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黑洞的照片 | 戴嵐山

風雲之聲 發佈 2020-01-10T04:57:27+00:00

註:風雲之聲內容可以通過語音播放啦!在黑洞面前也是弟能量…責任編輯:陳昕悅

關注風雲之聲

提升思維層次

導讀


介紹一下你可能還不了解的,黑洞相關的幾何學。

註:風雲之聲內容可以通過語音播放啦!讀者們可下載訊飛有聲APP,聽公眾號,查找「風雲之聲」,即可在線收聽~


文 | 戴嵐山博士


這兩天,你如果對科學有些關注,一定已經讀過介紹黑洞的科普文章了。本文儘量不重複你已經知道的東西,但這張看起來像劣質相機拍出來的照片,後面還有很多有趣的數學物理原理,和了不起的工程技術成就。

你以前可能見過這樣的黑洞圖片:



黑洞的藝術想像圖


這是藝術家的想像圖,想像把擋在黑洞前所有的星星和塵埃都拿走。這張圖是想告訴你,黑洞中間,有一個區域,所有的東西包括光線,進去後是出不來的。這個區域的邊界,叫做視界。視界看上去,像個黑色的洞。

視界的大小,跟黑洞的質量成正比。對於地球的質量,視界只有一個肉丸子那麼大。也就是說要把整個地球壓縮到那樣小,它才會變成一個黑洞。

實際情況如何呢?我們見到照片的黑洞,來自室女座A星系,也叫M87。在世界最強的光學望遠鏡——哈勃望遠鏡下,照片是這個樣子的:



哈勃望遠鏡拍攝的M87星系的照片


這個黑洞位於星系的中心,也是星塵最密集的地方。想一想,用望遠鏡看過去,能看見那個黑色的洞嗎?


這個星系是一個巨型星系,質量是咱們銀河系的200倍,距離5500萬光年。在宇宙的尺度上,這就不算太遠了。業餘天文愛好者,拿小型望遠鏡就可以看見它。在哈勃望遠鏡上,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它噴出了一長串藍色的東西。這還是天空中最強的無線電波來源之一,業餘無線電愛好者喜歡追逐它。無線電波和那個噴柱,都是星系中心那個超巨型黑洞的傑作。這個黑洞,質量是太陽的幾十億倍,地球的上千萬億倍,就是在這個無比浩瀚的宇宙中,它也是很難得的了。它的視界超大,幾百億公里。


黑洞會吸住附近的塵埃極速轉動,形成一個圓盤,最後徹底被吸到視界裡面去。在這個過程中,物質會發射無比強大的電磁波,從無線電波到X光,各個波段都有。吸不進去的東西,會以接近光的速度,從轉軸的方向噴出來。



黑洞吸積盤的想像圖


上面這張圖片,也是一張想像圖。這個想像圖,應該跟實際情況比較接近。



黑洞周邊的空間彎曲

關於黑洞,你不知你是否見過這張圖片?這是一個黑洞的剖面圖。既然是剖面圖,就應該是平的,怎麼會是個曲面呢?因為黑洞周圍的時空,是強烈彎曲的,一刀砍下去,得到的是一個曲面。準確地說,把這個曲面投影到平面上,就是這些點在三維空間中的坐標。但這些點之間的實際距離,要從曲面上看。可以說,黑洞是個很深的洞,走到視界的距離,比看起來長。我們知道,光線是走直線的。彎曲空間裡,直線就是最短距離的線,既然裡面的實際距離更長,光線就喜歡從外邊繞,如下圖:



黑洞周邊的光線


這個現象,從物理的角度上解釋,就是光線被吸引轉彎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告訴我們,引力和時空的彎曲,是一回事兒。

黑洞到底有多深,有沒有底?這個問題是很燒腦的。從上面那張剖面圖上看,黑洞是有底的,從外面走到視界,距離是有限的。然而這張圖沒有畫出來另一個重要的東西:用地球人的時間來衡量,越靠近視界,時間過得越慢。兩個因素綜合起來,一個外面的物體,掉到黑洞裡面去,雖然下落的速度越來越快,最終接近光速,但它永遠只能無限接近視界,不能穿越進去。

故事還沒有完,相對論中,時間是相對的。一艘宇宙飛船向黑洞飛過去,飛船上的時間,和地球上的時間是不一樣的。如果飛船不被黑洞引力摧毀(它當然會被摧毀得連渣渣都不剩),飛船是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到達視界,然後穿越進去。

裡面是什麼?要問廣義相對論的專家,他們會告訴你,視界裡面還有三個宇宙。飛船沿著直徑的方向進入視界後,不再沿著這個方向走了,因為這個方向現在是時間了;飛船會沿著原來的時間、視界內的直徑方向走,最終到達一個真正的奇點。


筆者個人的看法,討論視界裡面是什麼,沒有物理意義。要問愛因斯坦的意見,他當年壓根兒就不相信有黑洞這種一種坍縮下去,什麼都出不來的東東,雖然這是他自己方程式的解。

回過頭來說這個超巨型的黑洞,能不能把它拍出來?這個黑洞雖然大,但跟5500萬光年的距離比起來,在我們天空中也是非常小的一個洞。拍出這張照片,角度的解析度要達到百萬分之一角秒的量級(角秒是1/3600度)。你的手機相機可能號稱2000萬像素,那是忽悠人的,它的鏡頭遠沒有這麼高的解析度。就算真有這樣的解析度,黑洞照片的解析度也比它高差不多一億倍!

