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問大臣有幾個孫子,大臣稱有13個,康熙聽完就讓他告老還鄉

冷賦憶史 發佈 2020-01-10T04:57:24+00:00

康熙是我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的一生文治武功與之前歷代帝王相比都毫不遜色,因此也有學者將其稱為「千古一帝」。

康熙是我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的一生文治武功與之前歷代帝王相比都毫不遜色,因此也有學者將其稱為「千古一帝」。

在康熙帝在位期間,他先是剷除了朝中的鰲拜勢力,將朝政大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後來又平定三藩之亂,穩定了國內局勢。又消滅了台灣的鄭氏集團,還三次親征葛爾丹,擴大了中國的版圖,為我國目前的版圖打下了基礎。

康熙帝在位61年,在他的執政生涯中,十分熱衷於推進民族大融合,希望建立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因此康熙的胸懷是寬廣的。在康熙一朝,湧現出了許多著名的漢臣。如陳廷敬,施琅等。但是有一次康熙帝問一個大臣他家中有幾個孫子,大臣回答稱有13個,康熙聽完就讓他告老還鄉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上面所說的這個人名叫李光地。是清朝康熙年間著名的大臣。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考中進士,因此得以進入朝中做官,此時的李光地38歲,可以說是已經過了而立之年,但這時的李光地仕途才剛剛開始。

本來李光地只是一個普通的翰林院編修,並沒有什麼話語權。但在一次他回家探親的途中,李光地憑藉自己的智慧打探到了耿精忠造反的情報。這份情報在康熙平定三藩之亂的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此後,李光地逐漸得到了康熙的重用。後來在清朝平定台灣的時候,李光地又用一家人的性命力保施琅出任水師提督,當時朝中是一片反對之聲,但在李光地的堅持之下,康熙最終答應了他的請求,這才有了最終的大勝。

經此之後,李光地在朝中的地位已經是冠絕群臣。做到了文淵閣大學士併兼任吏部尚書。終康熙一朝,李光地都堪稱康熙最為信任的漢臣。


我們都知道,李光地比康熙大了13歲,在李光地73歲那年,他以身體不再適合做官為由,請求告老還鄉。但康熙帝卻並沒有答應,只是讓他回老家修養兩年,之後就要再回來工作。

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60歲的康熙帝在北京舉辦了千叟宴。邀請全國的長壽老人一同參加。李光地當然也在受邀之列。於是,年逾古稀的李光地不得不再次啟程來到京城。在參加完千叟宴後,李光地終於受不了一路的辛勞病倒了。


因為已經無法再回到家鄉,因此李光地就留在京城養病。待到千叟宴的第二年,李光地再次提出告老還鄉,這一次李光地言辭十分懇切,在他給康熙帝的奏摺中說道:「臣年逾古稀,疝疾頻發,祈歸鄉里,養兒弄孫,朽渡殘年。」其主要意思就是我已經老了,沒辦法再為朝廷出力了,再加上舊疾復發,希望能夠回到家鄉養病,和兒孫一起安度晚年。

康熙皇帝看完奏摺後非常心疼,他為這位我國家盡職盡責一輩子的大臣感到心痛。但是他也確實不捨得這位共事一生的大臣離開自己。於是他召見了李光地。

康熙帝問李光地有幾個孫子,李光地回答說有4個兒子,孫子孫女加起來有13個。康熙帝聽完十分感慨。

他說道:「臣下可仕則仕,可止則止,年老致政而歸,抱子弄孫,猶得優遊自適。為君者勤劬一生了無休息之日,朕之子孫十倍於汝,然卻無一日如斯。」意思就是,當大臣就是好啊,你年老了就能夠回鄉養老,可當皇帝呢,即便是再老也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懈怠,我的子孫比你多得多,但是我卻不能享受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

這番話的確稱得上的康熙的肺腑之言了。他的一生除了晚年因為標榜仁政稍顯倦政之外,其他時候都稱得上是古往今來帝王中的佼佼者了。

後來康熙帝還是答應了李光地的告老請求,並且還賜給他「謨明弼諧」4字匾額。來表彰他為國家做出的貢獻,讓他帶回鄉里光耀門庭。兩年後,李光地病逝,康熙帝還派曾經是李光地學生的皇五子胤祺前往弔唁,並為其追諡「文貞」。

總結

不得不說,康熙帝的一生是精彩的,在位期間正是清朝建立初期,內憂外患都亟待解決。在康熙帝的治理下,清朝的疆域達到了空前的規模,國力大增,為之後清朝兩百年的存在打下了基礎,也為我國的版圖打下了基礎。

借用康熙帝自己的話來說,他數十年來殫心竭力,不敢有一日懈怠,做到了在那個時代,身為一個帝王所能做到的一切。在位期間他堅決維護領土主權完整並積極推動民族融合,這些功績應該得到後世的肯定。

參考資料:

《清史稿》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