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探秘:孫悟空和哪吒大鬧東海,或藏東海龍王原型之謎?

白馬晉一 發佈 2020-01-11T10:37:19+00:00

那麼,東海龍王也應該有原型的,為此筆者查閱《晉書·吐谷渾傳》,從中發現吐谷渾王辟奚與苻堅有往來,苻堅是五胡時期的「東海王」苻雄之子,「東海王」苻雄系甘肅地區的地方長官,其子苻堅在陝西長安稱雄一方。

文:白玉基(作者原創授權)

在《西遊記》中,對角色 「東海龍王」占了不少篇幅,人們為東海龍王痛失定海神針時的窘境感到好笑,也為孫悟空能得到趁手的武器和披掛而喝彩。研讀《西遊記》原著,筆者可以認定孫悟空的原型或是西晉永嘉年間產生於中國西北地區的少數民族政權——吐谷渾(詳見筆者專著《土族溯源和<西遊記>考》一書)。在《西遊記》故事中,孫悟空與「東海龍王」打了不少交道。那麼,東海龍王也應該有原型的,為此筆者查閱《晉書· 吐谷渾傳》,從中發現吐谷渾王辟奚與苻堅有往來,苻堅是五胡時期的「東海王」苻雄之子,「東海王」苻雄系甘肅地區的地方長官,其子苻堅在陝西長安稱雄一方。儘管「東海王」是自中國漢代起流行的封爵名稱之一,歷史上的「東海郡」也在今天的山東省,但從《西遊記》故事發生地「中國西北」這個地理位置分析,如果把「東海」的「海」字理解為「青海」的「海」字,那麼甘肅、陝西的確在青海東側,甘肅、陝西一帶的「王」者稱其為「東海王」的確也名副其實。再說,古代對甘肅地區還有別名叫「隴」。將「東海王」稱為「東海隴王」更是貼切。既然是「東海王」,根據中國文化,掌管水域的王就是「龍王」,按小說的規則,將苻雄父子稱為「東海龍王」沒有什麼不妥吧?一般小說角色的設定過程中,一個角色能影射到多個社會歷史人物的話,我們可以稱之為一箭雙鵰或一石二鳥之功效,很難得。

現實中,不少地方民眾要將東海龍王供奉起來,每逢乾旱天氣都要祈求龍王降雨消災。特別是在《西遊記》中,龍王之職就是興雲布雨,為人消滅炎熱和煩惱,龍王治水成了漢族民間普遍的信仰。道教《太上洞淵神咒經》中的「龍王品」就稱,「國土炎旱,五榖不收,三三兩兩莫知何計時」,元始天尊乘五色雲來臨國土,與諸天龍王等宣揚正法,普救眾生,大雨洪流,應時甘潤。

神話故事向來代表民眾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那麼《西遊記》作者用一定的篇幅來描寫龍王,特別是東海龍王,要向民眾展示的僅僅是為了為孫悟空提供「金箍棒」和「披掛」嗎?

神話是人寫成的,人寫成的「神」原本就是「人」。如果一個「人」為廣大的人民做了天大的好事,千百年之後這個「人」也就是後人們心中的「神」。

《西遊記》故事中,孫悟空成為了「神」、「佛」,孫悟空在「人」的時候,他就是土族先民吐谷渾王。吐谷渾王已經被土族人供奉在了青海互助的中心地帶。孫悟空成佛之後的神位也就隨著《西遊記》故事的揭秘有了著落了。

翻開歷史,瞻仰被封為「東海王」的苻雄父子的事跡,將他們認定為東海龍王的原型,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的名稱和籍貫符合《西遊記》故事中的東海龍王形象,更重要的是他們為所轄百姓所做出的功績和大德。

《晉書·吐谷渾傳》中的一段話:

「葉延年十歲,其父為羌酋姜聰所害,在位二十三年卒,年三十三。有子四人,長子辟奚嗣。辟奚性仁厚慈惠。初聞苻堅之盛,遣使獻馬五十匹,金銀五百斤。堅大悅,拜為安遠將軍。」

可以說葉延是吐谷渾王國的創始人,九歲稱王。王位傳到他的長子辟奚身上,他要結交苻堅。苻堅何許人也?

