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用搶跑心態對待寒假補習

中國青年報 發佈 2020-01-10T04:50:44+00:00

寒假將至,記者調查發現,家長們已不滿足於北京了,將「補課」的戰場轉移到外地甚至國外,藝術集訓、海外遊學、生存挑戰等各類課程五花八門。可是,這樣的「度假」方式對孩子到底有沒有幫助?效果真的好嗎?

寒假將至,記者調查發現,家長們已不滿足於北京了,將「補課」的戰場轉移到外地甚至國外,藝術集訓、海外遊學、生存挑戰等各類課程五花八門。可是,這樣的「度假」方式對孩子到底有沒有幫助?效果真的好嗎?

家庭對子女教育高度重視和大力投入,是民眾教育認識上的深度覺醒,是國民素質提升和社會進步的體現,符合特定經濟社會關係結構中家庭理性選擇的行為邏輯。因而,家長為子女尋求各種優質教育資源自在情理之中。可是,教育作為一項特殊的培養人的活動,具有藝術性和智慧化的專業性,有其內在的科學和規律。

而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恰恰忽視了這一點。有意無意將自己未曾深省的生活經驗理解和簡化成自以為是的教育方法加以實踐。從報導中的故事聯繫到近年來家長們圍繞各種補習班爭先恐後的架勢看來,在子女的教育上,家長們著實是太著急、太忙碌、太緊張了。深層次的原因在於人們沒有深刻認識和把握「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一常識所蘊含的教育科學規律。總是怕自己的孩子輸在了所謂的「起跑線」,各種學科強化班和提高班見縫插針地上,諸如「海外遊學」「國內研學」「拜師學藝」「生存挑戰」等不斷地塞,以求培養特長、開闊視野、啟迪心智、提升能力。

個體是有差異的。如果不以之為教育的基本前提,進行因材施教,那麼家長行為上的盲目和自我就可能好心辦壞事。貪多求全的「填鴨式」家庭教育和超越個體「最近發展區」的揠苗助長,勢必會導致教育效果上的適得其反,甚而導致孩子學習和情緒等方面的問題,事與願違。

毋庸置疑,也正是因為這種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從能力有強弱、學業有先後的客觀實際,學校教育的局限以及教育過程公平的意義上講,孩子們的教育需要有益的課後校外補習。由於個體年齡、性別和認知階段特徵以及外部其他條件的不同,在以班級授課為基本形式的學校教育活動中,對於特定知識技能的學習培養,每個學生單位時間的學習結果是不同的,就是課堂教學中通常所說「有的吃不飽、有的吃不了」的現象。那麼,正常的補習,對於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就是必要的。而且,作為學校教育有益補充的一種教育形態,以興趣和特長培養為主的校外補習教育在世界各國廣泛存在,並且在不同社會歷史時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家長所主導的課後校外補習,總體而言應該是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學習情況進行「補短揚長」,避免學生在某些方面出現學習上的「掉隊」而影響了後續課堂和校內的學習。另外一方面,在學有餘力的情況下做一些潛能發掘性的特長培養,促進學生個體的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

因而,家長利用歷時較長的寒假給孩子進行補習無可厚非,但要在充分掌握孩子平常的成績狀況和其學習特點、方法、習慣、興趣等的前提下,基於學情的分析合理、適度安排補習,理性看待和參與各種有組織的校外活動,不要以一種賽跑的心態給孩子盲目加碼,更不至於到非英語國家學習英語。所謂溫故知新、欲速不達。筆者以為,不同於時間更長的暑期,寒假期間應側重於給孩子更多的個人空間,幫助其進行學習生活上的回顧和自我反思,相較於滿噹噹的內容型學習活動的安排或許更為有益。

本文源自中國青年報客戶端。閱讀更多精彩資訊,請下載中國青年報客戶端(http://app.cyol.com)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