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安祿山之死

尉霖 發佈 2020-01-10T03:42:06+00:00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順風順水之時還能溫文爾雅,一旦局勢不利的時候便是原形畢露了,尤其是安祿山那會還身患糖尿病,體重更是無限超標,那脾氣更是誇張,這肥豬的行為更是讓人難以理解。

話說安史之亂的巨大轉折點就在於安祿山突然的涼了。上回說到,在攻下了長安之後,安祿山就迷茫了,不知道後續如何操作。


進,則戰線拉長,不利於後勤補給,眾所周知的是光靠關中的生產力不足以供給大部隊的進軍。

退,則是造反這種巨大風險回報的活計,只能一直衝不能退,退了就是死一戶口的事了。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順風順水之時還能溫文爾雅,一旦局勢不利的時候便是原形畢露了,尤其是安祿山那會還身患糖尿病,體重更是無限超標,那脾氣更是誇張,這肥豬的行為更是讓人難以理解。

隨意的屠殺左右侍從;

鞭打謀主嚴莊;

虐待自己最親近的侍從李豬兒;

更是時不時的威脅要廢掉安慶緒的大燕太子之位。

以上都是安祿山晚年作死的程度,逐步上升。怎麼說殺幾個侍從都不算什麼大事,畢竟前面人妻愛好者曹孟德也夢中好殺人;鞭打嚴莊這事就有點嚴重了,畢竟嚴莊在安祿山的政權里算得上是百官之首了;虐待近侍李豬兒,那更是在自己身邊埋下了一個定時炸彈了;至於威脅廢掉安慶緒的太子之位,那就真的是沒法挽救了。鄉親們都知道,一旦涉及到權利的爭端,什麼血緣親情,都得靠邊站。看李家的人就知道,前有李家的父慈子孝,就有安家的相煎何太急。


之後呢,在安祿山這麼一頓騷操作之下,幾方勢力便是順利聯合起來了,密謀想幹掉這死肥豬。安慶緒先是找到嚴莊大吐苦水,嚴莊也覺得再這麼下去遲早得被打死,立馬找到李豬兒威嚇挑撥,三方合謀,這事便成了。至於那個兇殺現場啊,嘖嘖嘖,安祿山被李豬兒砍得那是一個「血流如注,腸臟盡泄」,安祿山當場就暴斃了。

縱觀安祿山的一生,是狡猾的一生,算計的一生,也是唏噓的一生,畢竟以一個偷羊賊的身份爬上了封疆大吏的位置上,可見他還是有能力的。若是不走出最後這一步,想必日後青史留名也不在話下;有話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看看,這肥仔不也是照樣忠厚,這正面例子就有了。奈何肥仔鋌而走險,最終淪為歷史的小丑。

安祿山暴斃之後呢,安慶緒順理成章的上位了。作為安祿山的次子(長子安慶宗在長安迎娶郡主當人質,在安史之亂開始後便被砍了),安慶緒弓馬嫻熟,衝鋒一流,可偏偏是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簡單的總結下就是打仗是一把好手,你要他去玩政治那就兩眼一抹黑。這,就給大燕的前景蒙上一層厚厚的陰影。


看到這裡就有人問了,說完了安祿山,史思明呢?還有郭子儀呢?咱們接下來就說說他們。


史思明本來是突厥人,靠著坑蒙拐騙混到官職,並被賜姓名為史思明,作為安祿山的兒時好友和死黨,史思明嚴格上算是安祿山集團的合伙人。安祿山洛陽稱帝那會兒,史思明正忙著河北滅火,主要對付顏杲卿和顏真卿兄弟兩;
至於郭子儀呢,本是武狀元出身,可以看出從小就很能打,奈何歲月蹉跎,熬了將近40年,才當了九原太守,要是沒有安史之亂,怕是郭子儀這輩子都會籍籍無名,但是時勢造英雄,一場顛覆天下的動亂,令郭子儀有了用武之處,就此便是名動天下。


先前就說過,安祿山起兵造反之後選擇的就是先搞定河南,再以河南為跳板,直達長安,將水攪渾。這樣的方式簡單粗暴,但缺點就是側面會暴露軟肋,會被無限騷擾,先前也有說到,當時後方根據地都有大批義軍蜂起。事實上大唐也是這麼幹的,郭子儀聯手李光弼,先搗碎了安軍以大同為據點,試圖南下進攻太原的企圖,緊跟著越過太行,東出井陘,並在常山一帶與史思明反覆拉鋸。

至於為何郭、李要把目標對準常山呢?看下河北地圖便一目了然了,一旦唐軍能在常山站穩腳跟,便等同於打入一顆楔子,進而有望把河南河北徹底截斷。



原本憑藉郭子儀、李光弼的合作,以及顏家兄弟主導的河北義軍在敵後的配合,大唐形勢一片大好,可偏偏李隆基下鄉送溫暖,強行讓哥舒翰送了人頭,這一下就讓郭子儀李光弼徹底懵逼了,這還玩個錘子啊,再玩下去多半要被包圓了,還是走為上計。恰逢此時李亨與李隆基分道揚鑣後趕往朔方軍區駐地寧夏靈武,並下詔軍頭班師,正好順水推舟,擁立新皇登基,從龍之臣誰不想當,都是明白人。


李、郭這一走啊,史思明瞬間滿血復活,這就叫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史思明遇到郭、李唯唯諾諾,可遇到其餘人那就是順手就宰。掃清義軍,蕩平河北,不在話下。而在正面戰場這邊,李亨眼看與安氏孝子安慶緒僵持不下,情急之下放聲大喊。


「狗東西你給我等著,有種別跑,待我喊人去。」
找誰幫忙呢?回紇,放眼歷史,找外族來幫忙,匡扶王室並不罕見,最典型的莫過於八王之亂,直接引發了五胡亂華。如今此時,李亨也故技重施,許以重利,搬來外族助拳平叛。至於重利是什麼?除了錢糧帛布外,還有以下一條:
允許回紇合法洗劫長安。


說來也是匪夷所思,但這好像也是沒辦法的辦法唄,畢竟開不出優厚的條件,人家也不搭理你,想必戰事也會被無限拉長,因此唯有兩害取其輕。要說回紇的援軍也好用,詮釋何為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收復長安一戰,大唐回紇聯手,打的安軍是滿頭包,連夜便是敗退下去了。按理說這是乘勝追擊絕好機會,偏偏李亨大手一揮,窮寇莫追,回家。


回紇也不在意,仗打贏了,承諾總該兌現了吧,正歡天喜地的打算搶劫呢,廣平王李俶(李亨長子,後改名李豫)挺身而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成功說服了回紇。當然也不算什麼高招,中心思想就是:
「現在你們就把長安給劫了,洛陽百姓還不個個惶恐,助叛軍死守啊?為長遠著想,不如現在先放過長安,去搶洛陽吧。」
回紇一聽還別說,感覺挺有道理的,你小子不錯,夠機智。大唐奪回長安後之,大燕沿途各地政權風聲鶴唳,一觸即潰,至於安慶緒,一溜煙跑回洛陽後還想再搏一把,奈何此時三軍士氣都崩到姥姥家了,還打個屁啊,只好留下一地屍骸朝著安陽(鄴城)方向繼續跑路了。回紇進到洛陽後跟鬼子進村似的,不眠不休的搶了三天三夜才算完,可謂是賺了個盆滿缽滿,當然這是細枝末節,也就不多說了。就大戰略而言,當西都長安與東都洛陽雙雙被收復後,這是否意味著......


安史之亂,這就完了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