堅,苻雄之子,前秦開國君主苻洪之孫,苻健之侄,祖籍略陽臨渭(今甘肅秦安東南)。其祖先世苻代為西戎酋長。在後趙石虎進攻關中時,苻洪率族歸服,並遷徙到現今的河北臨漳一帶。後又投靠東晉,被任為征北大將軍,不久自稱秦王。苻洪死後,其子苻健在公元351年入據關中,次年稱帝,建都長安。苻健是苻堅的伯父。苻堅的父親苻雄因輔佐長兄創業有功,被封為東海王。

苻堅即位後,前秦的經濟形勢也極其困難。由於戰亂不息,天災連年,出現了國庫空竭,民生凋敝。為了迅速扭轉百廢待興的蕭條局面,苻堅決定偃甲息兵,大力發展生產。

公元358年,前秦廣大地區遭到大旱,為了同老百姓一起渡過難關。苻堅下令減少自己的膳食,撤銷歌樂,後宮皇妃以下的宮女改換布衣。不再穿綾羅綢緞。文武百官也相應地減少俸祿,以示與民共休戚。同時還指令開發山上的礦產林木,解除限制河流湖泊漁業的禁令,使國家和老百姓共同分享。停止一切軍事行動,使人民獲得休養生息。由於苻堅的措施得力,雖然遭遇大旱,卻沒有引起大的饑荒災難。

為了解決關中地區少雨易旱的問題,苻堅下令官府證調了豪富童僕三萬人,開發逕水上游,鑿山起堤,疏通溝渠,灌溉梯田和鹽鹼地,使荒蕪了多年的田地又重新長出了五穀,老百姓深受其利。苻堅還親自耕作,他的夫人苟皇后也到近郊養蠶,以勸勉農民積極從事農業生產和絲織。苻堅又多次派遣使臣到各地巡視,撫恤孤寡老人。勸課農桑,推廣先進的生產技術,獎勵努力種田的農民。後來,前秦再次遭遇大旱災,苻堅考慮到農民歉收,就下令減免部分租稅,節約官府開支,適當降低官俸,並規定不是當務之急就不要征派徭役了。由於苻堅把發展農業作為基本的國策,前秦的經濟恢復很快,幾年後便出現了安定清平、家給人足的新氣象。史載,從長安到各州都,都修了通道驛亭,遊人和商販沿途取給十分方便。老百姓有歌謠說:「長安大街,楊槐蔥蘢;下馳華車,上棲鸞鳳;英才雲集,誨我百姓。」……

苻雄父子的大德足以讓世代百姓所頌揚,如果將他們這一脈帝王認定為《西遊記》故事中的東海龍王原型,也足能將《西遊記》故事中的孫悟空與東海龍王之間的關係用現實歷史故事給說圓滿了。

東海龍宮

現代人說起「東海」,自然是指東中國海,是指中國東部長江的長江口外的大片海域。

《西遊記》故事發生的地點主要在中國西部地區的陝西、甘肅、青海、新疆等地。其中「青海」因「青海湖」而得名。在佛教典籍中將人類居住的大地分為東、西、南、北四大部洲。在《大唐西域記》中,唐玄奘明確了四大部洲的確切位置,玄奘認為四大部洲中心的鹼海之水潛流地下,從積石山而出,此鹼海為中國河源雲……

大唐時期的徒步旅行者懷疑「鹼海」是中國的河源,暫不論他的結論正確與否,至少可以從唐玄奘嘴裡得知四大部洲的中心直指「青海湖」。佛教典籍中將四大部洲肆意神話,後期的人們也就不再追究四大部洲是如何劃分的,更不再追問是誰劃分的。

