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病死時,後宮尚有十幾位美女,明仁宗怎麼對待她們?

縱橫五千年 發佈 2020-01-12T08:54:51+00:00

永樂二十二年,明成祖朱棣率軍發起第五次北征,然而卻在班師回朝時病重不起,死於榆木川。此時,朱棣的後宮中尚有十幾位美女,年紀不算太大,在二十幾歲到三十歲左右。

永樂二十二年,明成祖朱棣率軍發起第五次北征,然而卻在班師回朝時病重不起,死於榆木川。之後,朱棣的長子朱高熾繼承皇位,即明仁宗。此時,朱棣的後宮中尚有十幾位美女,年紀不算太大,在二十幾歲到三十歲左右。那麼明仁宗會怎樣對待她們呢?

我們先了解一下朱棣後宮的情況。朱棣稱帝後,立原配徐氏為皇后,可是徐皇后死於永樂五年。之後,朱棣雖然沒有再立皇后,卻開始擴充自己的後宮。為此朱棣甚至派太監黃儼到朝鮮,索取「貢女」,以充掖庭。

​根據朝鮮史料記載,選拔的過程相當嚴格。每當朝鮮國王接到旨意後,就會下令「禁中外婚嫁」,然後派人「於本國在城及各道府州郡縣選揀」。經過精心挑選後,明朝的太監還要和朝鮮國王到「貢女」的家中探望,然後才能出發去明朝。

朱棣在位時期,似乎對朝鮮的美女情有獨鍾,先後三次派人到朝鮮「選美」。永樂六年,18歲的權氏、17歲的任氏、17歲的李氏、16歲的呂氏、14歲的崔氏被選中,進入明朝後宮,嫁給已經48歲的朱棣。到了永樂七年,朱棣頒布旨意,「冊立張氏為貴妃、權氏為賢妃、任氏為順妃,命王氏為昭容、李氏為昭儀、呂氏為婕妤、崔氏為美人。」

​也就是說除張氏、王氏外,其他全是來自朝鮮的。其中權氏長得最漂亮,「色白而質復穠粹」。當時他的父親不願意女兒遠嫁異國他鄉,明朝太監黃儼大怒,「如許微官,國王尚不能制,況巨家大室,雖有美色,豈肯出乎?」朝鮮國王聞訊,趕緊將權氏的父親下獄,這才將權氏獻了出來。

權氏備受朱棣寵愛,不過後來被人害死了,由此引發了一場風波,史稱「魚呂之亂」。永樂八年十月,明朝使者再度抵達朝鮮,最終選18歲的鄭氏為「貢女」。到了永樂十五年,17歲的黃氏以及韓氏被選中,進入明朝後宮,其中韓氏被封為麗妃,頗得朱棣的寵愛。

​此外朱棣的後宮中還有一些漢人、蒙古人,甚至女真人。這些人的年齡都和朱棣差距比較大,平均年齡大概在20-30歲左右。朱棣臨死前,曾留下了一道聖旨,這道旨意決定了這些後宮佳麗的命運!遺詔是這麼說的,「傳位皇太子,喪服禮儀,一遵太祖遺制」。

也就是說,朱棣要求自己的喪禮要遵奉明太祖朱元璋的舊制。眾所周知,朱元璋恢復了殉葬制度,在他死前就下令「責殉諸妃」,結果後宮三十八人全部殉葬。明仁宗雖然比較仁慈,但也得按遵照父皇的遺願。於是,朱棣後宮十六位妃嬪,還有一些宮女,一共有三十人左右,全部自縊身亡,以死殉葬。

​朝鮮史料詳細記載了殉葬的情況。在殉葬前,這些人先吃一頓飯,吃完後,聚集在殿堂中,堂上設有小木床,登上小木床就可以投繯自盡。當時,「哭聲震殿閣」,誰也不願意就這樣死去。來自朝鮮的麗妃韓氏對自己的乳母金黑說:「娘吾去,娘吾去!」話還沒說完,太監就把腳下的小木床撤走。

就這樣,朱棣後宮中十幾位妃嬪,以及服侍過他的十幾位宮女,全部殉葬。這些妃嬪被埋在長陵兩側,左右各八,稱為東、西二井。至於那些殉葬的宮女,極有可能陪葬到長陵地宮的左右耳室裡面,這還有待於考古的驗證。明朝的殉葬制度,直到明英宗時才被廢除。

參考資料:1.《明太宗實錄》;2.《李朝實錄》;3.《萬曆野獲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