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蟈蟈的「親戚」知多少」盤點螽斯科的那些鳴蟲

葫蘆文玩 發佈 2020-01-11T08:37:52+00:00

由於這種鳴蟲喜歡棲息在莎草或茅草等乾燥的綠草叢中,所以被名為」莎螽「,因為它的頭臉部和蟈蟈相似,因而有些地區又把它叫作」小蟈蟈「。褐螽屬直翅目螽斯科,褐螽的名稱是因其身體的大部分都呈褐色而獲得。它體長40毫米左右,其翅翼及頭、背等部分皆為褐色,腹部為鮮黃色,整體色彩十分鮮麗。它前

螽斯科是一個大家族,其中的代表非蟈蟈莫屬。但除了蟈蟈以外,螽斯科還有哪些鳴蟲呢?讓我們一起看下。


莎螽屬直翅目螽斯科,它是體形較小的一種,其體長只有20毫米左右,全身大部分分為綠色,它的頭臉很象蟈蟈,呈長圓形。頭部和前肢邊沿有褐色的條紋,口器(包括牙)都為紅色。

此蟲前翅較長,超過全身長度,伸蓋在腹部的上面,一眼望去,只看見其長長的翅翼,能作短距離飛翔。後肢特別發達,其長度又超過前翅,既長又粗壯有力,跳躍起來又高又遠。

由於這種鳴蟲喜歡棲息在莎草或茅草等乾燥的綠草叢中,所以被名為」莎螽「,因為它的頭臉部和蟈蟈相似,因而有些地區又把它叫作」小蟈蟈「。

褐螽屬直翅目螽斯科,褐螽的名稱是因其身體的大部分都呈褐色而獲得。它體長40毫米左右,其翅翼及頭、背等部分皆為褐色,腹部為鮮黃色,整體色彩十分鮮麗。

它前翅很短,後翅已經退化,外形很象蟈蟈,也和蟈蟈一樣,不能飛翔,但它的後肢極為發達,善於跳躍。由於它的體色和枯草相似,加上後肢強而有力,所以要在草叢中發現它很不容易。

褐螽的體形比蟈蟈稍小一些,鳴叫的聲音為「致、致『,與藪螽有些相似。每聲之間要相隔幾秒,不相連續。

樹螽屬直翅目螽斯科,是一體形較大的常見鳴蟲,由於它最喜歡棲息在樹上和灌木上,因而得名樹螽。此鳴蟲體長50~60毫米,體寬5.5毫米左右,全身多為綠色。

其觸鬚為黃褐色,長度與體長相等。樹螽的頭部呈橢圓形,頭頂略尖,臉扁而象蝗蟲的臉面,兩牙較長而色鮮紅,口器堅硬強勁,會咬人,捕捉時須防止手指被咬。

它的前翅很長,伸展後超過腹部,其總體形狀很象尖頭螞蚱,形體稍比草螽粗壯。此蟲在我國南方最多,也是一種著名的鳴蟲。


藪螽的外表形狀很象蝗蟲,但蝗蟲背部平直,而藪螽的背部稍向上拱起;蝗蟲的眼睛較為高位,幾乎高達頭頂,而藪螽的眼睛比較低位。其他各部分如觸鬚的長短、2對前肢和1對強壯的後肢以及發達而長長的前翅和後翅等,都與蝗蟲相似。

藪螽由於後肢比較強壯發達,故很善於跳躍。藪螽的鳴叫聲為「吱、吱」,聲音比較細雅,並不十分洪亮,但較有韻味。其與眾不同的是:當發出吱聲之後,要停隔2~3秒鐘,再叫出第2個「吱」聲,音律獨特,耐人尋味。

它的鳴叫有個規律,即晴天多鳴,雨天少鳴或不鳴,天氣越熱它叫得越頻繁,且密度加大,兩聲吱之間的間隔也越小。藪螽的鳴聲雖單調,但較文雅,不象有些鳴蟲叫聲那麼嘈雜刺耳煩人,所以玩賞鳴蟲者對它仍較喜愛,樂於飼養。

綠螽又名綠螽斯,屬直翅目螽斯鳴蟲,因其全身綠色,因而被稱為綠螽。此蟲體長45毫米左右,頭須長80毫米左右,呈黃褐色。其頭部較尖,腹部較大,尾部被較長的前翅遮蓋,且伸出10餘毫米,形成兩頭尖,中間大的體形。頭部兩側有白點,翅膀摺疊時很象樹葉。翅的前緣有斜向的黃白翅脈,又象是樹葉的葉脈。

綠螽雌蟲的產卵管呈鐮刀狀,黃色,末端呈深色,喜歡把卵產在植物的嫩梢上,任其自行成熟後成為幼蟲。而枝梢則因受其影響而枯萎,因而對植物有一定的危害。好在綠螽數量不多,而且大部分生長在山野中的矮灌木上,所以受害的樹木較少。


