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南師講故事:秦相李斯的老鼠哲學

唯美漢服古風古典舞蹈 發佈 2020-01-11T09:27:05+00:00

我們都知道孔子傳道給曾子,曾子寫了篇心得報告《大學》。先要了解人類思想與歷史演變有絕對關係,我們只要翻開《史記》一看《李斯傳》,就可知道李斯的老鼠哲學了。

我們都知道孔子傳道給曾子,曾子寫了篇心得報告《大學》。曾子傳道給孔子的孫子子思,子思又寫了篇心得報告《中庸》。子思則傳道給孟子,孟子不錯,寫了不少論文。至於荀子,也有一部著作傳世,但到底有點摻水了。而且他的學生出了幾個半吊子,像李斯、吳起這些人便是例子。

就李斯來說吧!我們如果講政治哲學史,李斯的哲學是什麼呢?我們可以叫他是老鼠哲學。什麼是老鼠哲學呢?先要了解人類思想與歷史演變有絕對關係,我們只要翻開《史記》一看《李斯傳》,就可知道李斯的老鼠哲學了。


李斯少年時跟荀子念書,他當時很窮,時代到了孟子以後的戰國末期,人都現實了。世界越亂,人心越現實;國家社會安定了,仁義之心、道德之行才比較常見。李斯的思想,後來影響秦始皇,就是被現實所困而來。他有一天上廁所,不是現在的抽水馬桶,是古時農村社會的大糞坑。又深又大,坑上放一塊木板,人就蹲在板上大便,謂之蹬坑。這種糞坑,更重迭遠望如高樓。坑深的,大便落坑,時間長,聲音大,每把偷糞吃的老鼠驚嚇逃散。一天,李斯這個窮小子蹬坑,看到糞坑老鼠,又小又瘦,見人驚逃的倉皇樣子,十分可憐。後來又看到米倉中偷米吃的老鼠,又肥又大,看見人來,不但不走避,反而瞪瞪眼很神氣的樣子。李斯覺得很奇怪,仔細一想,結果給他悟出一個現實的道理來了。原來又瘦又小見人就逃的老鼠,是無所憑藉;而又肥又大見人不避的米倉老鼠,是有所憑藉的。分別在此而已。憑藉,就是有本事,有靠山,或有本錢之類。李斯悟出道理以後,於是向老師荀子報告,不要讀書了。荀子問他不讀書要去幹什麼?他說要去遊說諸侯,求功名富貴。荀子說,你還不行,學問還沒有成就。李斯說,人窮到飯都沒得吃,還去講什麼學問道德?這像什麼話!老師一聽這種話就說,你這個學生這種思想真糟,你去吧!就這樣把李斯開除了。結果李斯碰到秦始皇這樣一個混蛋,兩個搞在一起,於是把一個國家搞得民不聊生。「鼠目寸光」,只搞老鼠哲學注重現實,不知仁義道德為何物的結果,自秦始皇身死沙丘之後,李斯也自家難保。所以在他父子臨刑的時候,他對兒子說:「此時要想和你牽黃犬出東門也不可能了。」

李斯搞老鼠哲學,為什麼會被他弄成功呢?這就要看當時的環境。春秋戰國三四百年動亂下來,民窮財盡,不止經濟上貧困,人才也都完了。真正人才的培養,總要百多年來的安定社會才行。不談別的,就說溥儒的畫吧!人家說真好,別無第二人。我說你認為溥儒的藝術好,但可知他成本多大?滿清以孤兒寡婦率領了兩三百萬人入關,三百年來稱帝,在宮廷里就培養了這樣一個藝術家。你說成本多大?譬如李後主的詞好。當然好!「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真好!但成本多大?一個萬乘之尊,玩掉了一個國家,才寫出這樣的詞。別人的確寫不出,在氣魄上,沒當皇帝的人,硬寫不出那種境界。如果是個窮小子站在西門町的大街上,可能便寫「車如流水馬如龍,口袋太空空。」所以說一個國家的人才,要幾百年社會安定的文化才能培養得出來。但戰爭一來,又都光了。因此到了戰國時代,只有蘇秦、張儀這兩個半吊子的同學,玩弄了天下。他們是當時的驕子,如果把春秋時代的子貢、子路這班人才,來與蘇秦、張儀相比,子貢、子路一定連正眼都不看他們。可是到了戰國末期,像蘇秦、張儀等的人才,也過去了,如李斯這些人居然也出來旋乾轉坤,大擺烏龍了。由此可見當時人才之荒的嚴重。

歷史是要這樣看、這樣讀的。不能光讀故事,要把環境、地理,一切搞清楚才能了解。到了漢高祖、項羽出來的時候,人家說漢高祖是流氓出身。那時候,沒有什麼流氓不流氓,四百多年戰爭打下來,再給秦始皇、李斯兩個傢伙一搞以後,根本天下人各個都是如此,又豈只是漢高祖?文化的重行建立,是在漢文帝、漢武帝的時候,其中有近百年空檔,幾乎可以說沒有文化,所以漢文、漢武對於文化整建的功勳,的確是可圈可點的。