《西遊記》故事的編著者肯定要參考《大唐西域記》中的內容,將《大唐西域記》中對四大部洲的描述照搬了過來,並聲稱:「本書單表東勝神州……」。

因此,《西遊記》故事中的「東海」並非中國之「東海」,而是青海省之青海湖以東的地區。

前秦時期的政權曾延伸到青海海東地區以西,用《西遊記》故事的時空觀理解,「東海」的疆域指青海湖以東的地區,隴中、陝西長安皆為東海地界。


至此,能否下一結論,苻雄、苻堅父子就是東海龍王的原型?根據《西遊記》表現出來的敘事方式(也可以稱為崑崙文化時空觀),苻堅父子只能代表一段時期、或是一朝的龍王模型。東海龍王是一個高度抽象出來的神話角色,凡為人類水利事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帝王都可以成為東海龍王的原型。《西遊記》作者在作品當中將諸多事件、諸多人物高度濃縮在一個角色身上,這種手法不也是中國文學的閃光點嗎?明確了作者的這種表現手法之後,「東海龍王」這個角色還影射到了隋煬帝楊廣。

《西遊記》中的四海龍王分別是:東海龍王敖廣、南海龍王敖欽、北海龍王敖順、西海龍王敖閏。每個龍王名稱中都有一個「敖」字,真像中國人的「姓」,但在這裡「敖」字不是姓,在中國文化中凡是被廢弒而沒有得到諡號的帝王或將相都被稱為「敖」,這類國君的後代,也被稱為「敖氏」。

「敖廣」就是隋煬帝楊廣。「煬」表示「好內怠政」、「外內從亂」,是他被縊殺當年,唐朝開國皇帝李淵加封的諡號。「諡號」是對死去的帝王、大臣、貴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進行評定後,給予或褒或貶或同情的稱號。儘管隋煬帝得到了「諡號」,好像不該用「敖」字為姓,但他怎能與唐朝的唐高祖、唐太宗等諡號相提並論呢?

隋煬帝可以成為東海龍王的原型,因為後人能記住的主要功績也正是他主修了古代水利工程——大運河。

隋煬帝東征,唐太宗北伐,遼蕭太后運「東京糧」,金海陵王南侵,都借了北運河的光。尤其這隋煬帝,是以挖運河而出名的:大業四年(608年),詔令河北諸郡百萬民開永濟渠(大運河北段),加上其他地段開鑿的通濟渠、江南河、山陽瀆等,一舉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隋之疏淇、汴,鑿太行,在隋之民,不勝其害也;在唐之民,不勝其得也。」大學士皮日休對隋煬帝的功過與是非評價得較客觀。隋煬帝啊隋煬帝,什麼也未留下,只留下了一條運河,他也正是因挖運河而身敗名裂的。好在這筆浸透了血汗的遺產還是很有價值的。秦始皇修長城,隋煬帝挖運河,這是兩位好大喜功的皇帝,為自己構築了無字的紀念碑。

《西遊記》作者也是對這些個沒能得到正面諡號的君王們報之以同情和欽佩,對南海龍王取名為「敖欽」,「欽」字代表恭敬,皇帝親自要做的事情也要帶一個「欽」字,如:欽命、欽賜、欽差等。「敖欽」可以理解為:「對這些親自為人類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但死後卻只留下千載罵名的帝王們表示欽佩和同情」。同時提起「欽」字,也很容易想起元朝設在中國西北的一種官職名——本欽。「本欽」為元代統治烏思藏地區的薩迦地方政權的軍政首領。又稱薩迦本欽。蒙古至元四年(1267),經國師八思巴舉薦,忽必烈任命掌管薩迦派世俗事務的釋迦桑布為首任薩迦本欽,並同時封他為「三路軍民萬戶」,賜給印章。從此,本欽成為西藏薩迦地方政權最高行政長官。由於本欽主要由帝師舉薦,皇帝任命,所以薩迦本欽多與昆氏家族有密切關係,並代表薩迦派利益。薩迦本欽的主要職責是代表元朝中央實施對西藏的行政管理和統治,元朝在西藏推行的各項行政統治措施也是在薩迦本欽的協助下得以貫徹和實施。此外,本欽還負有修訂法律、傳達元朝中央政令、管理西藏日常行政事務等職責。因此,薩迦本欽不僅是西藏地方的最高行政長官,同時又是元朝在西藏派出機關的行政官員。

