式北京也能夠反哺河北。

然而在印度,德里和北方邦、旁遮普邦、哈里亞納邦卻不斷陷入政治大亂斗。因為缺乏中央統一協調,面對污染問題,印度出現各種政治亂相。比如,德里的平民黨首席部長阿爾文德(Arvind Kejriwal)呼籲旁遮普邦、哈里亞納邦和北方邦地方政府加大力度幫扶農民處理秸稈,以減少焚燒污染大氣。但是,旁遮普邦首席部長阿瑪琳德(Amarinder Singh)卻直接指責阿爾文德「胡說八道」,他說農民燒秸稈是成百上千年年的傳統做法,這麼多年都沒有造成霧霾,為什麼現在卻出現霧霾問題?因此,德里的霧霾肯定是工業、交通和放鞭炮造成的污染。這樣互相推諉、扯皮的例子比比皆是,其中最過分、最搞笑的一條就是印度人民黨某邦的高官甚至把這個問題國際化,說霧霾是印度某兩個領國的陰謀,這就很讓人尷尬了。

因為中央和地方職能部門什麼都管不了,在治理霧霾問題上,沖在最前面的居然是印度最高法院。因為,只有最高法院能跳出政治纏鬥,告訴大家「競選不應是各政黨的唯一要務」,不要把印度變成「毒氣室「。

「什麼樣錯誤最難糾正,人們自認為『正確』的錯誤最難糾正「。這是我在」又見印度「系列視頻里說過的一句話,現在放在德里的霧霾問題上適用。德里周邊的貧困的農民沒有先進農業技術,只能燒秸稈肥田,他們有錯嗎?沒錯。印度經濟發展快速,需要廉價的燃料發電、煉鋼、燒水泥有錯嗎?沒錯。印度環境污染已經非常嚴重了,環保抗議新建電站有錯嗎?也沒錯。這些訴求單獨拿出來都有充分合理性,但是放在一起卻造成了每個人都厭惡的後果。

從這個角度上看,其實印度國家能力薄弱正是問題根源——薄弱的國家能力使印度無法將種種互相矛盾的「正確行為」,在空間上和時間上,進行選優排序,因此沒辦法從國家全局利益的角度出發,做出利與中長期利益的明智決定。與此相反,種種並行的「正確行為」缺乏協調,在互相作用、互相牽制、互相抵消後,反而造成了最壞的結果。這一點用囚徒博弈可以解釋的非常清楚——因為缺乏協調,每個人似乎都做出了最利於自己的正確決定,但是最後卻沒有帶來最優的結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