知道這一點,你可能會對這張模模糊糊的照片有更多的尊重。

要達到這樣的解析度,鏡頭或天線需要滿足起碼的條件。光學中有一條基本原則:角解析度 = 波長 / 鏡頭或天線直徑想要高的解析度,巨大的天線是必不可少的物理條件。



視界望遠鏡組織發布的黑洞照片

現在看這張黑洞照片,你應該已經知道,照片上的顏色是假的,這張照片拍攝的是黑洞吸積盤發出來的無線電波。為什麼選擇這個波段?從上面的解析度公式,波長越短越容易取得高解析度,為什麼不選擇波長只有1/2000分之一的可見光?有兩個原因:

第一是,所有的恆星的輻射都在可見光波段,宇宙中能發射超強無線電波的天體很少。選擇無線電波,擋在黑洞前面的星塵,都變得透明了。

第二點更重要:選擇射頻波段,我們反而可以把天線做得更大,跟地球一樣大。跟地球一樣大的天線,並不需要把地球覆蓋,只要在這個區域中都有分布,就可以了。



兩個遙遠的天線,利用接收信號的時間差,分辨不同的目標

如果你是軍迷,一定知道相控陣天線。相控陣天線把不同的接收單元的信號,經過晶片處理,實時得到更高解析度的雷達圖像。視界望遠鏡的技術,在原理上接近,他們用了分布在地球各個角落的7-8座大型的射電望遠鏡,相當於合成了一個和地球差不多大的天線。只不過,隔著十萬八千里的天線,無法像相控陣雷達那樣,利用電路取得實時圖像。只好把各個天線收到的波形紀錄下來,數字化,通過大型計算機進行後期處理。

用可見光,做不了這樣的事情。目前所有的可見光傳感器,只能記錄光的亮度,無法記錄波形,頻率太高了。視界望遠鏡選擇的1毫米多的波段,頻率260GHz,已經差不多是目前的電子技術所能處理的最高頻率了。每秒鐘的數據能裝滿幾個硬碟,最後的數據據說有一卡車硬碟,數據量太大,都不能用網際網路傳,只能郵寄硬碟。取數據用了一個星期,後期處理數據,用了兩年。

最後,怎樣解讀這張照片呢?

發光的,是圍繞黑洞高速旋轉的的,由高溫氣體塵埃組成的吸積盤。這個吸積盤,和地球的方向有一個傾斜角,一側離我們更近,一側更遠,如下圖:



黑洞吸積盤的光線

首先,由於黑洞附近空間的彎曲,我們看到的黑洞,是被放大了好4-5倍的。如圖所示,貼近視界的光線,被彎曲得太厲害,無法到達地球。否則,拍出這張照片就更難了。離我們近的一側,有一部分是擋在黑洞前面的。但光線要從那裡出來,需要掙脫黑洞的強大引力,這雖然不會讓光線走得更慢,但會讓它損失很多能量(頻率降低,或引力紅移),會很暗淡。反觀遠端發出的光,它先接近再遠離黑洞,總體不損失什麼能量。所以,我們仍然可以看到一個近乎圓形的黑洞。周邊一圈光環,更亮的,是吸積盤離我們更遠的那一端,暗的則是更近的。這樣的圖像,早就被物理學家們,根據廣義相對論計算清楚了。第一張黑洞照片,和理論預期完全符合,是廣義相對論的又一次勝利,也是一項了不起的科學工程實踐。

擴展閱讀:


袁嵐峰解讀世界第一張黑洞照片

史上首張黑洞照片誕生!兼談黑洞的前生今世 | 吳慶文參與了首張黑洞照片拍攝的中國科學家,怎麼解讀這張照片?| 科技袁人plus我40年前訪問中國,見證了一場中國科技的「長征」 | 科技袁人plus可控核聚變?在黑洞面前也是弟能量…… | 科技袁人plus

背景簡介:本文作者為物理學博士戴嵐山,文章於2019年4月12日年發表於 物理博士看天下 的微博( http://blog.sina.com.cn/phdphysics),風雲之聲獲授權轉載。責任編輯:陳昕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