吳起也是荀子的學生,同樣是沒有畢業的,都是書不要讀了,追求現實名利的角色;這就看出當時文化演變的衰退情形。吳起後來當大將,有個士兵生瘡,吳起用口替他吸出膿血。這一來,士兵的母親哭了,他說孩子的父親當年生瘡,吳大帥也是這樣待他,所以為吳大帥賣了命;如今又對我兒子這樣,這條命又要賣給吳大帥了。

《論語別載》

-------------------------------------------


讀南懷瑾先生「李斯的老鼠哲學」有感

作者:宿春君 付志宏

南懷瑾先生在他的著作《論語別裁》中評價李斯所信奉的政治經濟學是老鼠哲學。那什麼是老鼠哲學呢?我們可以從《史記》里來看。在《史記-李斯列傳》卷首,有這麼一段:「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合廁中鼠食不潔,近人犬,數驚恐之。斯人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於是李斯乃嘆日:『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這段話說的是上蔡人李斯當小吏時,看見廁所中的老鼠又小又瘦,見人倉皇而逃,十分可憐。而倉庫中的老鼠又肥又大,看見人來,不但不走避,反而跟人瞪眼。於是悟出一個現實的道理來:原來又瘦又小見人就逃的老鼠,是無所依靠;而又肥又大見人不避的米倉老鼠,用南懷瑾先生的話來說就是「有所憑藉的」。李斯說「在所自處耳」,他認為分別僅在此而已。南懷瑾先生所謂「憑藉」,就是有本事,有靠山,或有本錢的意思。

李斯領悟到老鼠哲學之後,於是知道了「憑藉」的好處。史書上說他因此而跟荀卿學帝王之術,而且看到「六國皆弱,無可為建功者」就想去秦國謀職。可見當時他已經是很現實了。他辭別荀卿時說:「處卑賤之位而計不為者,此禽鹿視肉,人面而能強行者耳。故詬莫大於卑賤,而悲莫甚於窮困。久處卑賤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惡利,自托於無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將西說秦王矣。」這話就是李斯對自己老鼠哲學最經典最赤裸的表述,他的動機就是為了改變自己的處境,因為自己太卑賤和窮睏了,所以後來辭別荀卿輔佐秦始皇去了。

從世俗的角度來講,李斯剛開始算是成功的,他生在亂世,出身一般,後來能位極人臣,確實不簡單,他務實的一面,在他的仕途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故詬莫大於卑賤,而悲莫甚於窮困」,這話足以說明李斯是如何激勵自己的,他像一個朝聖者一樣將他自己悟出來的理念,銘記在心,並且一步步地向著他所嚮往的地方去了。他從小吏到被任命為郎,從郎到長史,到後來的廷尉,直到最後的丞相,走得可謂平步青雲。但是由於他自己走得太快,以至於收不住腳步,終為趙高所害,被誅於咸陽。《史記》中關於他父子抱頭痛哭那一節,讀來尤其令人神傷。在父子倆臨刑的時候,李斯對兒子說:「此時要想和你牽黃犬出東門也不可能了。」父子相抱痛哭,其情感傷,以至於斯!

作為秦相,就不能一味信老鼠哲學,搞得自己鼠目寸光了。何以言之,讓我們看看李斯做了些什麼短視的事情吧。

一是殺害他的同窗韓非。說起韓非,秦王是比較佩服的。對《孤憤》和《五蠹》這樣的文章,秦始皇的評價很高,說「太好了,如果我能見到此人,跟他交往,那真是死而無憾。」於是後來韓非到了秦國,關於滅六國的想法也可以說是韓非提的醒。只可惜韓非鋒芒太露,我們沒有見到他叱吒風雲,就已經被老同學李斯進讒言害死了。我們可以設想一下,以韓非之才,加上李斯的務實,相信倘若李斯有藺相如一般的包容心和大局觀,秦朝就不至於毀在宦官趙高手裡,而應該迅速強大,一統六國,歷史也當重新改寫。

二是建議焚書坑儒。傳統上認為,治理國家必須要講仁義道德,但歷史上慘絕人寰的「焚書坑儒」恰恰就是由李斯首先提出的,他寫了有名的《焚書議》,為秦始皇所接納,於是全國範圍內焚書活動大規模開展,把除《秦記》以外的書籍全部燒掉,造成了漢朝早期的文化荒蕪。更為殘忍的是,四百六十多名儒生就因為李斯的餿主意,在秦始皇的一道命令下,全部被活埋在咸陽。這不能不說是李斯一生最缺乏遠見的行為。

後來,更讓人大跌眼鏡的是,李斯居然夥同趙高逼死公子扶蘇立胡亥為帝。結果好景不長,趙高作亂,幾乎將贏氏一家殺盡,李斯一家亦連坐而死。因聰明位極人臣,最後競落得如此下場,為何?只是境界不高而已。李斯為官只講實惠,他信奉的政治經濟學境界太低了。

唐太宗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今天,我們看李斯的歷史,意義就在於他用其一生給我們上了一課:老鼠哲學,害人不淺。斯人已去,後人鑒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