脊螽屬直翅目螽斯科。身體中等大小,體長25~35毫米,從頭頂到翅端可長達45毫米左右,其觸角甚長,常向後斜拖,長達40毫米左右。此蟲因其外形很象紡織娘,只是體形稍小些,所以又叫做「小紡織娘」、「小娘子」。又因其名聲「子甫」和「織布二字的諧音相似,因而又有織布童子之稱。

脊螽全身碧綠,象一塊翠綠的碧玉,只有頭頂和背面上有些黃褐色的花紋。它腹部呈青白色,而前翅卻是綠色,就象一片鮮綠的葉片,後翅細長發達,善於飛翔。其前足和中足脛節各有6對強大的長刺。雄蟲背部有橢圓形的發音鏡,具有光澤,其總體外觀比紡織娘的體色鮮艷、顯眼。

它的鳴聲單純、獨特而有韻味,蟲體也翠綠嬌艷,十分可愛,因而很受鳴蟲愛好者的喜愛。脊螽喜生活在有高草和較茂盛的灌木叢之中,以及未施過農藥的豆田、菜田裡。它鳴叫時喜歡爬到草叢或灌木的最高處,常常一邊鳴叫,一邊移動著位置,叫一陣後換個地方繼續鳴叫。它並不喜歡飛上很高的樹頂,大多只在較矮的草頂上或樹梢上棲息和鳴叫。


日本條螽又名露螽、梅雨蟲、點綠螽、屬直翅目螽斯科鳴蟲。其形狀於脊螽很相似,體形細狹長,體長15~20毫米,從頭頂上至翅端可達35~40毫米。此昆蟲觸鬚黃色或黃褐色,也有一種為枯色的,稱為枯色型。翅上有黑色的斑點。

日本條螽後翅長而發達,疊在前翅下面,並且超出前翅。前翅狹長,超過後足股節端。頭部背面黃褐色,此色素延伸至前胸、背板和前翅背面。日本條螽後足細長。雄蟲生殖板狹長,分叉,尾須長片狀,末端呈刀狀。雌蟲產卵瓣寬短,呈鐮刀形向上彎曲。

草螽屬螽斯科昆蟲,它形似尖頭蚱蜢,又很象蝗蟲,體形較大,體長3厘米左右,從頭頂到翅端,可長達4~6厘米。它頭呈橢圓形,頭頂尖,臉扁而斜,兩牙較長,顏色鮮紅。

草螽有褐色和綠色2種。褐色者呈淺褐色,色澤比褐色紡織娘的顏色要淡些。綠色者呈淺綠色,色澤也比綠色紡織娘要淡些。其2條觸鬚成絲狀,黃色,和它的身體顏色差不多。草螽前翅較長,約超出腹部2厘米,雌蟲體較雄蟲略大,黃綠色的產卵管形如尖劍,平直而略向上翹,有3~4厘米長。

雄蟲背部的發音鏡透明發亮,形狀、色澤都較美觀,其尾須呈鉤狀。草螽分布於我國各地、華東、華中、華南和西南地區都與,國外如東南亞各國都有分布。它喜歡棲息在草叢、灌木叢和綠籬之中,以植物的嫩莖、葉、花和果實為食。一般在5~6月出現,至9~10月仍可見到。


吱拉子又名夏哥、夏叫、茲拉子、花叫、長翅蟈蟈、長翅叫哥哥、叫驢、老叫驢等, 因其鳴叫聲為「吱拉、吱拉」而得吱拉子之名;因其前翅較長,超過腹端而稱之為長翅蟈蟈。此鳴蟲身長5厘米左右,頭臉和身體形狀很象蟈蟈。它不僅前翅超過腹部,後翅也很發達,腹部比蟈蟈瘦細,其體色為綠色夾雜著褐色,前翅有的綠色,有的褐色,青色或紫色。

蟈蟈又稱鳴螽、叫哥哥、叫蚰子,古人稱」聒聒」或「蛞蛞」,是螽斯類鳴蟲中最著名的鳴蟲。它全體長35~50毫米,全身呈綠色,觸角細而長,身體粗壯。前胸特別大,腹部也較膨大,翅膀較短,僅能遮蓋腹部的一半,後足比前、中足長。此昆蟲頭大,顎齒堅硬強勁,有60毫米長的觸角,色黃褐。其卵管長而大,像劍的形狀,在土中產卵。

蟈蟈的體色除綠色者外,可因生活環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黑褐色的被稱為「綠哥」、「翠哥」或「三青蟈蟈」;黃色的被稱為「米造白」或「草白蟈蟈」。由於其眼睛的顏色有所不同,又可按其眼睛的顏色分為「綠眼」、「黑眼」「紅眼」。有經驗的玩賞者認為「黃不如綠,綠不如黑」,更有「綠不如黑,黑不如赤」的說法。其中「紅眼哥哥」被稱為是最佳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