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廣東|解讀榮格分析心理學(十七)曼荼羅

愛沙游凱文老師 發佈 2020-01-10T06:10:35+00:00

END魏廣東分析心理學專家,國內著名沙盤遊戲療法專家,兒童沙盤遊戲教育課程的創建者和引領者,「愛沙游」創始人,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委員會沙遊學部主任委員,主要從事榮格分析心理學和沙盤遊戲療法研究。

社會上的心理行業——心理治療和心理學習——趨向於神秘化,就是對宗教、神秘主義表達了很大的興趣。於是,一些神秘的東西也開始變得廣為流傳,曼荼羅就是其中之一。


榮格在1918年前後開始繪製曼荼羅以求得心靈的成長,他對曼荼羅一直表現著濃厚的興趣,並曾經闡述過曼荼羅的作用。


那麼,什麼是曼荼羅呢?


曼荼羅是梵語mandala的音譯,又寫作滿荼羅、曼陀羅等。其基本圖式是車輪輪輻集中於車軸,像萬象調和、共生並集於一個精神中心,具足成就、圓滿等特質,所有又翻譯為聚集、中圍、輪圓具足等,隱身成「佛智慧的生成和徹悟的本質」。


曼荼羅在實際宗教意識中,通常作為敬禮、供養菩薩的道場,因此又稱為「壇,壇城,道場」等。


早期佛教有選擇一定區域進行修行的習慣,或者為了擺放重要物品,以避開各種不凈的事物,佛教徒常常會劃出圓形、方形、三角形的區域,或建立上述形狀的土壇。


這些基本的幾何圖形所規劃出來的區域,就是曼荼羅或壇城,是密法修行的道場。曼荼羅最初做法一般是堆積泥土後,讓它表面平坦,再於表面塗上牛糞,使之鞏固,在這種壇上,修行者進行神聖的宗教意識。

曼荼羅的形狀由圓形和方形的幾何圖形構成,展示了宇宙萬物如圓一樣無始無終、遷變流轉,又如方形般永恆、穩定、堅固。


藏傳佛教認為,曼荼羅的中心就是宇宙能量的匯聚點,離這個中心越近,修持者能量越強,心靈境界越高。在修持時,修持者觀想自己從曼荼羅殿外進入,逐步到達中心區域,在這裡,能夠藉由佛法的智慧開啟自己內在心靈的小宇宙,並將其與外在無限的大宇宙融合為一,親身感受到梵我如一的成佛境界,喚醒身體內無限向上的生命力,達到修持的最高層次。


因此,曼荼羅所代表的是佛教最高智慧,也是佛法教義的核心。


據榮格自述,大概在1918-1919年,他每天早上都會在記事本中畫出一個小的圖形,即曼荼羅。

榮格認為曼荼羅可以對應自己的內心狀態,通過這些圖形的幫助可以體察自己心靈的轉變,因此曼荼羅的意義是:「開成、轉變,內心世界的恆久反應」。換言之,在繪製曼荼羅的過程中,繪製者可以覺察自己內心的變化,進而可以促進心靈的轉化和改變。


1927年,榮格做了一個夢,受到這個夢的啟迪,他繪製了一個自稱為「永恆之窗」的曼荼羅。一年後,他又繪畫了一個曼荼羅,其中心是一個金碧輝煌的城堡,這幅曼荼羅很有中國的風格。


此後不久,榮格收到了韋德海默的信,並獲得了到家煉丹術的抄本。1928年,榮格在他的這個第二張曼荼羅下面寫到:「1928年我作此畫時,呈現出金色的堅強城堡——韋德海默寄給我千年以上的中文原文,那金黃的城堡,即不滅身軀的根源。」


正是在曼荼羅的幫助下,榮格才徹底從與弗洛伊德分手之後的陰影中走出來。


END


魏廣東

分析心理學專家,國內著名沙盤遊戲療法專家,兒童沙盤遊戲教育課程的創建者和引領者,「愛沙游」創始人,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委員會沙遊學部主任委員,主要從事榮格分析心理學和沙盤遊戲療法研究。在傳承沙盤遊戲療法治療技術的同時,魏廣東首先提出了沙盤遊戲療法家庭化、遊戲化、教育化的思想,並積極探索沙盤遊戲療法在企業員工心理援助及社區心理工作中的應用。

魏廣東曾作為心理專家受到中央電視台「心理訪談」、東方衛視等媒體的邀請,並擔任了《中國新聞周刊》等媒體的心理專家撰稿人。魏廣東講課風格深入淺出,能夠將深奧的心理學理論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在輕鬆愉快的氛圍內讓學員領悟心理學專業知識的奧妙。至今,魏廣東已經在全國範圍內100多個城市舉辦了300期沙盤遊戲療法培訓,學員包括企業心理工作、學校、監獄、社會工作等多個領域的心理工作者。

主要著述:《不能不學的心理治療方法:沙盤遊戲療法入門》、《心靈深處的秘密:榮格的分析心理學》、《沙盤遊戲療法:遊戲中的心靈療愈》、《沙盤遊戲療法象徵手冊》,主編《地板遊戲》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