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熱,寒濕,風濕,不同的濕證如何祛濕?

正安中醫 發佈 2020-01-12T07:37:37+00:00

本期 導 讀 我們生活的地方處處均可感受濕邪,因此處處都要防濕。明朝著名醫家張景岳在《景岳全書》中指出:「濕之為病,有出於天氣者,雨霧之屬是也,多傷人髒氣。

本 期 導 讀

我們生活的地方處處均可感受濕邪,因此處處都要防濕。


你,為什麼那麼容易被濕邪侵擾?

明朝著名醫家張景岳在《景岳全書》中指出:「濕之為病,有出於天氣者,雨霧之屬是也,多傷人髒氣。有出於地氣者,泥水之屬是也,多傷人皮肉筋脈。有由於飲食者,酒酪之屬是也,多傷人六腑。有由於汗液者,以大汗沾衣,不皇解換之屬是也,多傷人膚腠;有濕從內生者,以水不化氣,陰不從陽而然也。」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濕邪的來源有很多,天氣、潮濕的環境,不規律的飲食、出汗了卻不換衣服,以及脾胃運化不及等等都有可能導致體內濕邪的堆積。

所以處處均可感受濕邪,處處都要防濕,而且濕具有重濁、粘滯、趨下特性,簡而言之,濕邪傷人緩慢難察,在疾病的傳變過程中,表現出起病緩、傳變慢、病程長、難速愈的明顯特徵。人需要正常的濕氣,但是過量的濕氣就會導致諸多不適。


如何快速判斷自己身上是否存在濕氣?

典型症狀:脘痞腹脹、便溏不爽、不易汗出、胸悶脘痞、肢體困重、嘔惡泄瀉等,以及分泌物和排泄物如淚、涕、痰、帶下、二便等穢濁不清。

祛濕的誤區,你中了幾個?

1、濕熱、濕寒沒分清,就直接祛濕

很多人在知道自己有濕氣後,首先想到的是,找朋友或者在網上尋找好的祛濕方法。然而每個人的體質有不同,濕證也不同,不加選擇的直接用同樣的方法去祛濕,是不合適的。

其實判斷人體是否有濕氣的方法並不難,但是要辨準確了才行,否則往往用煲祛濕湯,祛濕茶等方法處理,不僅效果不能持久,而且症狀還容易反覆。濕氣有個特點,容易跟別的邪氣一起,單純的濕證,其實十不見一,最常見的有濕熱,寒濕,風濕。治療方法均不一樣。

濕熱之邪

簡而言之,就是濕邪和熱邪結合一起,而且這種結合,往往是濕氣滯留過久郁而發熱導致,兼有食積、痰濁。有很多容易導致濕熱體質的「推手」,首當其衝的就是酒,長期飲酒或者飲酒過量都會釀生濕熱。所以,勸君莫貪杯中物,限酒戒酒防濕熱。其次最容易導致濕熱的原因就是煙和飲食肥甘厚膩!

寒濕之邪

寒濕相對而言比較好理解,一般對於這種情況,我們的解決辦法也比較多。比如可以通過喝點熱水、姜水出出汗,或者平時注重保暖,雨雪天氣不要出門等等。

雖然寒濕體質容易調理,但是寒濕之邪卻最難防,因為與現代人的生活作息相關,我們經常出入具有空調的地方,冷熱交替變化太快,此時寒濕之邪就容易進去了。其次,飲食多冷飲暴飲傷了脾胃陽氣,還有就是缺乏運動,運動可以調動氣血,對於寒濕體質是非常有幫助。

風濕之邪

《金匱要略·痙濕喝病脈證第二》中指出:「病者一身盡疼,發熱,日晡所劇者,名風濕。此病傷於汗出當風,或久傷取冷所致也。」指的是外感風邪兼有濕邪的情況,類似於感冒後出現肌肉關節疼痛的一種情況。


