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讀三國不看演義:《晉書》中藏了一個大秘密,《三國志》才能解

亭殿閣 發佈 2020-01-11T06:44:51+00:00

——《晉書》但是,《晉書》接下來卻記載稱:遣將軍胡遵、雍州刺史郭淮共備陽遂,與亮會於積石,臨原而戰,亮不得進,還於五丈原。

公元234年,諸葛亮發動第五次北伐,屯兵於五丈原,屯田於渭南。在進攻北原失利以後,諸葛亮假裝大舉西進,以吸引魏軍主力,實際上卻乘夜進攻陽遂。但是,諸葛亮這聲東擊西的計策被魏軍識破,魏軍在陽遂提前做好了應對諸葛亮進攻的準備,諸葛亮乘夜突襲陽遂,卻因為陽遂守軍早就得到情報,提前部署好防線而遭遇失敗。

陽遂之戰的確是諸葛亮的失敗,但是對於是誰識破了諸葛亮的計策,《晉書》與《三國志》的記載就出現矛盾了。

《晉書》稱,司馬懿得到情報,諸葛亮準備渡過渭水,於是司馬懿派遣部將周當屯兵陽遂作為誘餌吸引諸葛亮進攻。但是,諸葛亮卻連續好幾天都沒有進攻陽遂,於是司馬懿說 :「諸葛亮想要爭奪北原卻不進攻陽遂,我知道他的意圖了。」

從司馬懿這段話我們可以得出兩個結論:

其一,陽遂是進攻北原的必經之路;

其二:諸葛亮沒有進攻陽遂的誘敵部隊。

那麼司馬懿說他知道諸葛亮的意圖指的是什麼呢?根據前文,從字面意思上理解,司馬懿是認為諸葛亮並不會進攻北原。(假如進攻北原就會進攻陽遂)

亮果上原,將北渡渭,帝遣將軍周當屯陽遂以餌之。數日,亮不動。帝曰:「亮欲爭原而不向陽遂,此意可知也。」——《晉書》

但是,《晉書》接下來卻記載稱:

遣將軍胡遵、雍州刺史郭淮共備陽遂,與亮會於積石,臨原而戰,亮不得進,還於五丈原。——《晉書》

司馬懿之前都說了「亮欲爭原而不向陽遂」,卻又派遣胡遵、郭淮鎮守陽遂,這不是自相矛盾麼?莫非筆者理解有誤,司馬懿說的「此意可知」,是說司馬懿已經識破了諸葛亮聲東擊西的計策麼?然而,從《三國志》記載看,識破諸葛亮計策的並非司馬懿,而是另有其人,同時《三國志》還隱晦的暗示司馬懿落入了諸葛亮的陷阱當中:

後數日,亮盛兵西行,諸將皆謂欲攻西圍,淮獨以為此見形於西,欲使官兵重應之,必攻陽遂耳。其夜果攻陽遂,有備不得上。——《三國志》

也就是說,當諸葛亮不搭理陽遂守軍時,曹魏軍中諸將都以為諸葛亮想要進攻西圍,唯獨郭淮認為諸葛亮的真正目標並不是西圍,雖然《三國志》沒有明確說司馬懿有沒有識破諸葛亮的計策,但是卻提到了只有郭淮認為諸葛亮是假裝向西進軍,意圖誘使魏軍向西增兵,然後乘機進攻陽遂,顯然,司馬懿是屬於沒有識破諸葛亮計策的一類人。假如司馬懿識破了諸葛亮計策,那麼《三國志》不可能僅僅提到郭淮。

結合《三國志》和《晉書》,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司馬懿險些中了諸葛亮的聲東擊西之計,這時候是郭淮識破了諸葛亮的計策,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司馬懿這才反應過來,派他去暗中加強陽遂的防守。《晉書》為了吹捧司馬懿,不僅掩蓋了司馬懿中計的真相,還隱藏了郭淮識破諸葛亮計策的貢獻。

《晉書》中類似這種被《三國志》打臉的事例還有很多,這也難怪明明在《晉書》中,司馬懿可謂料事如神,諸葛亮的一舉一動都在司馬懿的掌控之中,可是唐太宗李世民卻嘲諷司馬懿順「生怯實而未盡,死疑虛而猶遁。」唐太宗想必也是知道《晉書》水分太多,所以才如此犀利的嘲諷他吧。

參考文獻:

三國志、晉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