中國的帝王史一直在遵循一個規律,那就是每個新朝的建立都要將前朝推翻,這種推翻不僅僅是對政權的推翻,還要推翻前朝遺留的寶貴文化。多數百姓也會隨著新朝的建立將舊朝建立的文明忘得一乾二淨,只有那些在新朝不得志的文人雅士才會編寫神話故事,一則追憶前朝的好處,二則對新朝全盤否定前朝的這種極端、不公平做法進行抨擊。在中國,書寫這種能流芳百世的神話故事的作者也肯定是那些富有正義感、才高八斗又懷才不遇,不甘心自己的才學被世俗淹沒的文人。「神話」之所以能傳世,也是因為神話中保藏了真實動人的歷史故事,神話故事本身富含的正義的力量能與廣大百姓心中追求的理想世界產生共鳴。客觀上,由於神話故事的通俗性,那些影響了整個國家命運的真實歷史事件通過神話為媒介能讓貧苦的不識字的百姓們能夠記憶和傳承。

如果隋煬帝列在東海龍王的原型中,我們也會猛然想起一個神話少年,他曾在海邊扒了東海龍王兒子的皮、抽了他的筋,他就是神話故事中托塔天王李靖的兒子——哪吒。

神話中哪吒的原型就是大唐天子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吉。

現實中,對大隋皇子實施抽筋扒皮行動的就是李世民三弟兄。傳說中「龍筋」是龍的「命根子」,「龍」代表帝王,龍王的兒子就是「王子」,王子就是一個王國的「命根子」。抽了龍子的「筋」隱喻讓一個王朝斷了根,也就是徹底推翻了一個王朝。

在《西遊記》中,有不少篇幅直接歌頌和描述大唐皇帝李世民,李世民也被勾魂下界,由於他的大德感動了判官,在他的「生死簿」中將其陽壽由「一十三年」改為「三十三年」。在歷史教科書中,李世民在位二十三年。在《西遊記》中,分明是沒有把李世民的父皇算作皇帝,也就是沒有給李淵分封「神位」。李世民的三十三年「陽壽」直指李世民從政的時間。歷史上李世民也就是在十八歲策動李淵起事,也就是說推翻隋朝的始作俑者就是李世民。從十八歲到五十一歲他的從政時間正好是三十三年。他的父親李淵,在神話中被完全忽略了,因為在古代文人的眼中,李淵只是個過渡皇帝,就在他在位時,他對大唐社稷也沒有什么正面的作為,甚至險些起到了反面的作用。因此,在神話中,本該充當哪吒父親角色的人物由李淵變成了他的大將李靖。

在書寫神話故事的過程中,將真實的歷史人物進行角色轉換,這種手法通常叫做「移花接木」。在《封神演義》中,將唐朝李靖等人物放在殷商時代,這也是「移花接木」。讓真實歷史人物李靖給李世民做父親,在輩份上倒是適合的,但在現實中那是很荒唐的事情。用李靖、李世民這樣的歷史名人在神話故事中扮演一個神話角色為何不可呢?所以在神話故事中,描寫哪吒這個角色的片段中,就很直白地插入了蓮藕與哪吒靈魂之間的「移花接木」的過程。在神話中,李靖是一個很本分的人物,得知哪吒抽了龍王的筋,李靖自然暴跳如雷,活生生逼小哪吒以血肉之軀還了養育之恩。神話中李靖的行為恰恰是生活中一朝元老對儒家「忠君」情節的表現。現實中的李靖本是隋朝元老,後來成為大唐老將,他戎馬一生作出的功績名揚天下,他的威名自然要比李淵要高得多。李靖眼看著在十八歲小兒李世民驅動下,大隋的天下被活生生推翻,這在中國儒家的價值觀中是犯了忤逆之罪。現實世界中,沒人能治這個「忤逆」之罪,但在神話中,由文人說了算。文人讓哪吒的肉身死亡了,算是判死刑了,同時反映了李建成、李元吉兄弟非正常死亡的事實。但文人讓他們的精神復活,大玩「移花接木」的把戲,以蓮藕為體重塑少年英雄形象。為什麼要用蓮藕呢?因為人人讚美的是「蓮花」而不是「蓮藕」,「蓮藕」本在污泥之中。儘管文人要讚美的是那哪吒的原型李世民三兄弟的英雄形象,但古代帝王中的英雄哪一個的動機是純潔的?哪一個帝王的靈魂能與盤坐在蓮花瓣上的觀音大士相媲美?在這裡也隱喻「佛教」這朵蓮花要盛開也離不了像印度阿育王、唐朝李世民這樣的明君去輔佐,同時也反映出只有「佛家」的懷柔和寬容能為被弒殺的李建成和李元吉這樣的英雄少年的靈魂給予公正的評價和撫慰。