文中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治療風濕的原則,對於現在的很多疾病也有重要的提示意義,就是治療風濕病不可以大汗淋漓,而是要微微汗出,因為微微汗出的時候才能讓風邪和濕邪同時去掉,大汗淋漓時只是風邪去了,濕氣還很有可能停留在身上。從這可以看出,微微出汗是治療濕邪的重要辦法。

2、容易把虛勞疲勞與濕邪聯繫一起

虛勞疲勞是以虛症為主的一類疾病症狀,和濕邪導致的疲倦乏力,頭部沉重症狀雖然是十分相似,但是病機卻是不同的。年輕人的疲倦乏力,往往多因為濕邪盛導致,而正氣往往不弱,此時不能用濫用溫補之法治療,否則容易導致濕邪加重

而一些老人家,出現疲勞睏倦的情況時候,也不可以隨意就認為是感受了濕邪而服用一些清熱祛濕的藥物和食物,不然容易損傷正氣。若把握不准,可以在中醫師的指導下辨證。

針對不同濕證,該如何正確祛濕?

1、濕熱體質

濕熱體質多見於中青年人,平時飲食肥甘厚膩,喜好菸酒,形體大腹便便,除了濕氣症狀之外,往往還有一些典型特徵:舌苔黃膩,小便黃濁,伴有騷味,如果濕熱在關節筋脈則容易出現紅腫熱痛,如痛風,濕疹;脾胃大小腸的濕熱則可見口氣臭穢,大便黃粘爛;肝膽濕熱則容易見口乾口苦,肝膽區容易脹痛,如膽囊結石;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祛濕就需要掌握這幾個原則:

管住嘴,控制好飲食

一般對於肥甘厚膩的肉類、海鮮類、油炸類的食品,要減少攝入,要多吃蔬菜,可以適當進食一些具有清利濕熱利尿的藥食同源的食品,如赤小豆、茯苓、山藥、薏苡仁等,對體質改善有幫助。


如此,「君臣佐使,各司其職」,懷山芡實祛濕健脾,赤小豆薏米利水去濕,祛除下焦濕氣,真正幫助我們走出濕邪。

控制菸酒,減少菸酒攝入

控制情緒,避免暴怒

濕熱之邪容易郁而化火,往往容易傷肝,所以控制情緒是十分重要的,我們要找到合適的排解情緒的方法。若適當運動,身體不要大出汗,只要微微的發熱、微微的出汗就可以。


2、寒濕體質

寒濕體質其實判斷不難,但調理上要注重兩個原則,寒濕是如何來的就應該如何防治。

外感寒濕

受涼則易感冒鼻塞流涕,平時不注意保暖,肌肉關節容易痹痛不適等,應該要注重發汗法驅除寒濕,如女性可以使用紅糖薑茶晨起服用,適當運動微微汗出。

老年人平時出入空調環境、溫差較大的地方、天氣寒冷時,要注重保暖。而年輕人往往容易在汗出後感受寒濕之邪,此時汗出時候,人體皮毛腠理打開,若不及時擦汗而受寒受風,則極容易感受寒濕之邪。此種情況,家中可以備好一些荊防敗毒散、小柴胡沖劑處理。

內生寒濕

內生寒濕,需要避免寒涼飲食,注重溫中健脾方法驅除寒濕。《內經》言:「飲食自倍,腸胃乃傷。」而中土脾胃又主濕氣,所以保護好脾胃,就是從源頭上控制好寒濕產生的源頭。同時平素易腹瀉、拉肚子而又屬於寒濕證的人,家中可以備好一些理中丸、良附丸以應對。

3、風濕情況

風濕情況,往往出現在外感疾病的發病過程中,如感冒發熱是出現肌肉酸痛等不適,因為風為陽邪,而濕為陰邪,所以作為普通人在發病早期,要注意休息,適當飲用溫開水,嘗試能不能微微汗出,切記為了捂汗而大汗淋漓,這種情況往往不能根治疾病。若症狀緩解不明顯,需進一步就診由專業的醫生治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