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莊的道家思想,為什麼一直強調「柔弱」的重要性,其實充滿智慧

小播讀書 發佈 2020-01-12T09:01:03+00:00

其實,強和弱是相對的,就像有和無是相對的一樣,道家思想也非常強調「無」的意義。比如老子說「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我們繼續分享老子和莊子的道家思想。

哲學家尼采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話「那些不能殺死你的,必將使你更強大」。

每個人都有缺點、弱點和不足,但其實往往正是這些不足,才會讓你更強大。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就像小孩不摔跤就不會長大,大人不吃虧就不會長記性一樣。很多人說:聽過了很多道理,卻依然不過好這一生。因為,道理其實本身是沒有用的,尤其是那些沒有真正親身經歷過挫折、失敗和痛苦的人而言,道理並沒有什麼用處。因為大部分人,只能從殘酷的現實中去吸取經驗和教訓,而不能中道理獲得智慧

在道家思想中,有一個基本的原則,就是強調事物有兩面性,而且這兩面都是相對的,會相互轉化,這些我們前面講過。但道家思想還有一個重要理念,那就是,不管是老子還是莊子,他們都非常強調「柔弱」的重要性。這其實和開始說的尼采的那句話有相似的內涵,為什麼這麼說呢?讓我們詳細聊聊。

在《道德經》中就有10幾次提到「弱」。比如「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柔弱勝剛強。」、「強大處下,柔弱處上「、」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等等,都是道家思想強調「弱」的重要價值和意義。

強弱是一體兩面,我們往往都去讚美和簇擁強者,但道家思想為什麼偏偏要去讚美「柔弱」呢?

我們從三個方面來解讀。

首先,在道家思想中,柔弱是一種充滿生機的表現。比如「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 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人生下來的時候,是一個柔弱的小生命,但我們都知道這個小生命,蘊含這無窮的力量,未來也有無限的潛力,所以,柔弱是一種生命力的象徵;而相反,當人去世之後,身體卻變得僵硬,失去了生命力。所以,老子認為,柔弱是一種生命力的體現,而剛強是沒有生命力和活力的體現。比如老子說「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就連有生命的草木看起來非常柔弱,風不斷,但是枯死的槁木卻很容易折斷。

其次,在道家思想中,柔弱其實也代表一種適應性,一種順應自然的能力。我們常常形容一個食古不化,非常頑固的人是「鋼鐵直男」;而老子也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水是最柔弱的,但是水卻能夠滋養萬物,孕育生命,這就是柔弱的力量。老子還說「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這些都是老子通過「水」這種指柔的東西,來表現出一種適應性,和為而不爭的自然境界,簡單來說,一個柔弱的東西,才能真正做到順勢而為,就像水可以無孔不入一樣,在萬物中自然流淌,承載萬物。

最後,在道家思想中,「弱」其實往往代表「道」真正發揮作用的地方。那句經典的「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我們都應該聽過說「短板理論」,一個人真正認識到自己的弱點和不足,才能真正獲得改變的機會,反之,則失去了進步的可能性。所以,道家思想非常智慧,用「弱」來體現道的作用和意義。用我們開始借用哲學家尼采的那句話說就是「那些不能殺死你的,必將使你更強大」,其實這也正是表現出,一個人有缺點、弱點並不可怕,而一個人正在的進步往往來自於你克服了自己的弱點和不足。在瑞·達利歐的暢銷書《原則》中,也提出了一個類似的觀點:痛苦+反思=進步。其實古今中外,道理都那麼多,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



所以,其實在道家思想中,不管是老子還是莊子都非常關注和讚揚「柔弱」的重要意義,在《莊子》中,莊子也通過很多寓言故事,來闡述了柔弱或者缺點的重要意義。比如在《莊子·人間世》中,有個人叫支離疏,他下巴長在肚臍下,兩肩高過頭煩,後腦下的頭髮朝天,五臟的穴道也都向上,兩腿和兩邊的胸肋長在一起。他給人縫洗衣服,足以養家餬口;又給人篩糠簸米,足以養活十口人,國君征 兵時,支離疏挽起袖子、伸出胳膊在人們面前走來走去;國君有大的 差役,支離疏因為殘疾而免除了;國君向殘疾人賑濟米粟,支離疏還領得三鍾糧食和十捆薪柴。像支離疏那樣身患殘疾的人,還能夠養活自己,終享天年。

好了,今天我通過老子和莊子對於「柔弱」的解讀,從一個側面了解了道家思想的一個精髓。總結起來,為什麼道家思想要強調「柔弱」的意義,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柔弱代表了活力,就像新生的柔軟的嬰兒一樣,充滿了生命力;

第二,柔弱其實也代表了一種適應性,就像水一樣可以無孔不入;

第三,柔弱或者說缺點,也代表了完美的對立面,弱點或者不足,正是我們可以不斷改變和成長的動力和方向,就像老子說的「弱者道之用」,認識到自己的弱點和不足,這才是道真正的作用和意義所在,才是道的用武之地。

其實,強和弱是相對的,就像有和無是相對的一樣,道家思想也非常強調「無」的意義。比如老子說「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不管是車輪、屋子、還是盛東西用的器皿,都是因為有了中空的「無」,才讓這些東西有了用處,如果一個房屋、一個器皿沒有了空間,那麼它們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從這裡,其實我們也能理解道家思想的「無」和「弱」其實是類似的意思,強弱、有無、美醜、高下往往都是相對的,而在這種相對性中,處於「柔弱」的一面往往蘊含著更大的生命力,更值得我們關注,這是道家思想非常深邃的一個體現,它讓我們用辯證的思維去思考、去理解這個世界,而不是通過直觀的表象去理解世界。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小播讀書」或分享給您的朋友,謝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