在「推翻隋朝」這個歷史事件中,後人自然要對在該事件中做出貢獻的人物要進行褒獎,但在儒家價值觀中推崇的是「勝者為王,敗者寇」的思想,唐王李世民名正言順地成為了人們頌揚的主人公,李建成和李元吉很快就會被大眾所遺忘。但隋唐交替的特殊歷史時期不能排除有些老臣及文人,他們在當朝得不到重用,懷才不遇,或是在內心對當朝表示不滿,但也不便直接表達自己的心情,於是編寫神話故事寄託情懷。一則神話故事從編寫、傳播流行、到後期成型要經歷很長的時間。開始「哪吒」只代表三太子,文人對李世民之弟的遭遇表示惋惜,充分肯定了他對唐朝盛世做出的貢獻。文人深知他的靈魂在當朝得不到安撫。隨著神話故事的流行,「三太子」的英雄事跡也得到了人們廣泛的流傳,被弒殺的少年英雄的亡靈也已經在廣大的百姓心中扎了根,接著皇帝李世民經過貞觀之治也創立了唐朝盛世,他的豐功偉業更值得頌揚,「哪吒」的形象也得進行修改,要讓他變成「三頭六臂」才行。也就是把李世民三兄弟聚為一體。「哪吒」的原型也就變成了為創立盛唐作出了特殊貢獻的三位少年英雄。

關於對「哪吒」角色的描述,成書在《西遊記》之後的神話小說《封神演義》中更為詳實。毫無疑問《封神演義》是《西遊記》之後對帝王命運更深、更細的解讀。

西海龍王的名字「敖閏」的意思就是:「非正統的、死後沒能得到諡號的帝和王」。「閏」字的含義就是偏、副的意思,對「正」而言,閏位:舊稱非正統的帝位。年、月、日中就有「正」與「閏」之分別。《西遊記》中,給西海龍王取名「敖閏」,也反映了一個歷史事實,那就是在古代中國西部廣大地區由少數民族建立的若干政權一直若即若離地游離在中原王朝之懷抱邊緣。儘管在西部也存在了很多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但在《西遊記》作者眼裡,這些個西部之君王較中原帝王而言都是非正統的,他們也算作是「龍」,但取名為「敖閏」再恰當不過了。

北海龍王的名字是「敖順」,意思是沒能得到諡號的名為「順」的王。翻開吐谷渾史,「順」只能是吐谷渾王——慕容順。

慕容順(?-635年)簡歷:公元607年,伏允派慕容順向隋朝朝貢。這時,隋朝大臣裴矩建議隋煬帝控制西域,首先要消滅吐谷渾。慕容順被隋煬帝扣留。公元608年—609年,隋擊吐谷渾之戰,伏允敗走,隋朝在吐谷渾故地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隋煬帝封慕容順為可汗,其大寶王尼洛周為輔。可是,慕容順剛到達西平郡,尼洛周被部下所殺,慕容順不果而還,一直留在隋煬帝身邊。之後,隋朝在615年之後陷入崩潰局面,伏允又恢復了吐谷渾汗國。618年隋煬帝被宇文化所殺,慕容順從江都逃回長安。唐朝建立後,唐高祖聯合伏允夾擊河西的李軌。唐高祖作為回報,將慕容順送歸吐谷渾。這時,伏允已經立了新的太子,慕容順非常不高興。622年之後,伏允聽信其天柱王的建議,屢次侵犯唐朝的西部邊境,634年—635年,唐擊吐谷渾之戰,伏允敗走,被部下所殺。慕容順殺死天柱王,自立為可汗,投降唐朝,唐太宗以慕容順為西平郡王、趉故呂烏甘豆可汗。唐太宗憂慮慕容順不能服眾,命涼州都督李大亮將精兵數千為其聲援。吐谷渾甘豆可汗久在唐朝為質,國人不服,竟被部下所殺。其子燕王諾曷缽繼位。

