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給皇妃診病,確定病情後心生寒意,治療方案令人叫絕

宋知事 發佈 2020-01-10T05:40:32+00:00

而在數千年的發展歷程中也湧現出了很多治世良醫,最為著名的就是這十大名醫,他們分別是:扁鵲、華佗、張仲景、皇甫謐、葉桂、孫思邈、薛生白、宋慈、李時珍、葛洪。

我國特有的中醫學誕生於原始社會,到春秋戰國時期基本形成了中醫學理論,此後歷代都有總結和發展。而在數千年的發展歷程中也湧現出了很多治世良醫,最為著名的就是這十大名醫,他們分別是:扁鵲、華佗、張仲景、皇甫謐、葉桂、孫思邈、薛生白、宋慈、李時珍、葛洪。今天我們所講述的主人公就是其中的 「藥聖」李時珍。

李時珍出生於1518年,是明代著名醫藥學家,曾供職於皇室,先後擔任楚王府奉祠正和皇家太醫院判。他一生酷愛中醫藥學,從1565年開始,跋山涉水,嘔心瀝血,歷經27個寒暑,三易其稿,於1590年寫成了192萬字的中醫藥學巨著《本草綱目》。為我國中醫藥學的發展和完善做出了卓越貢獻。然而就是這樣一位精通醫學和藥理的治病高手,卻被宮中一位皇妃的病給嚇住了。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嘉靖年間,世宗朱厚熜的寵妃張氏下身突然發病,疼痛難忍。當時本就是酷暑夏日,再加上疼痛不斷,讓平日裡享受慣了的張氏怎生忍受得了?叫苦聲連連不斷,世宗朱厚熜心疼得趕緊召來太醫診病。這下難倒了太醫院的眾位太醫,後宮娘娘乃千金貴體,一般不能被外男隨意看到。每次診病時,都由宮女向太醫轉述病情,太醫根據所述病情開方抓藥。可宮女畢竟不懂醫理,難免轉述不清楚病情。因此為後宮娘娘們診病,是太醫們最煩惱的一件事情,治好了有賞,治不好挨罵。

所以,眼見手下太醫們都不想去,院判李鶴年只好親自上陣。通過近侍宮女的轉述,李鶴年判斷張氏得的是會陰生癰病症。好在癰毒尚淺,還沒有化膿,因此他胸有成竹的開了內服的「荊防敗毒散」和外用的一帖膏藥。可沒想到,這隻治好了張氏發熱怕冷的表證,下身疼痛的內症反而更加嚴重。李鶴年趕緊又開了「仙方活命飲」,可依舊沒有任何療效。這時,李鶴年也意識到除了用刀刺破膿皰,排出膿毒,已經別無他法了。可張氏千金貴體,膿皰位置又在極隱私部位,根本不可能實行這個排膿手術。所以,他又開了「代刀散」,讓張氏內服,希望藥力能逼破膿包。誰知,還是沒有任何效果。

眼看著張氏每夜無法安睡,世宗非常心疼,也因此怒撤了李鶴年的太醫院判官職。當時,就封於湖北蘄州的富順王朱瞻崗聞知此事後,就帶著李時珍進京為皇帝排憂解難。見到李時珍後,世宗心中有點打鼓,便問朱瞻崗道:這李時珍醫術行嗎?朱瞻崗回到:李時珍醫術高明,治療奇疾藥到病除。世宗聽後就放心的讓李時珍為張氏診病。在確定了病情後,李時珍頓時心生寒意。李鶴年的診斷沒有錯誤,難就難在怎麼為張氏刺破膿皰,排出膿毒。這麼尊貴的身份,這麼隱私的部位,一旦沒弄好全家都有殺頭之罪。

在出宮想辦法的一天中,心中煩躁的李時珍看到院子裡擺著一把太師椅,便想著坐在上面找找靈感,緩解下壓力吧。他剛一坐上去,就感覺椅子上有一硬物頂住了自己的會陰穴。他用手一摸,發現是一把小摺扇。正如蘋果觸發牛頓萬有引力的構想一樣,這把摺扇觸發了李時珍為張氏治病的靈感。第二天,他讓下人準備了一把半寸有餘的鋒利小刀,同時又派人告訴宮女用他所給的長帶細緻測量張氏的身長。他還特意交代道:一定要從頭頂量到足底,度量一定要精準,量好後標上標記。

宮女們量好張氏的身長後,李時珍使用「立七坐五平三半」的算法,計算出張氏坐在椅子上時會陰穴的準確位置。接著,他讓工匠按照之前的測算製作了一把椅子。這把椅子能夠保證張氏在落座後,椅沿一定會和她兩膕窩的委中穴相持平。椅面上還裝有一道五寸高度的圍子,圍沿的高度一直到腳底部。然後,他又讓廚房把10斤麵粉鋪在椅子上。最後,他讓人把椅子抬進了張氏宮中,讓宮女告訴張氏光著身子坐在椅子上。

之後,李時珍根據麵粉上的坐印推測出張氏下身膿皰的體積。接著他撤走所有人,把那把半寸有餘的鋒利小刀插進了坐印正中間的椅板上。然後再倒上麵粉,用手弄平,讓小刀的刀鋒掩藏在白面下。最後如出一轍,讓張氏再次坐在了上面,剛一坐下膿皰就被刀鋒刺破了。流出的淤血清理後,張氏頓覺之前的疼痛減輕了大半。而在李時珍後續的治療下,她的病症很快就完全消除了。李時珍也因此被世宗封為新任太醫院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