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一家子關鍵時刻,給安祿山的「後院」放了一把火,挽救了唐朝

知心人210950475 發佈 2020-01-12T07:39:34+00:00

楊國忠一直與太子李亨矛盾重重,並且多次陷害李亨,他十分害怕李亨監國,於是找到韓國夫人、虢國夫人、秦國夫人曉之厲害,讓她們勸說楊貴妃,找唐玄宗收回了成命。尤其讀到「賊臣不救。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天不悔禍。誰為荼毒。念兒遘殘。百身何贖。」


唐玄宗晚年,被楊貴妃,以及她的幾個姐姐所謂的韓國夫人、虢國夫人、秦國夫人所迷惑。又被楊貴妃的堂兄楊國忠把持朝政。「開元盛世」以來的輝煌已經不復存在,整個唐朝也變得「千瘡百孔」「四面楚歌」。那個食君祿、忘國恩的「逆臣賊子」安祿山,在這個時候又反叛了,弄的唐朝狼煙四起、生靈塗炭。

公元755年11月9日安祿山起兵作亂,宣布討伐楊國忠(這個理由也真是可笑),號稱二十萬軍隊,一路勢如破竹,起兵五日後河北很多郡縣已經淪陷。這個時候各種奏報紛紛而至,唐玄宗才確認安祿山真正反了。

亂臣賊子安祿山

這一年唐玄宗七十一歲,楊貴妃三十七歲,安祿山五十三歲。

公元755年12月16日,唐玄宗下詔命令太子李亨監國,自己想親征判軍。楊國忠一直與太子李亨矛盾重重,並且多次陷害李亨,他十分害怕李亨監國,於是找到韓國夫人、虢國夫人、秦國夫人曉之厲害,讓她們勸說楊貴妃,找唐玄宗收回了成命。

因為監軍、宦官邊令誠屢屢干涉軍政,高仙

之率領的東征軍出現了潰敗,高仙芝對邊令誠非常反感,他的很多建議被高仙芝擋了回去,對此邊令誠十分不滿,借入京匯報之機,在唐玄宗面前告了高仙芝和封常清一狀。唐玄宗命令邊令誠將高仙芝和封常清就地斬首以正軍心。

高仙芝和封常清死後通往京師的潼關軍心渙散,將領之間互不服氣,二十萬的唐軍軍備鬆弛,沒有一點鬥志。

這個時候的唐朝捉襟見肘,像是飄搖在風雨中的破船岌岌可危。

顏杲卿畫像

安祿山得知這一情況後,改變策略,決定集中力量攻下潼關,然後一舉奪占長安。

正在危難的時候,唐朝出現了轉機。

往往在大是大非面前,在民族、國家存亡關頭,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沉澱,就會轉化成民族大義的精髓,顯露出來。這也是中華民族代代相承,永不滅亡的根。

正當攻城拔寨,連連勝利的安祿山率領大軍行至新安時,他的大後方河北腹地傳來了讓他吃驚的消息——常山太守顏杲卿和平原太守顏真卿對他起兵了!一時間河北各地紛紛擁護,安祿山的統治頓時土崩瓦解。一時間河北、山東各地公推顏真卿為盟主,都聽他的指揮。正因為如此,安祿山不得不放棄原來的計劃,回過頭來重新布署。正是因為顏真卿、顏杲卿一家人的努力,拖住了安祿山,才使唐朝有了殘喘的機會。

顏真卿畫像

後來節度使王承業為了貪冒顏杲卿的功勞,拒不發兵陷入困境的常山,致使顏杲卿被捕,肢解而死,肉被吃掉,顏家一門被刀砍,斧鋸的有三十多人。這正是:一門忠烈盡顯大義,民族英魂氣貫千古。

在這裡我們不得不提一下顏真卿的《祭侄文稿》。被稱為行書第二的《祭侄文稿》,每每讀來不由得哽咽、流淚。尤其讀到「賊臣不救。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天不悔禍。誰為荼毒。念兒遘殘。百身何贖。」一股浩然正氣從心而生。

顏真卿的《祭侄文稿》

也正是顏氏一家在關鍵時刻的挺身而出,在生死關頭的大義凜然才挽救了唐朝。

這才有了後來的郭子儀、李光弼重整旗鼓,把唐朝又拉了回來,安史之亂才得以平息。

歷史總是朝著正義、正確的方向發展的,有時候雖然出現一些小插曲,但是總會有我們民族的精華來修復軌跡,來把持方向,祝願我們民族的文化越來越強大!我們民族的精神越來越堅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