定海神針

《西遊記》中,孫悟空深入東海龍宮,強行拿走了大禹治水的工具——定海神鐵。該神鐵的原型是什麼?孫悟空揮舞該神鐵直搗天宮、所向披靡,現實中有這樣類似的玩意嗎?一根「鐵棍」怎能「定海」?鐵棍又怎能伸縮自如?當然,不能跟神話較真,但神話本身有其源頭,有它的生活原型。找到了「原型」之後才能領略古人的智慧和幽默。

如果將孫悟空的原型認定為吐谷渾政權,那麼《西遊記》中一些難解的迷將昭然若揭。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海」字有了新解,本該代表海洋的「海」字,又在代表「陸地」了。比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唐朝詩人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時寫下名句,詩中的「海內」只能是廣闊無垠的天地,絕非是波濤洶湧的海域。同樣,「青海」是地名,因境內有「青海湖」而得名,古時青海湖以東的湟水流域是為兵家必爭之地,該地區也是各少數民族聚集地,先後有南梁、吐谷渾等在此建都。再往東就是「隴」了,「隴」一度成為帝王搖籃,前秦、大唐皇帝祖籍皆在隴中。

「定海」的現實意義就是「安邦定國」。吐谷渾在甘、青兩地建立少數民族政權三百餘年,能與吐蕃、隋唐等政權抗衡數載,憑藉了什麼樣的資本?史書載:「吐谷渾,善養馬」。《西遊記》中神通廣大的孫悟空被天庭封為「弼馬溫」,這不是《西遊記》作者的幽默。吐谷渾政權就是靠繁育大量的優良戰馬而立身的,也就是說,吐谷渾政權「安邦定國」的神器就是「馬匹繁殖」和以「馬」作為交通工具的國際貿易。

《西遊記》作者用「東海龍宮」、「定海神針」等神話故事高度概括孫悟空的原型吐谷渾所從事的主業和周邊王朝政權的邊貿關係,這種超級的思維能力和超乎想像的時空觀著實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啊!

吐谷渾來到甘、青兩地之前,青海以東地區皆為西戎之地。如果幽默一下,該地區本是西戎酋長「東海王」的牧場,大禹曾在此地疏導黃河,積石如山留下美名。吐谷渾盛強,將大片西戎、西羌之地竊為己有,並在此地繁殖大量馬匹與中原王朝相抗衡,活脫脫手拿馬鞭抽打皇帝的軟股。堂堂中原皇帝豈能忍受如此大辱?這才會有隋朝煬帝親征吐谷渾、唐朝李靖千里追殺吐谷渾。然,吐谷渾這個「胡孫」部落,由於掌握了「定海神針」,又恰逢天時、地利、人和,中原王朝及吐蕃王朝兩面夾擊只能解除其武裝,難以馴服其意志,若要徹底消除其患,只能請出西方如來了!

到了《西遊記》故事的後期,東海龍王摒棄前嫌,為了「取經」大業,積極配合孫悟空忠於職守,保得百姓風調雨順,終使得「取經」成功。孫悟空因取經有功被封為「鬥戰神佛」,東海龍王也做了「龍王山神」。在青海湟北祁連山南麓的互助地區背靠的諸山,今人稱為「龍王山」,山上的神靈就是「龍王山神」。筆者深信「龍王山神」就是《西遊記》中東海龍王的靈位,尊敬的「龍王山神」會永世為青海湟北百姓帶來風調雨順、潤澤萬頃良田、盛秋五穀豐登。當地百姓也會敬天、敬地、敬神,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一片天地。

關鍵字: