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頸椎病——你患的是那種類型的頸椎病?

骨科趙洪彬 發佈 2020-01-10T04:03:06+00:00

一、頸型頸椎病頸型頸椎病是在頸部肌肉、韌帶、關節囊急、慢性損傷,椎間盤退化變性,椎體不穩,小關節錯位等的基礎上,機體受風寒侵襲、感冒、疲勞、睡眠姿勢不當或枕高不適宜,使頸椎過伸或過屈,頸項部某些肌肉、韌帶、神經受到牽張或壓迫所致。30 ~ 40 歲女性多見。


近年來,隨著科技通訊產業的飛速發展,手機和電腦成為了我們的生活必需品,頸椎病便伴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在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中扮演著越來越重的角色。頸椎病患者在以每年百萬計的速度增長著,也是我們臨床作者應該予以重視的,和我們一起走進頸椎病的世界吧!

頸椎病的定義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徵,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徵、頸椎間盤脫出症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主要由於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徵。表現為頸椎間盤退變本身及其繼發性的一系列病理改變,如椎節失穩、鬆動;髓核突出或脫出;骨刺形成;韌帶肥厚和繼發的椎管狹窄等,刺激或壓迫了鄰近的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及頸部交感神經等組織,引起一系列症狀和體徵。

頸椎病的分型

根據受累組織和結構的不同,頸椎病分為:頸型(又稱軟組織型)、神經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動脈型、其他型(目前主要指食道壓迫型)。如果兩種以上類型同時存在,稱為「混合型」。


一 、頸型頸椎病

頸型頸椎病是在頸部肌肉、韌帶、關節囊急、慢性損傷,椎間盤退化變性,椎體不穩,小關節錯位等的基礎上,機體受風寒侵襲、感冒、疲勞、睡眠姿勢不當或枕高不適宜,使頸椎過伸或過屈,頸項部某些肌肉、韌帶、神經受到牽張或壓迫所致。多在夜間或晨起時發病,有自然緩解和反覆發作的傾向。30 ~ 40 歲女性多見。

二、神經根型頸椎病

神經根型頸椎病是由於椎間盤退變、突出、節段性不穩定、骨質增生或骨贅形成等原因在椎管內或椎間孔處刺激和壓迫頸神經根所致。在各型中發病率最高,約占 60 ~70%,是臨床上最常見的類型。多為單側、單根發病,但是也有雙側、多根發病者。多見於 30 ~50 歲者,一般起病緩慢,但是也有急性發病者。男性多於女性 1 倍。

三、 脊髓型頸椎病

脊髓型頸椎病的發病率占頸椎病的 12 ~ 20%,由於可造成肢體癱瘓,因而致殘率高。通常起病緩慢,以 40 ~ 60 歲的中年人為多。合併發育性頸椎管狹窄時,患者的平均發病年齡比無椎管狹窄者小。多數患者無頸部外傷史。

四、交感型頸椎病

由於椎間盤退變和節段性不穩定等因素,從而對頸椎周圍的交感神經末梢造成刺激,產生交感神經功能紊亂。交感型頸椎病症狀繁多,多數表現為交感神經興奮症狀,少數為交感神經抑制症狀。由於椎動脈表面富含交感神經纖維,當交感神經功能紊亂時常常累及椎動脈,導致椎動脈的舒縮功能異常。因此交感型頸椎病在出現全身多個系統症狀的同時,還常常伴有的椎 - 基底動脈系統供血不足的表現。

五、椎動脈型頸椎病

正常人當頭向一側歪曲或扭動時,其同側的椎動脈受擠壓、使椎動脈的血流減少,但是對側的椎動脈可以代償,從而保證椎 - 基底動脈血流不受太大的影響。當頸椎出現節段性不穩定和椎間隙狹窄時,可以造成椎動脈扭曲並受到擠壓;椎體邊緣以及鉤椎關節等處的骨贅可以直接壓迫椎動脈、或刺激椎動脈周圍的交感神經纖維,使椎動脈痙攣而出現椎動脈血流瞬間變化,導致椎 - 基底供血不全而出現症狀,因此不伴有椎動脈系統以外的症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